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大紅袍該怎樣分辨真假

在眾多泥料之中,有一種泥堪稱紫砂中的精品,這便是朱泥。然而在朱泥之中若還要評出魁首的話,大紅袍則當仁不讓了。關於大紅袍名字的由來,民間或有傳說,稱其與福建武夷巖茶“大紅袍”有關。大紅袍茶樹,早春萌芽時,茶芽呈紅色,遠觀通樹紅豔若火,恰似紅袍披身,故得名“大紅袍”。大紅袍之所以稱為朱泥中的極品,行內之人概括了三點,即“一少、二難、三奇”。

市場上的大紅袍該怎樣分辨真假

“一少”指其礦料極其稀少。從泥料的歸屬看,大紅袍首歸紅泥類,次屬朱泥類,是朱泥中的極品。原礦零星散落的分佈於朱泥礦層之中,即為質地純正的嫩泥風化後陷落於朱泥礦層之間,有著“泥中核”之稱,挑選實為不易,出礦量極低。

市場上的大紅袍該怎樣分辨真假

“二難”將其製作和燒成難度很多。大紅袍泥料張力低,收縮比遠遠大於紫泥系,製作時不易掌握泥性,且黏土物比例大,黏性極好,製作時易粘工具,難於成型,若非制壺好手,極難製作。而在燒製時易起節皺、開裂、塌陷、變形,窯溫輕者則偏黃,重者則氣泡變形,成品率較低,經常遇到一窯三把壺全部燒裂的情況,令人扼腕痛惜。

市場上的大紅袍該怎樣分辨真假

“三奇”說的是養泡效果奇特。大紅袍雖屬於朱泥,然而其砂性卻是所有朱泥中獨有的。作品燒成後,質感強烈,透氣性極好。朱泥作品一般燒結度相對較高,透氣性能差,然而令人神奇的是,大紅袍作品,使用初期,壺面會有水珠不斷滲出,經過一段時間泡養,形成包漿後,則無水滲出。泡茶時不奪茶香,易展揚香而聚甘柔,尤以適宜沖泡烏龍、巖茶等。

大紅袍泥料的紫砂壺到底哪裡好?現在大家瞭解了嗎?

大紅袍紫砂壺,色澤豔麗,氣質高雅,名為大紅袍有鴻運當頭之意。請你依據結構緊密,質感綿密,手感紮實,沖泡後色澤越發紅豔,容易呈現包漿之美,是不可多得的泥料。

大紅袍紫砂壺的鑑別,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從顏色上鑑別

大紅袍屬於紅泥科目,一般的紅泥原料為黃色,燒製後呈紅色。大紅袍卻極為獨特,它的天然泥料就為紅色,燒製後,紅色越發鮮豔奪目,因此大紅袍有泥中貴族的稱號,這是普通紅泥紫砂壺無法媲美的。

市場上的大紅袍該怎樣分辨真假

二、從聲音上鑑別

大紅袍泥料紮實,所以燒製而成的紫砂壺十分厚重敦實,拿起壺蓋與壺體碰撞,能聽見鏗鏘之金屬聲,用手輕彈可聽見清脆的響聲,這都和它泥料中含鐵量較高有關係。

三、從產地上鑑別

大紅袍產自宜興,丁山趙莊山、黃石黃岩心,可以說這是丁蜀特有的泥料。此泥料為礦石時,就呈紅色,燒製後,更為奪目,且氣質高雅,熱水沖泡後會呈現紅中帶紫的色澤,這是其他泥料無法比擬的。

經過長時間泡養,會形成包漿,更是紅潤豔麗,感覺似有一層油脂包裹,十分難得。

市場上的大紅袍該怎樣分辨真假

四、從泥性上鑑別

大紅袍泥性十分嬌貴,張力較低,但其收縮的比例可以達到其他紫砂泥料的三倍,不可控因素較多,所以製作工藝難度大,不易成型。所以燒製後的,大紅袍紫砂壺,手感十分綿密,由於泥質較緊,會有緊緻的感覺。

因為其搜索比例大,所以燒製後容易起褶皺,開裂變形,因此它的成品率更低,在鑑別時,用手慢慢撫摸都能感受到。

在燒製時窯溫的高低,也十分影響它的成品率,窯溫低時泥色不宜反應,成品顏色不夠紅潤,窯溫高時又容易起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