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自控力,下場很可怕——零用貸,校園貸的不堪

身邊有姑娘,上著大學,前程應該一片光明,可是,校園裡的攀比,使她陷入陷阱。也許,是室友剛買了新的iPhone,隔壁寢室的同學買新衣,有了一款新的手錶,或者一次開心的旅遊。

但,她與這一切無緣。

出自於農村的孩子,父母是打工族,生活費大概每個月就幾百塊錢,想奢移,享樂,隨心購物一次?基本不可能。

生活的寒酸,影響了她的自信心,自尊心。開始覺得別人都看不起她,漸漸的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

生活貧困,自卑自然恐懼社交,這使他陷入噁心循環,逐漸陷入執念:只有有了新衣服,新手機,才能在室友,同學面前抬頭挺胸。

可是哪來的錢去買呢?這時,自然那種校園貸,零用貸,手機分期進入了她的視野。

人無自控力,下場很可怕——零用貸,校園貸的不堪

看過很多關於貸款的新聞,知道其中的害處.。道理都懂,可是就是過不好人生。人若陷入嚴重的稀缺心態,她的思維方式是畸形的。自我安慰意識會遠遠大於危機意識,淡化所需事物帶來的危害而誇大事物帶來的益處和快感。

於是,各種借貸廣告自然就被她注意到了,加了其中一個QQ瞭解了零用貸。見面了,借貸人,一看就不是正經人。

有所顧慮,但對方一直說,“你放心,我們是正經生意人。只想賺點小錢,不會違法違紀。”借貸人問:“你想要貸多少錢?”

她說:“3000。”

3000元的借款,卻沒那麼容易拿到手。中介費、上門費等額外費用,都得算在本金裡,總計3000元。

也就是說,實借3000元,但你得償還6000元本金。利息每週,注意,是每週300元。一個月內還清。

如此明顯的騙局,他知道這是一個坑,可是,她太需要錢了,缺乏感越重的人,會盯緊想要的東西,看不見其他。

她就這麼答應了。

最後,她簽了字,拍了手持身份證的照片,拿到3000元。第二天,她用這3000元,給自己買了想要的東西。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第一週就要還錢了,她當然還不起。於是再次前往該公司,說要再借1500元。

人無自控力,下場很可怕——零用貸,校園貸的不堪

這次,不僅簽了借條,而且,被對方拍了裸照。裸照拍好後,她惶惶然走出門,在路邊飯館大吃一頓,以安慰自己緊張的身心。

悲劇接著發生著,她開始瘋狂打工,也向同學東挪西借,尊嚴掃地,累不堪言,但總算按約定支付了三週利息。

她以為憑藉自己的努力,這場噩夢總會結束的。但她顯然低估了人心。做慣了這一行的,眼裡只有錢,沒有任何的同情和憐憫。

1月20日,她接到借貸公司電話,聲稱她違約,必須立刻還1.1萬元,否則公佈裸照,追到校園,甚至帶人到家裡要債。

她嚇得魂不附體,以為自己一輩子完了。連續幾天以淚洗臉,幾度想到自殺。

可是,能怪得了誰?

人無自控力,下場很可怕——零用貸,校園貸的不堪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

我想每個人——尤其是每個父母——都該好好考慮一下它的答案。

國家一直在嚴厲打擊。但不法分子太多了,不少借貸公司仍在地下活動。

更有甚者,已將借款的抵押物從裸照,上升到裸視頻。

人無自控力,下場很可怕——零用貸,校園貸的不堪

經過這種折騰,人幾乎就沒有臉面活下去了。

2017年,澎湃新聞報道過一個受害女生的事。

短短几句話中,該女生就幾次提到:我要自殺。

將她逼上絕路的,不過是因為2016年底,她向借貸公司借了1000元(實際到賬850元,另150元作為利息,提前扣除),提供了裸照、手機通訊錄等,作為抵押。

後來,她還了錢,但依然被逼著“肉償”。

她說,擺在她面前的,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受辱,二是自殺。

人無自控力,下場很可怕——零用貸,校園貸的不堪

悲劇與鬧劇如此之多,多到大學校園都習以為常,多到我們不由得思考:為什麼?

為什麼這些女生會無法拒絕誘惑?

為什麼她們就是要消費?

為什麼她們看不見背後的風險,和要支付的代價?

在我看來,她們之所以荒誕,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消費的不理性。

二是自控力的嚴重匱乏。

三是自我的低價值感。

很多商家也明白消費者的心理。他們會變本加厲地,誇大產品的意義,也誇大你“擁有”的滿足感。

但是,倘若你換一種心態,這種魔障般的感覺就會弱下去。

這種心態就是:

承認貧窮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窮還虛榮,想要些什麼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哪怕在朋友圈做微商,去街頭擺地攤,其實都能使日子慢慢變好,何必去借貸款。

轉移注意力

如果買不起LV,戴不了浪琴,用不起Dior,我們可以不去注意這些。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讀書賺錢上面。自然就會覺得那些並沒啥用。(我經常都是穿著布鞋出門呢)

雖然,也許不能讓你從貧困中走出來,但最起碼,使自己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充實。

一個人自控力越強,他往往都會慢慢擺脫自身的困境。

沃爾特·米歇爾曾在《棉花糖實驗》裡,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成長於貧民窟的男孩,喬治。

童年時學校很亂,大家上課時都大喊大叫,這樣,導致老師們無法教學。

有個老師對著這群孩子大聲的說的,你們這一群蠢貨,長大後肯定都一事無成。喬治以為,成年以後,自己必將遊蕩街頭,找不到一份長久的工作。並且,吸毒、酗酒、不計後果地享樂。

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第一次有人相信他會成功。

“我們相信你,這裡有足夠的資源,你就心情施展吧。”

在這種信任中,他也開始信任自己。他學著負責,學著努力,終於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耶魯大學。

你為什麼會改變?

因為在那個新環境裡,學會了兩個受益終生的理念:

一是不可自輕自賤。低價值感太可怕。

無認他人如何貶損,師長如何打壓,父母如何踐踏你的尊嚴,你要相信,你值得更好的一切。

貧困不會毀掉一個人。物質匱乏也不會毀掉一個人。但是自我認同價值低會。

如果那些借貸的女的認為自己是公主,是女王,都不會去冒著這些風險去借貸款。

二是要有自控力。

自控令我們活得更高級。

也正是自控力,使我們獲得更自由的人生。

所以,如果此刻你正面對誘惑,擔心控制不住,焦慮無比地問我:“但是,我真的可以改變嗎?”我會說:“只要你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