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5.乐不思蜀

F05.乐不思蜀

第六章·晋文公流亡之路与称霸前的国际局势

05

F05.乐不思蜀

回到正题,再说重耳的团队的际遇。

重耳一行到达齐国没多长时间,就遇到了齐国的内乱,几个公子之间你打我我打你,忙的不可开交,谁也顾不上理会那个流亡到此的晋国公子。后来齐孝公在宋襄公的帮助下继承了君位,齐国内部也算是大体安定了,可战乱之后的齐国,可谓民生凋敝、百业待兴,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霸主雄风,自然也就没办法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即位。

但这似乎丝毫都不影响重耳在齐国的幸福生活,齐国街市的盛况,商业的繁华,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国物产,让出身山区的重耳大开眼界,渐渐地产生了倦怠的心思。此时的重耳就好像是进了女儿国的唐三藏,到了江东地的刘玄德,突然贪恋起齐国优容的生活来了。他的这个心思让随从他流亡的那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私底下就开始议论:万一公子真的赖在这里不走了,该怎么办?

要知道跟随重耳出奔的,都是些有理想的青年,他们因为不是嫡长子,无法继承家业,只能离家出走另谋出路。比如重耳的舅舅兼心腹狐偃,他是狐突的次子,他的兄长狐毛与重耳虽然也是舅甥关系,但因为能够继承狐突的家业,并没有随重耳出奔。其次是赵衰,又称成季,字子馀,从这些称号来看,大概在家里是排名是最末的,他的哥哥(存疑)赵夙随献公出征获封耿县,而这些封地赵衰显然是无法继承的。另外还有胥臣,也叫作臼季、司空季子,说明他也是家里排名最幼的。其他人因为所留资料不多,无法确证,但是大体上应该也属于类似情形。

西周封建制盛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之外的余子由于没有宗族土地财产和爵位的继承权,成年之后通常都会分配很少的一些田土成家立业,进入士这个阶层。他们虽然生于贵族之家,但是却与贵族的荣光无缘,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之后的职业生涯选择,通常是在宗族内部或者其他的公子家里做家臣,几代之后,就完全沦为庶民了。

能够跟随重耳出奔,对于这些宗族庶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就是献公的长子,只要重耳能够当上国君,他们就有机会凭借从亡之功成为有封地的领主,那些失去的荣耀就统统都会回到他们身边。就算是重耳在与夷吾的角逐中先负一场,但只要还存有一线希望,就绝对不能放弃,这也是他们跟随重耳的动力所在。他们就像是寻找古代宝藏的冒险家,寻找创业公司的投资客,尽管他们所瞄准的项目,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但只要有一次赌对了,就能够迅速扬名立万,成为众人追捧的大亨。

可现在呢?如果公子没有了进取之心,甘愿在齐国终老,做一个异姓大夫,那么这些随从们就依旧只能是家臣的地位,这样的处境与没有流亡还有什么区别?历经了万苦千辛最后却一无所得,这恐怕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如果早知道自己追随的公子会这样,那还不如就在半路逃跑,省掉了许多的辛苦。而且这些年晋惠公因为战败,为了鼓励生产恢复国力,允许人们开发新的土地,新开发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都逐渐转化成了开发者的私有财产,这些正在进行的改革对他们也是很有诱惑力的。如果他们没有跟随重耳出亡,而是留在国内,就算是地位上没有太大的提高,至少会比在齐国拥有更多的私有财产,这就无形中给重耳的团队成员造成了很大的机会成本,绝对不允许重耳就这样止步不前。

但这些话他们不敢直接跟公子去说,便只好找到了他的舅舅狐偃商量。一群人把狐偃拉到了桑树林中,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让狐偃根本无力招架。有人直接提出了散伙儿,你醉你的温柔乡,我回我的高老庄,从此以后大家就井水不犯河水了。

狐偃一听这哪儿行呀?好歹重耳也是自己的亲外甥,他一路上用各种美好的愿景,把大家团结起来,不畏艰苦冲破险阻到了齐国,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如今最困难的时期都已经过去了,如果就这样半途而废了,之前所有的苦难不是白受了吗?更何况,重耳孤身在外,不管是要做晋国的国君,还是是要做齐国的大夫,都需要有人辅助帮衬。大家要是就这么走了,重耳很可能就会在齐国混不下去,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把人留住。就算是前途渺茫,该画的饼还是要继续画,要不然二师兄就真的要分行李了。

为了安抚了众人的情绪,狐偃诚恳地解释说:“大家的难处我也都理解,我们在狄国生活多年,如今又艰苦跋涉到了齐国,十多年来,别说你们,我狐偃也是日夜思念自己的家园。可是大家也要替公子想想,公子从小就没有过过安生的日子,七岁开始守边,离家的时候只有十几岁,这种磨难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顿了一会儿之后,他接着说:“公子受过那么多的苦,遭过那么多的罪,本来是想指望已故的齐侯帮忙回国的,可是谁曾想他怎么就那样走了呢?新任齐侯无法调令诸侯,更是归国无望,这个时候公子的心里比谁都难受啊!你们每天看到公子日夜笙歌,可是你们可问过公子的内心?他真的那么好受吗?他不过是借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苦闷罢了。”

狐偃的一番话让大家的情绪都渐渐平复了下来,但是很多人还是心急的很:“既然齐侯无力助公子重耳归国,那为什么不找其他的人?难道就在这里一直等到齐国再次强大的时候?”

这个问题的确很让人为难,如今的中原局势纷乱复杂,齐桓公霸业之后,新的霸主还没有诞生,中原还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来控制局势,面对未定的局势,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帮得上忙的人。但大家都是如此的心焦,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寻找机会,狐偃只好顺着大家的意思,在桑林里展开了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

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矮子里面拔将军,似乎也只有宋襄公还可以依靠了。在他们看来,宋襄公之所以无法号令诸侯,关键在于他还缺乏能够让诸侯信服的功业。如果重耳团队在他瞌睡的时候送了个枕头,能够劝说宋襄公扶植晋君,对于双方或许都有好处。对于重耳团队的好处自不用说,对宋襄公自己而言,先后主导了齐、晋两个强国的局势,有助于提高他的威望。尽管他们并不了解宋襄公的真正实力,但就是这样一个虚幻的愿景,便足以让他们再次亢奋起来。

在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打算之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第一个问题是重耳的意愿,如果他不愿意走,光是下面的人打定了主意也没什么用。另一个是齐侯的态度,他们之所以一直留在齐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默认地把齐国作为了依靠。如果此时提出离开齐国,齐孝公会感觉到这些晋人对自己的鄙弃态度,从而恼羞成怒,强行把他们留在齐国。

一群人商量了半天也没什么结果,最后不欢而散,可更让他们后怕的是,偏偏这些话被一个采桑的侍女听见了。侍女在目送他们离开后,悄悄地跑到重耳的妻子齐姜那里,把他们的计划全都给抖露了出来。齐姜是一个很有心眼的姑娘,她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不管她支不支持他们的想法,这个消息都绝对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万一有人不小心透露给了别人,传到了齐侯的耳朵里,难免会牵连到自己的丈夫。于是就当机立断就把那个侍女杀掉了,然后找到了重耳,问他是怎么想的。

重耳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想走,还是担心齐姜在有意试探他,就说没这回事,我根本不想走。齐姜就说你还是走吧,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应该留恋儿女私情贪图安逸的。但是重耳还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会留在齐国,没有其他的想法。齐姜也是拿他没办法,只好去找了狐偃,设计把重耳灌醉了,然后趁着夜色把他丢到车上拉出城去。

重耳本以为自己醒来的时候会躺在齐国的豪宅里,睁眼看见齐姜那甜蜜的笑脸。可是当他真的醒过来的时候,却只看见了黑色的天幕和闪烁的星辰,自己正躺在颠簸的马车里,奔跑在冰冷的原野上,差点以为是屋顶被人给偷了。

重耳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急忙喊着让他们停下来,还没等车子停稳,他便跳下车子夺了一把长戈奔着狐偃去了。狐偃也知道他会来这一出,看见他追过来也是撒腿就跑。重耳边跑边喊着狐偃的名字,说你这个败家玩意儿,你连问都不问一声就把我拐出来了,有种你别跑,我非把你生吞活剥了不可!

狐偃边跑边回答说:“如果你不能回国夺位,我狐偃还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呢!如果我死在豺狼虎豹的口中,哪儿还轮得着你吃我的肉!可是如果你能够夺得君位,晋国上下的美食应有尽有,你想吃什么都行!我狐偃的肉腥臊难闻,给你你都不一定爱吃!”

两个人你追我赶跑了半天,跑到实在没力气了这才停了下来,重耳的气也消了大半。这时众人也都凑上来劝解了一番,然后说起了以后的行程。他们连夜离开临淄,就肯定不能再回齐国,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在随从的一再劝解之下,重耳也只好同意先到宋国去碰碰运气。

F05.乐不思蜀

待续……

F05.乐不思蜀

晋国史话·第一辑 晋文公霸业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