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创业“七宗罪”:真实的创业只有狗血

我们听过太多惊人的逆袭,XX辍学创业获千万融资,XX从负债千万到身家上亿...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案例,让创业者们就像打了鸡血般兴奋,个个心潮澎湃。但对不起,真实的创业只有“狗血”的事故,在创业这场全民运动当中,就算是顶尖的创业者都会犯错,

正如徐小平所说:“我每一个项目投的时候,都会想‘又是一个Facebook’——结果却往往变成‘非死不可’。”这里总结出创业的七宗罪(排名不分先后),罪罪诛心,你犯了几条?


1宗罪:技术崇拜


总结遇到过的创业者,能快速出产品的都是技术型的团队,因为功底扎实。这一类创业者在投资人当中也颇受欢迎,尤其是BAT系出来的技术人员,经历过大公司的培育,技术相对小公司出来的要全面。

但是这一类创业者有几个毛病,分别从人力、团队追求、商业逻辑上来数落罪行。

人力方面

技术型的团队往往有个毛病,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HR可能就是CEO自己或者其他高管充当角色。由于技术出身,对于来面试的技术人员会有莫名的好感,而对来面试的其他岗位,通常不自觉地也会以技术的标准来衡量,一是看不懂,二是看不上。

团队追求

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团队配置,侧重点也不一样。技术型的团队自然由众多的技术人员组成,如果把整个团队当作一个人,团队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思想将会成为这个人的思想主流。而这个人主导的追求会偏向于产品的技术高度,技术的研发是需要时间的,过度追求技术高度可能错失了市场机会,跟竞争对手的距离越来越远,赶时间还是赶性能,是这种团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商业逻辑

技术型团队倾向于把app、网站做好,可能把交互、优化得很好,也有不少用户。但是用户的变现,一开始从底层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想当然地觉得有用户就有收入。然而变现的路径在底层设计的时候不考虑进去,就会出现在后期很难实现对用户的变现,继而演变成现金流出现”红灯“,甚至资金链断裂。

2宗罪:商业模式不清晰


这个被称为是创业者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如同技术崇拜型的团队,很多非技术型的团队在创业时,觉得对项目想得很清楚。但产品做出来,投放到市场或者拿去融资的时候,顿时傻眼——不知道如何从这个产品当中赚钱。

很多创业者眼中商业模式也被当做一种机密捂在怀里,无疑会有闭门造车的嫌疑,甚至完全不知道市场会有何反应,这就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任何市面上出现的产品,仔细分析,不用多久都能知道商业模式,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商业模式,而是你能不能做。

赚钱是一家企业存在的意义之一。要想获取市场的价值,商业模式就是公司如何赚钱的方法,想清楚卖给谁、卖什么、怎么卖、怎么做,在产品在做之前就应该想好方案A、B、C,细到每一分钱从哪里来,快速地将产品投放出去验证方案,快速地清晰出自己的模式,保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才是最佳生存之道。

3宗罪:团队撕逼


很多初创团队刚开始的时候,哥们几杯酒下肚一拍桌子就热火朝天地创业去了,想着几个兄弟那么熟悉了,也就不在意什么股权分配什么协议,困了就休息,起来就干活。

这种项目一开始就埋下了很多地雷,随时都可能引爆:分工不明确、股权分配不合理、激励方式不合理。

分工不明确

这在初期是常态。基本是一人身兼数职,随着团队的人数增多,分工会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公司内部混乱无序,效率异常低下,出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结果。

股权分配不合理

很多初创业者对于股权完全不懂,这个时候可以邀请一位律师把关,规避掉股权分配在后期出现的风险,股份谁多谁少,本着“多贡献多分配,少贡献少分配,不贡献不分配”的原则,贡献包括资金和精力。另外股权分配初期一定要简单,有助于企业高效决策、执行快速。

激励方式不合理

股权分配合理了,对未来员工的激励不清楚,有可能造成未来人事变动很频繁,甚至重大的人事变动,这对企业的伤害非常巨大。对员工的激励最好的方式是发放期权,企业未来有很好的增值的时候,员工对企业就有信心。但是期权不宜释放过多,维持在5~10%之间,确保员工的收益,也确保公司的控制权。

商业是不讲情面的,既然要做商业就要按照商业的方式来解决。公司的所有行为都要落到纸上,拒绝口头承诺,丑话要说在前头。

4宗罪:不跟随市场变化


技术有了,商业模式清晰了,团队也稳定了,并不代表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市场随时在变化,纵观知名的企业,最初做的业务和现在做的业务完全不一样,随着时间长河的不断演变,这些企业在适应着市场的变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

比如:

诺基亚开造纸厂

三星卖面条

任天堂生产扑克牌

夏普造自动铅笔

不跟随市场的变化,再强大的企业也会被洗牌。诺基亚保持了十几年的手机一哥地位,如今手机业务已经被微软收购,柯达也曾稳坐交卷业老大,如今已被数码相机冲刷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变化的速度也在变快,变化周期已经缩短到半年。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创业者必须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5宗罪:执行力太差


李开复曾经说过:“对创业者来说:宁可要一个普通构想但是执行的方式非常好,也不要一个绝妙的构想但是执行上乏善可陈!”

很多创业者会误以为,我一周7X12小时的工作,执行力够强了吧!然而这并不是执行力强,充其量是勤奋,也有可能是瞎忙活。现实是很残酷的,执行力必须要跟结果挂钩,而结果是由计划导向的,强大的执行力应该体现在合理的、可行的计划上面。将目标切割为不可再分割的小目标,倾团队之力一个个完成小目标,小步快跑代替百米冲刺。

创业是场马拉松,你要确保中途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

6宗罪:盲目乐观


很多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上都会对项目未来三年做个预测,无非就是业绩连续翻翻、三年上市、行业第一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预测数据根本毫无依据,完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盲目预测,表面上看画了一张大饼,很美好,但完全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忽略不计。

实际情况是,100家上市公司上市前做的财务预测,没有一家能实现,初创期的公司更严重,更不会按照正规公司去严格的、科学地财务做财务预测。很多初创公司也并非是行业前几,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竞争格局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是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趁机侵占市场,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老大老二打架,老三受伤。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下,马太效应愈发严重,资源会更多地倾向于顶端,老三完全没实力对抗,只能呆呆地看着老大和老二把他的市场瓜分掉。所以,对于创业者预测自己将成为行业老大,投资人往往是不相信的。

财务预测并非不需要,而是需要理智地分析。建议可以分三套账:乐观的预测、中性的预测、悲观的预测,做三套账的合理之处在于,证明创业者是理智的,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全面。

7宗罪:估值太高


创业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融资多少千万,市值多少个亿的创业项目,让还没拿到融资的创业者分外眼红,于是想当然地在自己的计划书上也写上估值多少亿,融资多少千万,其实究竟值不值这么多钱,创业者也不清楚。但本着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角度,创业者对估值都会往高里推,反而遇到谁说不值这个钱还有可能翻脸。

精神可嘉但是方法不对,项目估值过高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吓跑投资人,错过融资的时机。

内部问题

假设公司A,认为公司很好,价值1个亿,需要融资1千万,投资人答应了,签字画押给了钱,要求3年后投资回报为10倍,即3年内要为投资人赚1亿。

假设另一家公司B,合理估算公司价值为2000万,融资200万,投资人答应了,签字画押给了钱,要求3年后投资回报为10倍,即3年内要为投资人赚2000万。

3年内赚2000万可能实现,3年内赚1亿少之又少,对团队带来的压力不是5倍的差距,可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差。,为了推高利润团队盲目地追求KPI而不顾后果,让投资人来选,做生意宁愿选择风险较小但是能赚一分钱的方案。

外部问题

估值过高会造成下一轮融资困难,高估值可能让企业释放过多股份。相应地下一轮融资要更多钱需要释放更多股份,也可能下一轮融资的时候估值比第一轮还要低。第一轮的投资人不愿意了,要求持有相应的股份,在争执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定下对赌协议,埋下更多隐患。

融资必须循序渐进,最推崇的做法是内部融资优先、银行贷款其次、融资最后,融资跟企业成长一样:小步快跑稳扎稳打,少融资少出让股份,组合融资分摊风险。

这七宗罪像七把利剑摆在创业者面前,任何一把都有可能直戳心脏,刺中要害,望创业者千万警醒,否则下一个受伤流血的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