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班的人,买社保划算吗?为什么?

最近社会民生的大事,就是社保划归税务征收。

不管算法怎么样,在工资卡里体现的应该就是工资少了,因为社保缴的钱多了。许多人认为这次社保归税之所以会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就是因为在没归税之前有很多不合规的缴纳情况,比如少缴人数,或者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

一旦划归税务,按照实际人数、实际工资标准缴纳,企业将缴更多的钱。

没上班的人,买社保划算吗?为什么?

但那是在公司单位上班,社保是强制缴纳的。如果没上班,就是按照灵活就业人士的方式缴纳,缴不缴是个人意愿。

没有了公司,社保中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都需要个人进行缴纳。也就是说600元的社保,原本公司400元,个人200元,现在600元都需要个人来承担。

虽然说需要个人来承担,但只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保金额一般不会太高。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高、中、低三档,缴费基数一般为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这个区间内,最后按照20%的比例进行缴费。

例如X市上年的平均工资是5000,选择最低档的60%,也就是缴费基数是3000,按照20%的比例进行缴费个人要缴600块。选择最高档300%的话,也就是说缴费基数是15000,按照20%的比例进行缴费个人要缴3000元。

其中的选择空间还算是比较大的,建议个人考虑下自己的收入状况,如果说真的600元已经形成比较大的生活压力了,那没办法。

但如果在能力范围之内,这边还是建议进行缴纳。特别是其中的医疗保险,等同于是每个月存一点钱作为对家庭重大意外、疾病事故的开支。所以如果没有缴社保,也建议购买一些商业医疗保险。

会存在争议的是养老金。因为我们知道,我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形成漏斗形的老龄化。最上面可以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中间缴纳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少。

这会给养老金的发放形成不小的压力,许多人就在担心现在缴了养老保险,以后也没法领到退休金,白白浪费一笔钱。更何况,按同样的基数进行缴纳,灵活就业人员能够领到的退休金,是会低于就业人员的。

即使这样,我们还想需要考虑一些金钱之外的因素。

社保作为一种制度,其实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载体,影响的是你所在的城市对你的“友好度”。所以,如果你决定了要在这个城市长期生活下去,缴纳社保会让这个城市对你更“友好”一点。

那什么是“友好度”呢?

有社保的人会更容易办理信用卡和贷款,而且也会影响申请下来的速度和额度;

社保是许多城市积分落户制度的重要考量,一般是“连续或累计缴纳X年社保”;

社保也是积分入学的重要考量,许多城市如果父母没有缴纳社保的话,孩子是不能入读公办学校的;

现在楼市的限购政策,非本地户籍也是需要“连续或累积缴纳满X年”才能买房。

所以,社保的缴纳不仅是个人的保障,在许多时候也是城市资源的置换。如果真的缴纳社保并不影响日常的基础开销,你又决定在这个城市长期(10年以上)呆下去,还是建议进行缴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