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主义感悟:相信生活的常态是喜忧参半|深度

文/精简主义

精简主义感悟:相信生活的常态是喜忧参半|深度

如今,每每打开话匣子前,先要三思,在确认上下左右无公害以后,才会放胆的说,一边说一边潜意识在纠偏,于是,越发觉得说话是一种艺术。

意识到,一种影响力,往往是各种因素的叠加,如:人格的魅力,人性的揣摩,情绪的控制,专业的影响等等。说话的能力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还意识到,野蛮的说服,毫无意义,不如不说;强行的开导,徒劳无功,不如不导。在争议面前,则倾向于事缓则圆,宁愿点拨而不是挑拨,学会了让错误证明错误,让时间缓冲时间。

一直以来,为自己的情商捉急,最近忽而感觉小有进步。可能有来自佛儒道的影响,人前变得谦恭,能接受不同的人,尊重不同的观点。相信感恩的力量,福报的因缘。

可本质上,也许是老了,被时光剪裁,变得实在。周遭听不见有人急促的叫我小郑了,倒是常伴着一声叹息:老郑啊~

年纪大了,也发现自己心也跟着起老茧,比如,不觉得人需要多大的梦想,也不觉的谁有多牛掰,有时挺同情那些年过半百还在追梦的牛人,却又不想置评。在牛人面前少了一份恭敬心,虽然内心清楚,这不对,怎么说也得装个毕恭状,万一碰到贵人呢?但不想万一,更不想为万一而花掉一万。倒是更倾向与常人交往,实在省力,无欲则刚,不用装。

曾经的“迎合”,唤不醒曾经的技巧,当年的“攻击”,也忘了当年的勇气。态度不卑不亢,观点不偏不倚,睁一只眼看到正能量,闭一只眼想到负能量,相信生活的常态是好坏参半,不信全是你说的那样。

总觉得人与人之间,差不多;差太多的,又关我屁事呢?

目中有人,心中无他,吃喝拉撒或操琴煮茗,出没市井,又隐于烟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