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錢給政策!又一重磅規劃落地 安徽淮北等8市要「飛」了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全文公佈《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把淮河流域建設成為天藍地綠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帶,為全國大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江蘇、安徽、河南等省共同參與的國家級戰略正式落地。

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範圍包括25個地市和4個縣(市)。其中涉及安徽的有蚌埠、淮南、阜陽、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8市。國務院層面將在政策實施、跨區域重大工程建設、資金投入、土地保障、體制創新等方面對淮河生態經濟帶給予支持,蚌埠等8市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打造“一帶、三區、四軸、多點”空間佈局

針對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提出“三帶一區”的戰略定位和“一帶、三區、四軸、多點”的空間佈局。

“三帶一區”是指把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成為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帶、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帶、新型城鎮化示範帶、中東部合作發展先行區。

在空間佈局上,打造“一帶”——淮河干流綠色發展帶,充分發揮淮河干流水道作用,加快推進淮河出海航道建設和中下游航道疏浚,增強幹流航運能力,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沿淮鐵路、高速公路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三區”指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北部淮海經濟區、中西部內陸崛起區。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包括淮安、鹽城、揚州、泰州、滁州等市,具體是發揮淮安、鹽城區域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依託洪澤湖、高郵湖、南四湖等重要湖泊水體,統籌海江河湖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與長江三角洲、皖江城市帶等周邊區域對接互動。

北部淮海經濟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宿州、淮北、商丘、棗莊、濟寧、臨沂、菏澤等市,將著力提升徐州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發揮連雲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和陸海交匯樞紐8作用,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

中西部內陸崛起區包括蚌埠、信陽、淮南、阜陽、六安、亳州、駐馬店、周口、漯河、平頂山、桐柏、隨縣、廣水、大悟等市(縣),主要是發揮蚌埠、信陽、阜陽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加快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四軸”是依託新(沂)長(興)鐵路、京滬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以及在建的連淮揚鎮高鐵、規劃建設的京滬高鐵二通道,建設臨沂—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發展軸;依託京廣線,建設漯河—駐馬店—信陽發展軸;依託京九線,建設菏澤—商丘—亳州—阜陽—六安發展軸;

依託京滬鐵路與高鐵,建設濟寧—棗莊—徐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滁州發展軸。

依託四條發展軸,向南對接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向北對接京津冀地區、中原城市群,著力吸引人口、產業聚集,輻射帶動蘇北、皖北、豫東、魯南、鄂東北等區域發展。

蚌埠被確定為淮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

作為規劃中確定的淮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蚌埠被多次提及,在城市功能、鐵路佈局、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城市組團、教育、對外開放等方面都將迎來利好。

水運方面提到,提升蚌埠、徐州、濟寧內河主要港口樞紐作用,形成通江達海、干支相聯、鐵水聯運、港航配套的現代航運體系。

鐵路方面提到,以信陽、阜陽、駐馬店、蚌埠、淮安、臨沂為樞紐,建設橫貫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大動脈。

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提出,協同推進信陽、駐馬店、平頂山、商丘、阜陽、亳州、淮北、淮南、宿州、滁州、蚌埠、淮安、鹽城、徐州、揚州、棗莊、濟寧、臨沂、菏澤等“智慧城市”建設,統一建設標準,開放數據接口,實現信息互聯互通。

產業集群方面,將推動徐州、淮安、鹽城、臨沂、濟寧、棗莊、蚌埠等市通過產業鏈協同、專業化整合,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產業技術創新方面,支持淮安、蚌埠、信陽、鹽城、濟寧等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城市組團發展方面,提出增強淮安、鹽城、徐州、蚌埠、商丘、阜陽、信陽等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優化市轄區規模結構,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若干主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加強規劃統籌和產業協作,促進蚌埠—淮南聯動發展,支持滁州、六安全面融入皖江城市帶和合肥都市圈。

教育方面,推動蚌埠、淮安、徐州等地高等學校開展聯合辦學、課程互選、教師互聘、學科共建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加強高校與國內外知名院校交流合作,支持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適時組建高校聯盟。對外開放方面,支持信陽、駐馬店、漯河、淮安、蚌埠、菏澤、臨沂、阜陽等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

對於規劃區域內的各個城市,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將給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在土地上,適度增加土地利用年度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並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組建淮河產業投資基金等,推動設立股份制淮河開發集團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