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名為《二戰時期,主要負責搞笑的是意大利》

的老文章,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這篇文章還被無情地分享了幾十萬次。文章的一些內容都是英國人當年為了萎靡軸心國戰鬥意志的謠言而已。完全就不可信。意大利絕大多數部隊在二戰時期的北非戰場和東線戰場真的真的真的真心的不是在負責搞笑的,而且意大利戰鬥力也真的不是渣渣,這支軍隊在二戰勇敢和悲壯的一面也被這篇文章“黑化”了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舉個例子吧:

No.1:北非戰場1941.11.18開始的十字軍行動中第一次古比井戰鬥:意大利的“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此旅編制滿編,公羊座師編制殘缺ING)此戰“公羊座”師以損失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損失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的代價。擊毀和重創英國第22裝甲旅的79輛坦克。

古比井的得失在十字軍行動中直接影響到德意聯軍的形勢,可以說意大利“公羊座”師的抵抗改變了十字軍行動的所有進程。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No.2:北非戰場1941.12.4-7第二次古比井戰鬥:“青年法西斯”師(別誤會,這個師就四個營,而且以學生兵為主)的學生兵狂熱地用手榴彈近距離攻擊第11印度旅和第4裝甲旅的英國坦克,意大利人以純血肉之軀抵抗英國鋼鐵洪流,此戰完爆英軍,使之損失約100輛坦克,英軍因此被迫後撤,放棄了包抄隆美爾南翼的計劃。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北非戰場最重要的一次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完全是英國人吹噓的,德國意大利聯軍攏共才10餘萬人,並且意大利軍隊極度缺乏補給,而且很多編制從頭到尾就是殘缺的。英軍總共24萬人,又有充足的補給,而且還是滿編制的作戰部隊。只要英軍指揮官不是個白痴,或想要自尋死路,怎麼打都是贏,而且阿拉曼戰役,德軍並沒有損失主力,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也未能全殲德意聯軍,只不過俘獲了作為掩護大部隊主力撤退的意大利部隊,直到1943年美軍在北非登陸才徹底消滅德國的非洲軍團。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在北非每次隆美爾後撤都是讓意大利人墊背,苦果意大利人吃了,功勞都是隆美爾的,意大利兩個最精銳的“弗雷格爾”傘兵師和“佈雷西亞”師在阿拉曼殿後打了那麼多天,隆美爾在撤退過程中,還把這兩個師的車輛、汽油全部徵用了,結果這兩個師完成掩護任務後,在茫茫大漠之中根本根本就撤不下來,基本兩個師就這樣報銷了,這可是意大利砸鍋賣鐵組建的王牌部隊啊。你說他們不投降還等著被英國人當活靶子蹦啊,傻啊他們?十字軍行動中英國人勢如破竹的形勢下,意大利的坦克在幾個參戰國中屬於最爛,但是就是意大利的“埃利奧特”裝甲師用這些最爛的坦克擋住了英國人的攻勢,死扛殿後的事兒意大利人做了,做得還很好,但是什麼好都沒撈著(還被幾十年後的人們這麼嘲笑。。。)。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意大利人在北非戰場的角色定位著實十分尷尬,他們在被昏君墨索里尼的催促下倉促的南下進入北非,自身編制本身就殘缺,訓練還不足,裝備補給就更跟不上了,還要一直提供給軸心國軍隊大部分兵力,並不惜重大損失負責為德國運輸船隊護航,沒有意大利人的話,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也難以能夠與幾十萬英聯邦軍在北非捉迷藏般的周旋。沒有意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裝備儘管不佳,但作戰盲目而勇敢的裝甲部隊,德意聯軍也不會取得北非的一系列勝利。沒有意大利人掩護側翼,並不時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也難以做到放心進攻和全身而退。

再吐槽一下東線吧

1941年6月意大利遠征軍配合德軍開始遠征蘇聯,同年7月進攻並佔領了烏克蘭第二大城市也是蘇聯最著名的煤炭工業城市頓涅茨克(烏克蘭以東斯大林諾州首府),並協助德軍攻取波沃瑪耶斯克(Pervomaisk,Первомайск),在此俘虜了10萬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北翼,意大利軍的防守面兒達到一,二百公里,而且基本屬於孤立無援狀態(奇缺反坦克炮),在蘇聯以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意大利防線還是沒有援兵(其防線內僅有一個配屬的二流德國步兵師),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負責防守)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為止,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內有少量德軍)經過包括肉搏戰的苦戰,僅有4000人突圍。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大家一直認為二戰時期的意大利的疲軟,不是因為軍隊素質或意大利男人性格的原因。而是從墨索里尼上臺之初到最終被游擊隊處死。反對和抵抗墨索里尼的勢力就一直存在(從意大利在1943年以順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加入同盟國的舉動就可以看出來)。而且意大利也沒有像第三帝國那樣有針對性的激進、擴張和民族復仇主義,可以說在當時意大利人的生活是很自在輕鬆的。而墨索里尼復興羅馬帝國的野心驅使他與希特勒結盟,不切實際的倉促發動北非戰爭,以當時意大利的工業經濟水準發動大規模海外擴張根本不具備條件,所以除了士兵沒有堅定的作戰意志之外,其作戰動力的缺乏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意軍的現代化水平和裝備質量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倘若讓大家放著舒適穩定的生活不過,去北非、巴爾幹和蘇聯打仗我也會找個什麼理由快點回到家人身邊,為墨索里尼這種昏君賣命著實不值當。意大利軍隊一直以來在大陸的網絡上就是被惡搞和黑化的對象,我不知道這個風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人家戰鬥力和裝備確實不如第三帝國,但是作為參戰的軍隊和其中的軍人們,不論他是軸心還是同盟,你可以評價甚至嘲笑,但是,真的,不要去糟踐一個國家的軍隊和軍人們了。

為可憐的意大利軍隊寫篇讚頌文吧!(誰說二戰意大利只負責搞笑)

請大家還是給予那個時代的死去的他們和僥倖活下來的他們一些應有的尊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