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CEO侯毅稱「盒馬去中心化的物流優於京東的物流」,如何評價這番言論?

愛因愛生


作為盒馬鮮生CEO當然也是原來京東的物流負責人侯毅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劉強東應該感謝侯毅,離開了京東,這麼多年在劉強東身邊算是沒有學到劉強東關於物流的精髓,拋開工作不說,劉強東在美國惹上了性侵案件,而侯毅離開京東以後一個勁的黑自己的老東家,別的沒學好,劉強東的小九九倒是學得蠻好!

阿里巴巴任命侯毅為盒馬鮮生CEO,算是阿里史上幾次重大人事失誤之一

阿里巴巴至今在於高管任命上,最為失敗的幾次任命。第一是任命陸兆禧為阿里巴巴集團主席,直接導致了阿里巴巴至少三年的停滯發展;任命俞永福偉阿里大文娛負責人,外來的和尚未必會念經,阿里大文娛在俞永福的帶領下不進反退;任命高曉松為阿里音樂董事長,一把好牌打爛,最終天天動聽死掉,蝦米音樂半死不活。

  • 而今天要說的侯毅,就是阿里巴巴史上第四次人事任命失誤

記得在五年前的時候菜鳥網絡成立,逐漸在全國各地發展菜;菜鳥驛站的時候我就寫過一篇文章,那就是菜鳥驛站未來從城市到農村,應該肩負起未來移動銀行終端、微型物流倉儲、以及物流接收、配送雙中心的作用。

但要更好的補充這一點,單憑發展一些小的超市是不行的,必須發揮擁有一定配送實力的綜合性連鎖門店,比如肯德基、蘇寧、麥當勞、當然也有傳統的如沃爾瑪等超市,盒馬鮮生則是做了其中的一環。

  • 生鮮電商是被逼得要做去中心化

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是沒辦法做區域性大倉儲,生鮮電商對於時效性要求太高了,主要原因還是生鮮的特殊性,水果能放幾天?海鮮能放幾天?肉能放幾天?蔬菜又能放幾天?如果大規模的集中性管理在分散性分發會極大的影響效率,那麼生鮮的品質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此生鮮電商基本上都是由產區直接高準確度的配送到某個城市特定的片區,甚至可以精確到特定的門店,而盒馬鮮生就是這樣的模式。不然你怎麼辦?集中管理,舉個例子,從廣西拉一車海鮮到成都,你難道還在武漢或者重慶先建立一個“盒馬一號”大型倉儲,然後等後面的都運到了以後再派一個車隊配送到成都?魚都死了,你還配送個毛!而且你得有多大一個冷庫?

  • 傳統電商還是應該結合“生鮮小物流+傳統大物流”雙模式,只是京東目前在小物流方面佈局還不夠

為什麼這樣說,傳統電商大型倉儲是很有必要的,區域性配送能減少成本,但是如果很多商品儲存週期夠長,進行統一性的配送,又可以減少物流之中的空間浪費,而京東目前做的就是這樣,物流成本的增長主要還是競爭更激烈,成本更高,其他物流企業價格都上漲了,而且整個電商成本都在上升,怪不得京東。

對於服裝、書籍等等允許比較長的存儲週期的商品自然還是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只是目前京東在小物流方面的佈局還不夠,但這並不是意味著京東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京東早早的和永輝超市等連鎖超市合作,人家早早的意識到了這點。

從成績上看說實話,侯毅真的沒資格吐槽京東了,而且侯毅站著說話不腰疼

侯毅作為盒馬鮮生的CEO,成績單不能說醜陋,但是說實話這幾年盒馬鮮生的成績單真的不好看,也不知道他哪來的勇氣吐槽京東。京東下滑是事實,京東不如阿里是事實,劉強東不如馬雲也是事實,但是劉強東還是比侯毅高明不止一星半點。

盒馬所謂的成本低,都吸阿里巴巴的血,所謂的成本低,都是阿里、菜鳥的血,而阿里的血從哪裡來?物流企業!只是阿里的體量足夠大,人家可以一單少賺點錢,但是可以多做幾單,所以這個成本不用盒馬自己買單,當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另一個就是盒馬鮮生的發展,當然你可以說盒馬是“生活廣場+生鮮電商”,所以盒馬不在乎生鮮電商的發展,但回過頭來說盒馬終究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但是成長真的不算好,被多點、每日優鮮等遠遠甩開不說,京東生鮮也是壓在盒馬的頭上,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侯毅真沒資格吐槽京東。

遙想盒馬剛剛成立的時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CEO張勇都為盒馬站臺,不過幾年過去了,盒馬的表現略顯尷尬,戰略地位還不如餓了麼,侯毅還能在盒馬CEO的位置上待多久?我覺得還是少吐槽別人靠譜!

本文系字節跳動簽約作者-悟空問答專稿,未經允許轉載必究!

EmacserVimer


侯毅說的比較簡潔,如果讓他寫篇文章來分析的話,可能會是一篇非常優秀的經濟學論文。

很多人談到京東物流的優勢時,都會用到一個詞:規模經濟。早期通過不計成本的投入建立起競爭優勢,當京東物流配送規模越來越大時,效率的提升使邊際成本下降,當邊際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京東物流就能夠擺脫虧損實現持續盈利。

這是互聯網時代很多創業公司的經典打法,像滴滴、美團、摩拜和OFO都是這樣的路子,追求規模效應。

但與規模經濟相對應的,是規模不經濟。


上圖可以簡化的幫助理解規模不經濟。橫軸和縱軸分別是投入和產出,早期,當投入增加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也隨之增加,並且,每增加投入1個單位,產量隨之增加1個單位,這個時候我們稱之規模經濟。但很快,規模經濟增長達到臨界點,也就是圖中的3,在這之後,投入增加規模擴大,產量不但不增加,反而還減少了,此時,就陷入了規模不經濟的陷阱。

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某公司計劃3年投入20億進軍物流領域,這20億中有一部分是固定成本,比如要買地、修建倉庫、買車、添置辦公用品等等,固定開支花掉了10個億。很快,倉庫、車輛都弄好了。

該公司經過計算,花10億建成的物流中心、配送點能夠支撐每個月1000萬的訂單量峰值,然後該公司開始招人啟動業務。

剛開始每個月只有50萬的訂單量,賺的錢還不夠付房租,但是業務量慢慢上來,第二個月有150萬的訂單量,賺的錢夠付房租了,第三個月訂單量上漲到300萬,賺的錢開始能夠付房租跟發工資了,但是總體上該公司還是不賺錢。半年後,月訂單量漲到1000萬,該公司開始有了一定盈利。

但是,該公司所在的地區每個月有1500萬的訂單,這個時候,該公司就陷入難處了。如果想要繼續擴張,就必須要再去買地、蓋倉庫、建立配送中心,這些要花掉10個億,可是即使該公司把整個地區剩下的500萬訂單量全部拿下來,也是會虧錢的。因為前面的經驗說明,月訂單達到1000萬單時,才有可能賺錢把投入的成本慢慢賺回來。

另外,該公司考慮到,如果繼續增加投入,那麼就需要增加對車輛的採購以及人員招聘,當招聘規模越來越大時,跟競爭對手對人才的爭奪就會激烈,這種競爭傳導到公司層面就是你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工資才能招到足夠多、足夠合適的人才,這又會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導致公司再次陷入虧損。

在這個例子裡面,1000萬月訂單量就成了該公司的一個規模經濟臨界點,在接近這個臨界點時,該公司是很舒服的賺錢的,但是一旦超過這個臨界點,該公司就陷入了規模不經濟的陷阱。

侯毅所說的“集中性的物流一定有個最佳規模的臨界點,超過臨界點之後效率降低,成本不減反增,”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陳海寧頻道


盒馬侯毅近期再次發言

盒馬CEO侯毅最近頻頻炮轟,小編前天剛在問題“盒馬鮮生CEO稱要把美團估值打掉一半,你認為盒馬會怎麼玩外賣?”中討論過侯老闆叫板美團外賣負責人王慧文事件,然而兩天不到,他又討論起了京東運費問題。咱先不說盒馬去中心化的物流是否就優於京東物流,近期頻繁叫板不得不讓人懷疑造勢之意。



京東運費上漲遭到用戶不滿,侯毅認為新零售時代應當去中心化

春節期間,國內最大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對旗下自營商品配送費標準進行了調整。新的運費標準中增加了不滿49元收取基礎運費15元的規則。

京東方面的解釋是,目前PLUS會員運費方面的問題還在調試優化,等到調試完畢,用戶訂單的金額凡是低於49元的,運費依然是原來的6元,以及之後會對調試期間多付運費的用戶發放相應的補貼。由於京東方面並沒有與消費者溝通就擅自修改會員權益條例,這一規定遭到了很多用戶的不滿。

“未來新零售的物流一定是去中心化的,盒馬為什麼唯一能做活鮮電商,而且是30分鐘送達,基礎就是盒馬建設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物流模式,盒馬所有的門店都是倉庫,面積更多,離消費者更近,物流作業更簡潔高效。時代發展太快,新零售的物流時代已經來了。”

從言論上看,侯毅的說辭絕對是有道理的,小編認為其實相比於規模經濟,侯毅的重點應該在於京東不該把生鮮超市這塊的運作模式同之前做3C品一概而論,新零售運行方式應當去中心化的物流體系,用京東老一套的方式去運作後期會出問題的。




蘇寧姚凱強調顧客至上

除了盒馬CEO發表了觀點外,蘇寧方也發表了看法。姚凱強調作為平臺,應當本著用戶第一的理念,不可為了盈利損害用戶利益,私自篡改服務規則。


華爾街見聞


首先來解釋一下河馬所謂的去中心化的理論,去中心化的配送物流,主要就是,大家把所有的SKU放在不同的門店裡面,現在盒馬鮮生服務的就是周圍三公里的居民,所以作為山谷裡的居民,在點餐或者說訂單的時候,都是來自這一家門店,這一家門店的配送就覆蓋到這三公里的人群,但是我想說在京東這個電商平臺,他的選品會更加多一點,電子類的產品非常非常多,所以對於京東來說,在市區建立三公里輻射範圍之內的操作非常困難,並且這樣的布點也會非常多,要知道京東覆蓋的範圍可是整個城市甚至全中國,而河馬先生只是覆蓋了某幾個城市的某些點位並不全面,其實只是覆蓋了某幾個城市的某幾個區域而已,這些區域也只是周圍三公里範圍之內的居民,並不能夠完全 touch 到整個城市。

所以京東還是有京東的優勢了,兩者不能放在一起比較好吧,盒馬鮮生主要做的是生鮮類的食品以及外賣,而京東主要做的是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全品是非常多的,如果要是在三公里之內建立倉儲的話,是非常不合理的,這種去中心化的倉儲對於京東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

盒馬鮮生把運費,平均到每一家門店營收裡面,乍一看感覺是小了很多,但是算上具體的人工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它的運費比京東還是要貴很多的。所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選擇,對於河馬來說,現在也是開創階段,並不一定這種方式就是最好的,這樣的快遞模式是否省錢,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變革家


前幾天,盒馬鮮生CEO侯毅在微頭條懟京東的物流系統,他談到,京東的運費為什麼一漲再漲?根子在於成本問題。京東是PC時代中心化的物流體系,初期成本高一些,但是體驗好,而且隨著規模擴大單位成本自然降下來,但是超過臨界點之後效率就會降低,成本不減反增。並認為盒馬去中心化的物流要優於京東的物流。

獨角獸工場認為,盒馬的所有門店都是倉庫,不僅離消費者近,而且物流配送又比較簡潔高效,這是盒馬的一個最大的優勢。我們都知道盒馬的最大特點是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消費方式,可以到線下門店購買也支持線上app下單,另外它的三公里半小時送達也是其物流的一大亮點。

京東前段時間運費加價的問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也遭到了京東plus會員的集體投訴。如果這樣下去京東也必定失去口碑,失去更多的客戶,好在京東給了消費者一個不錯的交代,發聲明說訂單金額低於49元的訂單可以繼續享受6元的基礎運費,在此之前多付運費的消費者京東發放用戶補差額運費券,這次事件才得以平息。

京東與盒馬不同,京東是靠3C銷售起家的,而且京東有它自己的自建物流系統,就消費者的體驗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現在的盒馬主要經營的是生鮮類的產品,體量小。而京東則不同,京東是一個綜合的電商平臺,不僅經營3C類產品,而且經營家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用品、圖書、食品等,體量要比盒馬大,自然它的物流成本要比盒馬高。

再來說說盒馬CEO侯毅,他的老東家可是京東,他也是原京東物流負責人,這就比較有意思了,侯毅自京東辭職後投入了京東的老對手阿里的麾下並一手創辦了盒馬鮮生,現如今他又把盒馬開到了老東家的家門口,這樣聽起來還真有些諷刺的意味啊。

京東最近比較招黑,不僅盒馬懟,蘇寧也懟。蘇寧怎麼能錯過抨擊友商的機會呢?蘇寧物流常務副總裁、天天快遞總裁姚凱也就京東漲運費的事情在微頭條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客戶第一,不能為了贏利而去損害客戶的利益,更不能隨意更改服務規則。


獨角獸工場


盒馬這套去中心化物流,看上去和最近的區塊鏈去中心化趨勢很契合。

盒馬說白了就是物流的創新,賣的還是那些東西,但是便利便宜。原因就是物流成本低。

為什麼低?京東舊有的物流模式,建立區域大倉庫,幾十萬平方米,貨物種類幾萬個,管理成本非常高。所以京東十年來都在虧本。

可怕的還有,就像盒馬ceo分析的,這種模式有一個邊界,當你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到達某一個邊界的時候,也就是公司人員臃腫的時候,反而效率更低,成本更高。

盒馬搞的這套新模式,是把門店做倉庫,儲存成本低,簡簡單單清清爽爽,成本本身就低。這種去中心化,分佈式的倉儲形式,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是,隨著規模效應的形成,配送範圍覆蓋更寬廣,成本會持續降低。

所以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對比是,京東物流不斷再加價,最近就把基礎運費從6塊提高到15塊。盒馬呢則是一直在免費。

這樣下去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京東的客戶會流失。當然京東現在已經在學這套東西。不過盒馬悄悄發展了兩年,去年突然攻城略地,看上去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後來者能不能跟得上還得打個問號。


老鐵


京東運費漲了,對於我這種經常在京東上購物的人來說,的確不能算是一件好事。不過也在情理之中,並非意料之外。因為京東的物流的成本確實比較高昂。


相比於圓通(2000)、申通(1993)、百世匯通(2003)、中通(2002)、韻達(1999)還有順豐(1993),京東物流(2007)可以說是成立最晚,但卻是發展最快的一家。



那麼京東物流為什麼能夠發展這麼快呢?那是因為在快遞這個行業中分為加盟制快遞和直營制快遞。而四通一達便是加盟制快遞,順豐與京東物流則是屬於直營制快遞。


加盟制快遞的優點是成本低,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擴大經營的範圍。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對於很多問題快遞不能及時妥善的處理。這對於客戶的維持與品牌的維護等多方面問題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這一點從大家從四通一達與京東順豐的口碑中就能看出。


而像是京東物流與順豐這樣的直營制快遞雖然在早期投入比較大,發展會比較慢。但是卻有利於品牌的建設,可以統一調動資金,統一經營戰略,統一開發和運用整體性事業。並且在快遞人員的篩選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更加有易於發揮整體的優勢。直白來講就是更加適合長遠的發展。



所以以此來看,屬於重模式的京東物流在提高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增加運費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這也很符合現在電商行業的主流。那就是用戶們越來越看重體驗度而不是低廉的價格。


其次再來看盒馬鮮生CEO侯毅的這一番評論,頗有幾分耐人尋味。如果是四通一達說京東的運費高我倒也還能理解,因為畢竟模式不同,各有各的優勢。但是盒馬鮮生的成本似乎並不低。



或許很多人都在聲稱生鮮超市成本低、效率高,但是這只不過是一件“看起來而已”的事情罷了。要知道,倉儲和配送會加重成本以及降低效率。無論相對於線上還是線下來說,生鮮超市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重模式”。那麼這樣說的話,你還認為其成本低嗎?要知道開一家盒馬鮮生的成本便會高達幾千萬。


因此就目前我們也只能在一線城市看到盒馬鮮生的身影,究其根本,其成本根本無法在三四線城市達到覆蓋的效果,哪怕是阿里不差銀子,也是負擔不起的。假若盒馬鮮生的資金的耗盡,泡沫就會被現實戳破,展現出不堪的一面...


monkeyflowers


很奇怪,感覺阿里巴巴的人都有一個德性,就是喜歡自己站在道德的層面去貶低別人,而自己卻只做對自己有益的規劃,而不管社會責任。

比如說本題所說的問題。我認為一個企業家的責任,不僅要對企業負責,同時也應該對社會負責。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科技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程度的人員失業。但是盒馬不是高技術企業,他只是在傳統的一體化的商業上加上了快速的外賣。而同時又不招收外賣員,這就是所謂的道德是你的,利益是你的,但是成本卻是別人的。


我這麼說,估計很多人不服氣。這麼跟你說吧,我所在的公司,雖然我們自己不投資工廠,但是我們選擇合作商的時候,卻對合作商有著明確的勞工要求,比如一個星期加班幾次,多少小時,員工的社保,員工的福利等等都有要求,如果達不到,則會停止合作。這就是一個大企業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

現在阿里系的員工宣揚自己賺多少錢,但就是不願意切實的去對外包的員工有利益的保障,這根本就不是大公司應該有的行為


東方一直贏168


其實侯毅說得有一定的道理,未來新零售的物流一定是去中心化的;當然即便是去中心化,也是需要達到一定規模的。


不過講道理大家都懂,問題是盒馬生鮮的配送模式真的做的去中心化了嗎?盒馬的每一個門店都可以發貨是不假,但是如果門店人滿為患,可能絲毫不受影響嗎?所以門店並不可能完全等於是倉庫啊,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候總還是有點偷換概念了。



再說成本問題,目前盒馬鮮生是五公里內免配送費,確實要比京東優惠。但是盒馬鮮生的配送體系,只服務於自己門店的,而京東物流是一個已經獨立實現盈利的企業,這兩者有可比性嗎?


再看規模問題,盒馬鮮生服務範圍很小,只侷限於門店附近的五公里內。而京東物流已經覆蓋全國,甚至很多偏遠山村都可以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拋開覆蓋範圍談人力規模,這跟耍流氓有區別嗎……


科技抱拳奧特曼


一直以來,京東和阿里都是中國電商界頂尖級別的公司,二者幾乎是壟斷了整個電商行業,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二者自然也是免不了競爭和碰撞。那麼關於這一次的侯毅發聲,我覺得主要是有兩個原因吧。


第一個自然就是關於物流,2月份的時候京東物流曾就運費的問題做過一定的調整,不過後來得到了一些消費者的反饋,所以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京東方面也實現了讓步,承諾在三月份的時候把運費改回去。

我們都知道阿里在初期物流模式並不是特別好,很多時候都是用第三方的物流。而京東物流和順豐快遞恰恰又是國內物流界數一數二的存在,阿里後來之所以去成立菜鳥物流聯盟,也是為了對抗京東物流和順豐快遞,爭取在行業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有競爭就會有矛盾,有矛盾,自然也就會有人站出來發聲。


第二個因素呢,我覺得也和阿里高層的行事風格有關。阿里巴巴作為國內頂級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當然是很容易把自己擺在一個極高的位置去看待一些問題的。就像之前王帥帶領阿里的公關團隊站出來發聲套路“五險一金”的問題一樣。其實早在侯毅公開懟京東之前,他就已經和京東、美團方面產生一定的矛盾了,而且還曾和美團的總裁王慧文在微信群中互相開懟。

侯毅說盒馬鮮生要推出全新的外賣模式,但是要知道,生鮮配送和普通的快遞是不一樣的,生鮮類的商品本就應當追求速度和效率,京東的7FRESH生鮮超市也有三公里之內30分鐘送達。盒馬的配送或許會越來越好,但是它代表的也僅僅只是阿里在生鮮這一個方面,而京東物流卻是針對整個電商行業,以小比大,二者自然是不能夠混為一談的。


所以這個問題,個人覺得我們依然可以把它看成是兩個大型企業之間的競爭發聲,而京東方面的決定呢,我覺得如果最後是有利於我們這些消費者的話,那這就不會是一件壞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