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中国后院起火,会成为下一家加多宝吗?


红牛中国后院起火,会成为下一家加多宝吗?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红罐凉茶之争家喻户晓,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最终将金罐加多宝拖向了衰落的深渊。据《界面》新闻报道,由于资金链断裂,加多宝部分传统分销渠道已经断缺货数月之久。王老吉虽然获胜,凉茶市场却今时不同往昔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成熟阶段。可以说,在这场商标之争中,加多宝和王老吉都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而这样的悲剧似乎正在功能性饮料红牛的身上重演。

20年还是50年?双方各执一词

红牛经营权之争最早可追溯到两年以前,红牛品牌创始人泰国天丝许氏家族于2016年10月发布声明称,红牛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到期,未来将不再续约。对此,红牛中国的运营商——华彬集团表示,红牛中国同泰国红牛签有50年的经营期限,红牛中国最少还可继续在中国市场经营红牛品牌30年!

双方各执一词,这场纠纷就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昨日晚间,泰国红牛突然发布声明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确认中国红牛的经营期限为 20年。基于此裁决,泰国红牛将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对合资公司进行强制清算诉讼。

今晨,中国红牛对泰国红牛公布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定结果予以否认,并强调裁决书的内容为“驳回泰国红牛及英特生物的全部仲裁请求”,且“裁决确认本公司经营期限为20年的表述与仲裁裁决内容完全不符”。

虽还有第三方知道真相,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却表示,裁定结果只能向裁决双方公布,不可对外公布。对公众而言,红牛中国的未来走向仍是一团迷雾。

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

尽管泰国天丝许氏家族才是红牛真正意义上的生父,但红牛在中国的大卖就要归功于华彬集团及其董事长严彬。后者在中国市场辛苦运营20年,将红牛一手送上了中国功能饮料市场No.1的宝座,一家独享市场超80%的份额。

但同时严彬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按照约定,中国红牛的运营应当由泰国红牛和严彬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负责。奈何天高皇帝远,严彬在红牛发展过程中将本应由合资公司设立的工厂偷转到了自己的独资公司华彬集团旗下。目前,中国4家红牛生产工厂中严彬独占3家,仅有一家较小的工厂隶属合资公司。毫无疑问,在一番偷梁换柱后,泰国红牛原本应得的部分利益外流了,这成为了泰国红牛同严彬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有消息称,泰国红牛有意在收回中国红牛经营权后,将中国红牛同奥地利红牛合并。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也认可此做法,“从品牌最大化、市场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格局考虑,成立于一个新的运营方对红牛品牌来说将是最佳选择”。显然,这个新的运营方中将不包括华彬集团及严彬。

从泰国天丝角度看,这种做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能躺着在家收钱,谁愿意辛辛苦苦去运营一个不熟悉的市场。但从严彬角度看,泰国红牛的做法无疑是现代版的“飞鸟尽,良弓藏”。弓箭是死物不会为自己争取,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严彬却绝不会允许心血、利益东流。

红牛之忧,在萧墙之内也

如今的红牛就像故事中被两个“母亲”争抢的孩子,因为双方的拉扯感到疼痛。据媒体报道称,目前红牛中国北京的生产基地已经停产多时。金罐矮胖的中国红牛停产,银白相间的奥地利红牛和棕底蓝包装的泰国红牛却不被中国消费者认可。这场纠纷如果继续持续,等待红牛的必然是市场份额下降,甚至跌落NO.1的宝座。

眼下,红牛已有不少竞争者,如脉动、健力宝、宝矿力水特、力量帝、东鹏特饮。而未来,中国的功能性饮料市场还将出现更多的竞争者。上文提到,红牛一家独占超80%的市场,若因故缺席,整个市场几乎就是凭空多出了80%的扩张空间。何况,功能性饮料市场本身仍在高速增长!

由于消费理念的转变,传统碳酸饮料开始走下坡路,功能性饮料却独得市场恩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功能饮料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20%以上的增速后,未来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板块。在巨大的成长空间背后,巨大的市场红利清晰可见,也将吸引后来者前仆后继的进入这片依然是蓝海的市场。

当年季氏欲攻伐附庸国颛臾,孔子知道后感叹说,“(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对昨日的王老吉加多宝、今日的红牛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