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武則天其實並不叫“武則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則天發明的字,除了用來做她的名字,沒別的用。這當然因為武則天的身份有點不倫不類。說她是皇后吧,她又當過皇帝;說她是皇帝吧,她又沒有廟號。再說她那個武周王朝又不怎麼算數,何況她又是女人。

一這個女人不尋常

武則天其實並不叫“武則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則天發明的字,除了用來做她的名字,沒別的用。

其實就連這個名字,也是沒有用的。因為當她有資格發明一個怪字來做自己名字的時候,已沒人敢直呼其名。她自己也用不著。那時,她的自稱已是“朕”。至於“武則天”這個稱呼,在她生前,無論是她自己,還是別人,都沒有用過。“則天”是她被迫移居上陽宮後,兒子中宗李顯給她上的尊號,全稱是“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臨終前留下遺囑,令去掉帝號,改稱皇后。於是,“則天大聖皇后”便成了她的諡號。之所以叫“則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因為她即皇帝位時,是在洛陽宮的南面正門“則天門”;另說是典出《論語》:“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所以,“則天”是她的號,不是她的名。不過就連這個稱呼,也被後來的皇帝改了幾回,比如“天后”、“大聖天后”、“聖帝天后”等。開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吳兢編撰《則天實錄》,開始使用則天二字概括性地稱呼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一錘定音,武則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稱呼。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這當然也是可以的。古人的稱呼方式很複雜。光是表示尊敬或客氣的,就有好幾種。有稱字的,如李太白(李白);有稱號的,如蘇東坡(蘇軾);有稱官銜的,如杜工部(杜甫);有稱郡望的,如韓昌黎(韓愈);有稱排行的,如白二十二(白居易)。如果是皇帝或皇后,則有諡號(如漢武帝)、廟號(如唐太宗)、徽號(如慈禧)、年號(如雍正)等。還有尊號,但不常用。至於諡號前加姓氏的,於臣則有之,如嶽武穆(岳飛);於君則無。君的稱呼方式,是諡號或廟號前加朝代名,如唐明皇(諡號)、宋太祖(廟號)。姓氏加於諡號之前的君主,只有武則天一個。

這當然因為武則天的身份有點不倫不類。說她是皇后吧,她又當過皇帝;說她是皇帝吧,她

又沒有廟號。再說她那個武周王朝又不怎麼算數,何況她又是女人。

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這是規矩。所以武則天原本不能當皇帝,除非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不過即便是李世民的兒子,也未必能當皇帝。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都是長孫(音掌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是正宮,為人又極賢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對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當然要從她的兒子當中選。承乾是嫡子,又是長子,無論“立子以嫡”,還是“立嫡以長”,他都天經地義地是太子。可惜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現也不好(瞎胡鬧),後來索性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縣),再也做不成皇帝夢了。

李世民比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歲,相貌英俊,聰明好學,端肅多才,在太宗看來,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卻都很反對,尤以長孫無忌(已故長孫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諫議大夫)反對最為激烈。他們主張立皇九子晉王李治。李治時年二十二歲,雖不失為一個良善青年,卻是有名的糯米糰子,一點用都沒有。但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溫厚文弱、一無所長。也許,他們伺候李世民這位“英主”,實在已經很累了,不想再來一位“雄主”。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準會把他們開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長孫無忌可以繼續維持外戚權威,褚遂良、李世璾(績的異體字)他們也可以繼續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這算盤打得並不錯,只是沒把武則天算進去。他們當然想不到,李治身邊會出現一個蛇一樣的女人武則天。他們當然也想不到,李治雖然好控制,卻不是控制在他們手裡,而是控制在老婆手裡。結果,他們把李治扶上了臺,李治卻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們整了下去。

李泰這邊也屢犯錯誤。首先是恃寵驕橫,目中無人。身邊呢?據說又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這就不但讓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讓他們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對繼位一事表現得太猴急。他自作聰明地對李世民說:兒臣只有一個兒子。將來兒臣壽盡之日,一定把他殺了,傳位給晉王。這話實在太假了,只能騙鬼去。褚遂良就當面對李世民說絕不可能。天底下哪有殺了愛子傳位給弟弟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倒是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但他沒有殺兒子,他自己倒沒準是趙光義謀殺的(這事在歷史上一直是個疑案)。而且,趙光義臨終準備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時,他的謀士趙普就說“一錯豈可再錯”。可見李泰的信誓旦旦,其實是靠不住的,雖然趙光義的故事此刻還沒有發生。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李泰還犯了一個自作聰明的錯誤。他跑去對李治說:你平時和李元昌關係最好,現在他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治本來就是個沒用的人,一聽,果然愁眉苦臉。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別和我爭,沒好果子吃的。沒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會有危險。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都平安無事。

李泰當時就被打發到均縣(今湖北省均縣)去了。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來又繼承皇位,這就是高宗。歷史證明,由於君臣兩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們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大唐王朝差一點丟了江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則丟了性命。

懦弱無能的李治撿了只皮夾子,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武則天的運氣也來了。我相信,她那時一定慶幸自己是個女人。因為女人雖然不能當皇帝,卻可以當皇后呀!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武則天原本也是不能當皇后的。

武則天起先並不是李治的老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名分是才人。唐沿隋制,除皇后外,皇帝的小老婆從正一品的妃,到正八品的采女,一共有八個品級。正五品的才人只能算箇中等偏下。要升到皇后,簡直是難於上青天。何況武則天並不十分得寵,李世民的日子又不太多。但武則天是一個有心機的女人。她把自己的蜘蛛網絲,悄悄地搭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這位未來的年輕皇帝對自己顯然要有用得多,很值得為他獻身的。李治後來在一份詔書中說,自己當太子時,因為父皇寵愛,“常得侍從”。但對父皇的嬪妃,卻“未嘗迕目(目光相遇)”。先帝知道後,非常讚歎欣賞,“遂以武氏賜朕”。這話半真半假。“常得侍從”是真的,“未嘗迕目”則是鬼話。他和那位武才人之間,豈止是眉目傳情,只怕早就幾番雲雨了。“遂以武氏賜朕”更是他編造出來的謊言。既然已經賞給他了,為什麼太宗死後,武則天並沒有“出口轉內銷”,順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沒有生育的嬪妃一樣,去當了尼姑?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武則天不想在青燈古佛前了此一生。她想當的是皇后,而不是什麼尼姑。何況她已經在這個年輕皇帝身上下了本錢,不能顆粒無收。不過,駱駝進帳篷,先得伸進去一張嘴。武則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儘快回到後宮去。

這時,一個蠢女人幫了她的忙。這個女人就是王皇后。王皇后是李治的髮妻,出身名門,而且是太宗皇帝親自為李治選的“佳媳”,為人正派賢淑大概沒有問題,但看來或許少了點魅力。這其實也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影響下,中國古代那些正妻們的“通病”所以李治的心思,便主要放在一個叫蕭淑妃的女人身上。這使王皇后十分忌恨。加上蕭妃有子,自己卻無生育,便覺得自己皇后的地位,有點搖搖欲墜。於是,王皇后便和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樣,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得計的餿主意:把李治偷偷去看過好幾次的那個小尼姑接進宮來,讓她去和蕭淑妃那個小賤人撕咬,自己坐山觀虎鬥。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有王皇后的支持,李治和武則天很快都如願以償。武則天拿著那張舊船票,重新登上了後宮這艘豪華遊艇。她覺得自己真的時來運轉了。李治也很高興武則天終於到了他手裡,卻不知道自己就像一隻蒼蠅掉進了蜘蛛網,雖然那網很柔軟,很溫馨,還有點香味。

王皇后卻得自己吞下這顆苦果。她的主意打得並不錯,只可惜找錯了對象。武則天可不是一隻傻乎乎只知蠻幹的母老虎,而是一條蛇,一條可以在草叢裡隱忍潛伏很久,但只要咬你一口就見血封喉的毒蛇。何況重返後宮的武則天,早已不再滿足於當一個什麼“才人”或“淑妃”。她是衝著皇后的位子來的。這可真是“前門驅虎,後門揖狼”了。儘管武則天剛進宮時,在王皇后面前溫順乖巧得就像一隻貓;也儘管“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蕭淑妃果然失寵,讓王皇后出了一口惡氣;但,王皇后也很快就發現,她的這個低智商陰謀詭計和當年何進召董卓進京的性質結果完全一樣:引狼入室。

於是,兩個過去相互敵對的女人決定重新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這個更危險的敵人。但是無濟於事。李治這頭大尾巴羊決心投入狼的懷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何況這時宮中又發生了一件奇案:李治興致勃勃來看武則天剛生下不久的小公主,卻發現小公主已死在襁褓之中。一問,只有王皇后剛剛來過,還擺弄過孩子,而且旁邊沒有人。這下王皇后便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了。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王皇后謀殺了小公主。小公主之死其實有多種可能。比如正好突發急病,或王皇后因為沒有撫育孩子的經驗,被子蓋得太嚴捂死了,甚或就是武則天自己掐死的。姑不論。何況王皇后既犯不著,也沒那麼蠢,會跑到武則天的住處來殺人。但李治和王皇后,一個腦子蠢,一個嘴巴笨,一個在氣頭上,一個又說不清,冤案便這麼稀裡糊塗地鑄成。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怒不可遏的李治當時就想廢了王皇后,但被武則天止住了。武則天心裡很清楚,這時即便廢了王氏,皇后的位子也還輪不到她。與其再添一個對手,不如讓王皇后在這個位子上再苟延殘喘些時日。這樣既顯得自己寬宏大量,又不致給別人以可乘之機。她和曹操一樣具有政治天才,懂得以她出身之卑賤,地位之尷尬,要實現遠大目標,還需要假以時日。這就要耐心地等待,要能忍,要沉得住氣。她也懂得什麼事都要水到渠成,強扭的瓜不甜。

但武則天並沒有閒著。她很清楚像她這樣的女人在後宮裡是既遭鄙薄又招忌恨的,因此她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群眾關係,改善周邊環境,使自己在宮裡由少數派變成多數派。這時,武則天卑賤的出身幫了她的大忙。王皇后因為出身高貴,後臺又硬,難免高傲,不把周圍手下人放在眼裡。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和舅舅中書令柳奭(音是)也都妄自尊大趾高氣揚,令宮中人十分憎厭。武則天這個出身卑賤的小女子卻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尤其是拉攏那些憎惡王皇后、蕭淑妃的人。她也懂得無風不起浪的道理,知道如果沒有那些王皇后她們一百個看不起的“小人”,後宮裡就別想鬧出什麼事端來。終於有一天,王皇后的一項“陰謀”被揭發出來了:她居然在宮中裝神弄鬼,行“厭勝”之術——一種詛咒他人致病致死的巫術。這事究竟是王皇后之母柳氏出的餿主意,還是武則天的誣陷,已不得而知。但武則天收買的那些僕人奴婢,則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反正那個身上扎滿了針的木頭小人在王皇后的寢宮裡被當場搜出,而高宗皇帝李治這幾天又剛好生病。王皇后再次有口難辯,她的被廢,已是遲早的事情。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為此,武則天還必須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些元老重臣面對面地進行一番較量。

剛一交手,沒兩個回合,幾個男人就敗下陣來。

這幾位兩朝開濟的老臣一開始可能把事情想簡單了,也把對手想簡單了。他們顯然沒有想到,武則天這個“賤人”在李治的心目中會有那麼重要的地位;他們也沒有想到,李治這個“娃娃”犟起來會像一頭驢。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策劃就匆忙上陣,以為只要他們一反對,李治和武則天就沒轍了。所以,他們的反對顯然有點意氣用事,而且一上來,就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第一個上陣的是褚遂良。褚遂良是前朝元老,顧命大臣,反對廢王立武,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膽氣很壯,做法卻不大得體。他的理由有兩條:一,王皇后出身名門,先帝所選,又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不能廢。二,即便要另立皇后,也得妙選天下名門望族之女。武則天侍奉過先帝,名聲太壞,不能立。最後的一招,則是把手中的象笏往地上一放,說:這象笏是陛下所賜,現在還給陛下,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

這第一炮就打走了火。目標沒有對準武則天,卻把炮彈全砸在李治身上。事情當然是李治引起的。畢竟是李治要換老婆,不是別人要換,或武則天公然要當。但李治是不能反對的,因為他是大唐王朝的皇帝。反對李治,就是反對大唐。至少是,公開反對皇帝,等於跟自己有仇。褚遂良一上來,就把矛頭直指李治,簡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其實,在這場廢立鬥爭中,不但不能反對李治,而且還要爭取李治。因為要換的那個人,不管你算她是李治的老婆也好,算她是大唐的皇后也好,換不換,最後還得既是老公又是皇帝的李治說了算。既然是李治說了算,你就只能說服李治,不能攻擊李治。但褚遂良說的那些話,在李治看來,句句都是攻擊他,字字都和他過不去。褚遂良一開始就說王皇后是先帝所選,不能廢,這就不但是拿先帝來壓服李治,而且等於說他李治沒有選擇老婆的權利。李治也明白,他是不如先帝,但他好歹也是現任皇帝,怎麼就連個換老婆的權利都沒有?武則天的心腹許敬宗在朝中大造輿論,說一個老農民多收了幾鬥穀子,也要換老婆,何況貴為天子?這話雖然說得粗俗不堪,也不成體統,居然把至尊天子和鄉下老農相提並論,但李治如果這回換不了皇后,豈不是連鄉下老農都不如了?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褚遂良又說,先帝臨終時,拉著陛下的手對臣說:“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先帝言猶在耳,陛下不會忘記吧?這就不但是抬出先帝壓皇帝,而且是倚老賣老,把皇帝當小孩子,自己擺老資格了。李治血氣方剛(二十八歲),又是皇帝當得正過癮的時候(當了六年),哪裡受得了這個?一聽就氣炸了肺。不錯,李治是比較柔順懦弱,但不等於沒有脾氣。事實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強,正如剛毅的人往往豁達。況且,再柔弱的人,只要當了皇帝,手上有了生殺予奪之權,也會變得有脾氣的。而且,正因為李治一貫被視為柔弱,也就特別怕人家說他沒用,很需要找一兩隻雞來殺一殺,表示他不是好欺負的。褚遂良這一回就撞到了槍口上。

何況褚遂良還把老賬也翻了出來,說什麼武則天曾侍奉過先帝,天下人人皆知,陛下立她為後,如何向世人交代、向歷史交代云云。這就等於說武則天是破鞋,不乾不淨;李治亂倫,少廉寡恥了。老實說,這話即便對普通老百姓,也不好當面說的,怎麼可以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對皇帝說?至少,李治可以問他一句:褚遂良,你是來和朕商量事情的,還是來和朕吵架、揭朕之短的?苟有此一問,褚遂良一定無言以對。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事實上褚遂良就是來和李治吵架的,要不然他摜紗帽幹什麼?身為朝臣,當眾交出象笏,這就不但是同皇帝吵架,而且是公開同皇帝翻臉了。褚遂良實在糊塗。他以為正義和真理在他這邊,就可以理直氣壯、慷慨陳詞,沒想到在李治眼裡,這是目無君父、犯上作亂。你既然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皇帝當然也可以不把你放在眼裡。你既然要和皇帝斷絕關係,皇帝當然也可以和你斷絕關係。不信咱們君臣比試比試,看看究竟誰怕誰?於是李治勃然大怒,喝令:拉出去!躲在簾子後面的武則天也怒不可遏,忘乎所以地叫了一聲:還不殺了這野種!

由於褚遂良的意氣用事不講策略,一局棋完全被他攪亂。現在,問題已經由王皇后該不該廢,武則天該不該立,變成了褚遂良該不該殺。長孫無忌他們只好趕緊先來救褚遂良的命,武則天的事就顧不上了。

說起來,褚遂良也算是一個老政治家了,不知為什麼遇事這麼沉不住氣,又這麼不動腦子。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門第,卻不知大唐王朝從李世民開始,最恨的就是門第;貞觀年間,高士廉等人作《氏族志》,仍以山東崔幹為第一等,李世民看了就很不高興。後來,李治和武則天又頒佈《姓氏錄》,進一步打擊門閥觀念。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先帝,卻不知李治最討厭的就是別人老拿先帝和他比,老拿先帝來壓他。兩年後,被貶到愛州(今越南清化)的褚遂良上表自陳,重提往事,顧影自憐,字裡行間充滿了哀求。他說,當年承乾和李泰都想當太子,是我和無忌堅定不移地擁戴陛下;先帝去世以後,又是我和無忌不辭辛苦地輔佐陛下。我自悔有忤聖意,但希望陛下看在往事的份上,多多哀憐。他甚至還提到太宗去世時,李治扒在自己肩上痛哭失聲的事。然而,這封信送到李治手裡,卻如泥牛入海,全無消息。據說,李治連看都沒看。

公元658年,褚遂良在憂鬱中死去,時年六十三歲。

褚遂良實在是糊塗透頂。他應該知道,在專制體制下,政治人物之間,尤其是君臣之間,是沒有什麼交情和友誼可言的。如果對方是英雄,是虎,是豹,也許還能用理性喚醒,用真情感動。可惜李治不是。對於李治這樣一隻大尾巴羊,重提往事等於揭他老底,只能使他惱羞成怒。我相信,李治在看了褚遂良這封信時,一定在鼻子裡哼了一聲:到這個份上了,還要擺老資格。於是把心一橫:去他的,不理他!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另一位老政治家李世璾就沒有這麼蠢。

當李治召集御前會議,討論廢王皇后、立武則天問題時,李世璾請了病假。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這個時候生病,李世璾這病生得蹊蹺。

李世璾確實有心病。

李世璾是大唐王朝的開國元勳,和李世民關係極好。他原本姓徐,因為功勳蓋世而被太宗賜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諱,時稱李璾。李世璾和李世民的關係,據說是“外雖君臣,內實骨肉”,是穿一條褲子都嫌太肥的“鐵哥兒們”。李世璾生病,李世民聽說鬍鬚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鬍鬚剪了燒成灰,給李世璾做藥。有一天,李世民對李世璾說:我要把兒子託付給你。你不辜負李密,也不會辜負我。李世璾感動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可是,當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時,卻莫名其妙地把李世璾貶到千里之外、萬山叢中的疊州(今甘肅省迭部縣)去了,並沒有把兒子託給他。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璾的才能智慧綽綽有餘,但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他未必對你效忠。朕現在就把他貶到天荒地遠去。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將來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觀望猶豫,不及時赴任,那就只有把他殺掉!

李世璾沒有觀望猶豫。他接到任命,連家都沒有回,立即就到疊州去了。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然而李世璾卻徹底地心灰意冷。他十七歲參加瓦崗軍,以後又事奉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天子,幾十年軍旅生涯,幾十年政治風雨,早已磨練得老於世故,縝密圓滑,何況太宗駕崩前的突然被貶,還記憶猶新!那一次自己如果不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只怕腦袋早就搬了家。想起來真是既寒心,又後怕,不寒而慄。你不仁,休怪我不義。我憑什麼還要再摻和到你們李家舅甥之間的糾紛裡去?我又憑什麼還要再為你們李家出謀劃策赴湯蹈火?他現在對政治、對官場、對人生,是越看越透了。他犯不著為什麼朝廷綱紀或君臣大義之類空洞的東西獻出生命,也犯不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夥飛揚跋扈的傢伙攪和在一起。因此,他決定持一種超然旁觀的態度。當李治向他徵求意見時,他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問外人?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李世璾這個不是態度的態度卻給李治以極大的鼓舞。對呀,我是皇帝。我的家務,關這些老白菜幫子什麼事!這個態度也等於變相地告訴李治:並非所有元老重臣都一邊倒地反對廢王立武。這下子李治既有決心又有信心了。公元655年,或者說,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十九日,百官請立中宮,李治詔立昭儀武氏為皇后。武則天終於達到了目的。

武則天到底是武則天呀!就在李治下詔立她為皇后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日,武則天上表,要求褒獎韓瑗、來濟。韓瑗和來濟都是反武派的中堅。早在廢王立武之前,李治曾提出封武則天為“宸妃”。唐制,天子四妃,曰貴淑德賢。武則天卻要求在此四妃之上再設宸妃。宸,北宸也,即北極星,是帝王的象徵。宸極指君位,宸居則指帝王的居處,也代指君位。武則天要當宸妃,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當準皇后。這是她一時半會當不上皇后時,使出的緩衝之計。但這樣一個妥協平衡的方案也遭到韓瑗和來濟的極力反對,說是史無前例。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韓瑗和來濟也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且話說得很難聽,連妲己、褒姒(音四)的故事都被翻出來了。現在武則天居然以他們曾經反對自己當宸妃為由提出要褒獎他們,韓瑗和來濟都斷定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韓瑗和來濟估計得並不錯。武則天是不會放過她的仇人的。就在她正式成為皇后的二十六天後,王皇后、蕭淑妃被賜自盡。兩年後,韓瑗和來濟被貶。四年後,長孫無忌也被謀殺。辦法是劉邦、曹操都用過的:誣以謀反。

韓瑗也被牽涉到這個案子裡,只不過其時韓瑗已死,武則天沒砍成他的頭。來濟的下場要好一些:他是在和突厥作戰時戰死的,沒給武則天留下誣以謀反的機會。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當然,武則天此刻還顧不上收拾他們。她正忙著加冕呢!十一月一日,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皇后儀式。禮使英國公李世璾將皇后的璽授恭敬地奉獻給武則天。接著,盛裝的新皇后又來到肅儀門,接受文武百官、四夷君主的祝賀。這種朝拜皇后的儀式是由武則天首開先例的。武則天,這個木材商的女兒,太宗宮殿裡卑賤的侍妾,感業寺裡孤寂的居姑,終於實現了她的願望,成為大唐王朝的堂堂國母。這一年,她三十二歲。

現在,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已經到了頂。精力旺盛、才智過人而又不甘寂寞的她,便只好去做男人的事情。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前段時間看了《武媚娘傳奇》,先不說演員整容、視覺效果,我先是被兩首歌吸引,一片頭,一片尾。當時就想,嘖嘖,寫歌的人確實不錯,旋律與詞曲之內確實能繚繞華麗傲氣與滄桑恩怨之感,一聽再聽,還不錯。看了一部分劇集後,我開始對武則天這個歷史人物產生了一些好奇,在重男輕女封建禮儀沉重至甚的社會,她居然能成為千古一女皇,不得了!我想:一個青年,如果在當下社會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無論此青年努力如何、智慧如何、勇氣如何、成就如何,只要一比較武則天,當下青年必定黯然失色。如此一想,覺得自己還奮鬥什麼呀,洩氣得不得了。若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武曌必有一席。

還要再提下那兩首歌,唱的頗有感情,頗為感人。片尾曲,方文山作詞,“無字碑”三個字吸引了我。直覺告訴我,無字碑可能真有其事,網上一搜,果然,武則天的葬陵前,立有一塊無字碑。一個千古女皇帝,功名卓著無以復加,死後居然會給自己立一塊無字碑,這氣魄、胸襟、境界,瞬間秒我千遍,令我形穢。無論怎樣,武則天的正史是要找來一看的。

懷著十分的好奇心情,打開林語堂的《武則天正傳》,一行一行的讀下去,忽然讓人庸俗,進而虔誠消散。這確實是一部宮廷前朝後院的權利角逐戲,與電視劇無異,不同是電視劇將所有的好都粉飾到了主角的身上,而將武氏的惡全讓其他角色分擔。平心而論,中國皇權幾千年,向來陰謀殺伐凝聚,冤案屍首成堆,恐怖陰冷入骨,一個女人在那個年代成為女皇,不可能是一個慈眉善目、仁義貞潔、表裡如一之士。電視劇麼,一直就愛將什麼壞事都描寫成主角是被迫走上此路的,以博同情,以博收視,《甄嬛傳》如此,《武媚娘傳奇》也如此。書與戲的反差,再次提醒我,看下正史,別讓電視情節毀了歷史觀,這也是塗抹此文的原因。

沿著歷史故事的時間順序,挑幾個印象深刻的書戲之別。

美人?首先,武則天是漂亮,但不能算傾城,因為其“健碩,臉方,兩鬢微寬”;其次,在智慧上,其懂方寸,能料事,可治事。但太宗並不太喜歡她,因為太宗不喜歡英明果決的女人。太宗死時,武氏只是一個六級才人(後宮級別:一後,四妃,九昭儀,九婕妤,四美人,五才人,三班宮女八十一人),只比宮女高一級別,由此可見其並不得寵。這與電視上一開始就與太宗愛的死去活來就是鮮明的對比。

真情?太宗死時,武則天已經二十七歲。並非高宗一直鍾情於她,而是武氏以一個體態豐盈的少婦,不時地找高宗調情。歷史上的高宗,“生性軟弱、任性、多愁善感、不喜運動、玩弄過幾個女人、一見美色,神魂顛倒,渴求新歡,慾壑難填”。一個漂亮少婦的勾搭調情,對於如此一個二十二歲的青年是難以把持的。在太宗駕崩之際,武氏一直在言語上引導激將高宗,一定要把自己從感業寺接回,一個女皇的慾望,怎能安心區區一個尼姑庵。電視上的李治一直對武氏情比金堅,都是假象;除了軟弱符合,李治那一堆正派的形象大部分亦都是假的。

食子。電視上,殺死武氏女兒的是高陽公主;武氏之子,太子弘是被侄女下毒致死;繼位太子賢,因欲圖謀反,被貶為庶人。這些都極度失實的,是過分捏造的情節。武氏,“作為一個非常之人,常有非常之舉。”為了陷害王皇后,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兒。受正統教育的影響,太子弘直陳母親的過失,武氏哪裡能忍?在頂撞母親的十八天後,太子弘在合璧宮中毒身亡。弘死後,章懷太子賢被立為太子,此太子也一樣,聰明有主見,眼見太子賢發展太成功,武氏慾望作祟,借私藏兵器及謀害術士明崇儼為由,將太子賢貶為庶人,最後葬如庶人。武氏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孩子?根據林語堂的描述,武氏就愛高宗的軟弱、無能、易駕控。自己的兒子當了太子,非常有帝王之派,若以後當了皇帝,還能向高宗那樣受武氏擺佈嗎?不行的,武氏要的是絕對的權利!據言,“武氏共有八個兒子,一個早死,自己害死五個,另外兩個幽禁十二年,她自己親手掐死的幼小女兒還不算在內。”電視劇給人一個表面印象:武則天稱帝,是因為大唐子嗣凋零而迫不得已。而林語堂的描述則給了我一個深層原因,子嗣凋零完全是武氏一手策劃導演,她兇狠毒辣,要殺伐大權盡握,不死不休。

惡毒。武氏成為皇后,剪除了效忠高宗的直言諫臣,朝廷大權順理成章輕輕滑落到武氏手上。她極度地控制高宗的生活,只要高宗傾慕於誰,誰就會被武氏毒害,死法完全一樣,如韓國夫人、魏國夫人。王皇后、蕭淑妃被監禁多年,一次因高宗偶然的探監,就被砍去四肢,倒捆在身後,泡入酒翁,直到“讓這兩個小淫婦如醉如痴骨軟筋酥”。自己的兒媳,因為背地了說了自己的壞話,被叫去訓話,一去也就不復返了。電視劇中處死王皇后和蕭淑妃,賜的是兩杯毒酒,相比之下,這也能算安樂死了,是要給武后磕頭謝恩的。

上面是有些印象的書戲之別,當然還有些是電視劇不能拍、不適合傳播的,整理在下面。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淫穢。高宗駕崩後,武氏已經六十多歲了。弄了一男寵,馮小寶。這是一個什麼人呢?一個猛男,江湖混混,買狗屁膏藥的。馮小寶“由於一個宮女,認識了一個公主,與公主非常親密,公主深知小寶其勢雄偉,乃非常之器,遂轉薦武后”,然後改名為薛懷義。六十老婦,深愛非常之器,放縱享樂多年。數年之後,太平公主發掘了新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不願自秘,獻於武后”,此時的武后已經七十多歲了。張氏兄弟更是為武后建立一個滿園春色的控鶴府,豢養了一堆美少年。控鶴府也漸漸成了一個男色同性戀的天地,穢聲四起,武后荒淫的傳說弄得滿城風雨。對於帝王之家,淫亂太過稀鬆平常,並不能成為功過得失的評價標準,對武氏的淫亂也不置可否,大部分皇室男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慾令智昏,男女一樣,如果詩書之理並不能影響人把持剋制自己的慾望,那麼,其終究不算聖賢。

屠殺。武氏發明了檢舉箱,任何小人只要揭發檢舉謀反一類的事成功,便能平步青雲,弄個一官半職。檢舉案件一多,嚴刑酷吏接踵而來。那些靠檢舉發家的小人便成了武氏的劊子手,靠刑訊逼供致富,為了得到口供,不論真假,無所不用其極,牽連越多,功勞越大,朝廷鄉野恐怖瀰漫。武氏培養的三個鷹犬需要一提:索元禮,周興,來俊臣。這幾個人是可以用來哄小孩的,就跟黑白無常一樣,一提名字,世人聞風散膽。他們發明了一本《羅織經》,記述瞭如何使用酷刑套取口供,各地特務人手一本,技巧高超,令人咋舌。那麼武氏到底殺了些什麼人呢?李唐皇室難逃一死,公卿王戚,人頭落地,至於家族,絕大部分慘遭滅門;向來支持李唐的朝臣也難逃一死,侍中、將軍、侍郎等等,無論有何功勳卓著,或斬首或流放;鷹犬爪牙靠口供邀功,不管有罪無罪,只要進了審判流程,出來以後必定有罪,以此殘害的忠良之輩無數;只要判了你有罪,你的家人親戚朋友,或多或少都能弄出點罪來,又株連無數。在武氏稱帝前期,屠殺一波接一波,緊密相連,令當事人髮指。武氏如此做,只是為了其在宣佈稱帝之時,確保沒有一個人敢說不。這不,不用等武氏自己說要當皇帝,武后的爪牙就請她出來當皇帝,舉國之眾,沒有一個人敢說不。意思一下,說著順應天命的鬼話,一個女皇就此登基了。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俗人。武氏為什麼要當皇帝呢,有沒有想過?根據武氏的表現看,我以為她並不是懷有崇高理性的人,她要當皇帝,只是愛奢侈愛華麗愛受人膜拜,完全就是女人的見識與脾氣。封禪大典確有其事,此典禮是武氏督促完成的,亞獻由武氏完成也是她自己的要求。封禪大典是什麼呢,就是整個皇室加大臣,如蝸牛般,從陝西長安挪到山東泰安,拜個泰山在挪回來,此一行耗時久、花費重,但是華麗非常,這就是武氏鍾愛的。男寵馮小寶進宮後,武氏讓這廝建造萬象神宮,又是花費民脂無數,“萬象神宮”聽名字就霸氣異常,其裝飾也是奢華豔麗,刺眼奪目,這也是武氏鍾愛的。武氏善變,如一普通婦人,時常改國號,也時常改自己的稱號,從“聖母神皇”到“聖神皇帝”,又兩個字兩個字加到“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又“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再“則天大聖皇帝”等等,這女人天馬行空瞎想,有時一年改三次年號,搞得歷史學家都不好記錄朝代的年份了。照我看來,武氏登上皇帝與太平天國的農民無異,只是剛好運氣爆棚,即便有些文化,但那只是點綴,不代表她真心懂得,最終的表象就是此女就一暴發戶,把別人的朝堂搶過來當玩具,玩得不加敬畏,玩得走火入魔。

至此,無字碑為什麼是無字碑,對我已經失去魔力。無論是武則天自己立的無字碑以瞻其功德浩瀚,還是因為其死後政局動盪被動留下了一塊無字碑,武氏在通往皇權的道路上,無惡不作,不加節制,沒有敬畏,於我是切不可能心嚮往之了。

關於武則天:這個女人不尋常!


有史說武則天也是有貢獻的,什麼勸農桑,薄賦徭;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等等。想想其封山大典和萬象神宮花費之重,這叫“薄賦徭”、“省功費力役”?發明檢舉箱戕害性命之多,這叫“杜讒口”?對唐室望族、前朝忠臣下手之痛,對自己子女殘害之令人髮指,這叫“以道德化天下”?武氏的行為與宣傳幾近完全相悖。忠孝禮義只是其執政的宣傳口號罷了,這種伎倆當下也是常用的,實在不足為信。

順便提兩點:一是平臺的重要性,二是精神活躍能使人長壽。武氏一開始就有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瞭解一個國家權力遊戲的規則,因高宗多病,更是為武氏創造了親自實踐權力規則的上佳機會,待技能上手,溫故知新,熟能生巧,武氏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皇帝了,對於其能文能武妥善治理一個國家,我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除去個人努力之外,平臺是一個非常重要資源。武則天稱帝時已近是六十多歲了,一直把持朝政到八十二歲離世,不得不說,比起那些短壽的皇帝,武則天經營得相當不錯,而八十二歲在古代已經是相當長壽了。這也印證了我的觀點,還是精神活躍的人能長壽,一如丘吉爾、鄧小平的長壽。(此文中提及二人,實在是對不住他們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即便多年後反觀歷史教材也有諸多不以為然或不僅如此的地方,如若信了電視劇,我就只能呵呵了。細想,此部電視劇也就一樂,好處在於,激起了我對歷史的好奇,願意翻書一看。可悲在於,如果就有人沒翻書呢,甚至還要求就這一部電視劇寫篇讀後感呢,實在難以想象這杜撰的劇情會將人的思想引至何境。

至於網絡對“剪胸”一事的熱議,我完全摸不著頭腦,與神曲《小蘋果》爆紅一樣,太神奇。當是時,輿論太恐怖,思維太別緻,口味太獨特,而主見卻太匱乏。



曳鼎歌

羲農首出,軒昊膺期。

唐虞繼踵,湯禹乘時。

天下光宅,海內雍熙。

上玄降鑑,方建隆基。

各位看官看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