壓力大會不會導致慢性腎炎?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前兩天跟朋友聊天時,她說起,她姐夫不到30歲,年紀輕輕就得了慢性腎炎,家裡花了很多錢在治病。那時聽到嚇我一跳,怎麼好好端端會得到這種病呢?究竟什麼是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是體內慢性炎症的一種,是多種病因引起的雙側腎小球瀰漫性損害,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

慢性腎炎與體內其它部位的慢性炎症也有一定的區別,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腎結構的不可再生性。腎的結構單位(腎小球)會壞一個少一個,不能再生,這就很危險。

一旦有腎的結構單位被破壞,腎臟再回到正常功能儲備的可能性較小,也就是說嚴重的腎臟疾病完全康復的可能性較小。這與肝臟形成鮮明的對比,肝臟的再生能力強,受損傷後可以完全修復。

故腎炎一定要早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預後也越好。

壓力大會不會導致慢性腎炎?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腎炎往往是跟隨著壓力而產生,如嚴重的傳染病、喉嚨疾病、鉛中毒、二氧化汞中毒和毒藥等。上述各種壓力導致體內免疫功能紊亂,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感染細菌的毒素激活補體,引起腎小球的炎症反應;多種毒物也可以直接損傷腎單位。上述各種原因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增加,氧自由基產生大量增加,腎臟發生炎症反應,多種炎症細胞浸潤,各種趨化因子和粘附分子釋放,細胞損傷、凋亡和增生,引起大量蛋白尿,最後導致腎小球纖維化或硬化、尿毒症,甚至死亡。

營養因素與慢性腎炎的發生發展關係最大,尤其是抗氧化營養素和抗炎營養素。

壓力大會不會導致慢性腎炎?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慢性腎炎的診治要點:

常有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表現,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上述不適達一年以上,就應考慮慢性腎炎。以對症治療為主,沒有特效藥物。有時用糖皮質激素,用來抑制炎症反應和免疫反應,消除蛋白質,也屬於對症治療範疇。激素治療部分病人有效,部分病人沒效。即使暫時控制病情,以後也有可能復發,還有一些激素治療多年後發生尿毒症;也就是說,用激素治療腎炎並沒有真正治癒,炎症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斷地蔓延。

壓力大會不會導致慢性腎炎?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慢性腎炎的膳食指導原則:

1、適量蛋白質。腎功能正常者,不要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優質蛋白質佔50%以上。

2、保證能量供應。腎臟病人熱量攝入必須充足,以減少身體的蛋白質或食物中的蛋白質被轉化為熱量使用,從而減少尿素的形成。

3、其它。酵母、小麥胚芽、大豆、大豆粉、核果、蛋黃、肝、酸乳、植物油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也應多吃,鹽和水要適量控制,少量多餐很重要,必要時適當補充一些消化酶製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