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1下伊斯兰教、它的教义(下)

让我们接上之前的文章,继续来了解一下伊斯兰教、它的教义:

五、信后世

伊斯兰教相信,在现实的世界毁灭后还有一个彼岸世界,那“后世是更好的,是更长久的”,它“品级更高,优越更甚”,“今世的生活比起后世的生活来,只是一种〔暂时〕的享受”,人们不要只贪图今世生活的浮利。死亡只不过是今世与后世的桥梁,“真主是唯一的归宿”。

了解1下伊斯兰教、它的教义(下)

伊斯兰教认为,世界末日终将到来,《古兰经》,特别是该书早期的部分,对世界末日和末日来临前的预兆做了大量的描述,以后的《古兰经》注释者和圣训学家又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那么预告末日来临的征兆都有哪些呢?首先是人间犯罪行为的突然蔓延,“纷争频繁,屠杀增多”,“愚昧泛滥,知识衰竭,淫乱陡增,酗酒成风,男人减少,女人增多,以至五十个女人归一个男人管辖”;届时,麦加圣殿也将消失, 《古兰经》将被遗忘。其次是天体破裂,星宿黯淡,大地震荡,山岳消失,凡在地上地下的都要恐怖。到后期,把这些征兆说得更加具体而生动,说当大天使依斯拉非来吹响第一声号角的时候,大自然将开始颤动.人们将胆战心惊地开始逃跑。当第二声号角吹响的时候,“凡在天地间的,都要昏倒,除非真主所意欲的”,因为真主只使他创造的天地万物存在至一定时期。除他的本体外,万物都要毁灭,绝无逃避的地方。

了解1下伊斯兰教、它的教义(下)

这种总死亡之后再过40年,将降倾盆大雨,随即将响起第三声号角,召唤所有的人复活,先将其肉体还原,再使其灵魂归还肉体。这中间既包括末日来临时死去的,也包括过去死亡的一切人,那怕他们已变成朽骨、尘土、石头、铁块或别的人们认为难于接受生命的什么东西,也绝无例外。复活的人们齐集耶路撒冷,光着身子,在炎炎烈日下晒得汗流侠背,跪在安拉面前,接过自己所作善恶的记录簿,领受安拉的审判。他们将被秉公裁判而不受亏枉,因为真主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信安拉为独一真主并行善者,将用右手接过自己的功过簿,并得意地说:“你们拿我的功过簿去读读吧!”这种人将永居乐园,尽情地享受物质和精神上的赏赐。而那些不信安拉或作恶者将用左手接过自己的功过簿,并叫苦连天地说:“啊呀!但愿我没有接过我的功过薄,不知道我自己的账目!但愿尘世的死亡已了结我的一生!我的财产于我毫无裨益,我的权柄已从我的手中消失。”这种人将被判进入火狱。总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人人都享受自己行为的完全的报酬”。据传,在真主那里一天就等于1000年(亦说5万年,这时,要进入天园的人们能够见到安拉,他坐在由八位天仙担负的宝座上,众天仙环绕在宝座的周围,颂扬他们的主。

《古兰经》中对乐园和火狱有不少描述。据说,乐园中有百种品位,一级与一级之间犹如天壤之别.斐尔道司在天园中是最好和最华丽的,那乐园的渠水就来自斐尔道司;而在斐尔道司之上就是真主的宝座。伊斯兰教对不同品级的天园,没有做具体的描述,只是说:乐园与天地同宽,有树木遮荫.下临诸河。乐园本身“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洁……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还有奇花异草,供人欣赏。水居乐园者,食味美的鲜果和饮料,穿绞罗锦缎的绿袍.戴金银手镯和珍珠,睡舒适柔软的床榻,还有仿佛珍藏的驼卵或蚌壳里的珍珠一样白付的、不视非礼的、美目的同龄伴侣,有轮流服侍他们的长生不老的僮仆。在乐园里,听不到恶言和谎话,但听到“祝你们平安!”据说.进入乐园也有先有后,“最先进乐园者的容貌之美,犹如十五的明月。在其后进乐园者的容貌之美犹如天际最明亮的址辰,他们不大小便、不吐痰、不流鼻涕,他们的器皿是金的,汗水是麝香的香气。他们烧的是沉香,他们的妻子是妩媚动人的美女。

了解1下伊斯兰教、它的教义(下)

他们被造化为圣人阿丹的形象—身长六十臂长。”而乐园中最下等的人是最后离开火狱最后进入乐园的那个人。伊斯兰教认为,归信安拉并行善事的男女,都可进入乐园,但其体谈到乐园的情状时,又多谈男人的享受,这是为什么呢?从“圣训”中似乎可以找到部分答案。穆罕默德说:他站在乐园门前.见进去的多是穷人;他站在火狱门前,见入火狱的多为妇女,因为她们忘恩负义,并且主要是因为忘恩负义于自己的丈夫。这大概是伊斯兰教兴起时阿拉伯半岛男女所处社会地位不同的一种反映。

火狱又是什么样子呢?伊斯兰教认为,火狱有七层,开七道门,每道门将收容被派定的一部分人。那里有重镣和强烈的火,有啼人的食物和痛苦的刑罚。在火狱底生长着一棵欑楛树,它的果实仿佛魔头.为罪人的食品。火狱的温度高于今世火力六十九倍。它不让任何物存在,不许任何物留下。终身不信道或犯下不赎之罪的叛教者,部分行恶的天仙,经末日审判后“将永居其中.不蒙减刑,不获宽限”。当他们被投入火狱的时候,他们将听见沸腾的火狱发出驴鸣般的声音,几乎为愤怒而破碎。他们在毒风和沸水中.在黑烟的阴影下,既不凉爽,又不美观。他们以魔头似的欑楛树果实充实肚腹,这种东西象油脚一样在他们的腹中沸腾;他们将饮沸水和脓汁,一口一口地饮,几乎咽不下去。死亡将从各处降临他们.但他们永不会死.每当他们的皮肤烧焦的时候,就另换一套皮肤给他们,以便他们尝试刑罚;一种刑罚过后,还有严酷的刑罚。

了解1下伊斯兰教、它的教义(下)

在火狱和乐园之间有一个不定的空间,《古兰经》第70由此得名《艾耳拉弗》(高处).这里将有许多男人,他们羡落乐园的居民,高喊祝他们“平安!”但不得进去。当他们把眼光转向火狱的居民时,他们析求安拉不要使他们与那些不义的民众同住。一些人把它看作炼狱,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通向乐洲的门前地。伊斯兰教关于乐园的描述,对生活在常年干早缺水的沙漠居民来说,是诱人的:而对于火狱的形容.则反映了当人们对自然力量的不理解和恐惧。当然,不同的宗教塑造出来的乐园(或天堂)和火狱(或地狱)有不同的特点,但都是要人们相信在今世之外还存在一个彼岸世界,要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后世,这一点大概是共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