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外地人說羊肉泡饃不好吃,可能是懂的規矩太多


很多外地人來西安以後,都要嚐嚐當地的羊肉泡饃。可是看了網上的評論,很多人吃了以後很失望,甚至有人說這是排名靠前的坑爹食物。那麼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議論呢?我覺得是信息時代,大家攻略做的太多,知道的太多反受其害。

其實在當地人的生活中,羊肉泡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是人人都去名店吃飯,每個街道都有泡饃館,味道也很地道,價格還實惠。反倒是一些著名的飯館,動輒一碗泡饃40、50,顧客沒吃心裡就犯嘀咕了,影響了就餐的心情。

既然泡饃是生活的一部分,那麼這部分成本真的不能過高。一般的小館子,只要制湯和煮肉能做好,味道也差不了。

掰饃是關鍵,泡饃餅又叫飥飥饃,底色潔白,筋韌甜綿,麥香四溢,花紋金黃,正背面具有“虎背、鋼圈、菊花芯”特徵。這樣有筋勁的飥飥饃,掰碎後入鍋煮制才不粘不散。因為飥飥涼了以後很硬,掰起來非常吃力耗時,所以吃泡饃的時候最好用新打出來的餅子,可是這樣的機會也是看運氣,所以很多外地人的怨氣大多數來自掰饃這個環節,飢腸轆轆卻要自己DIY是對飯來張口的人一種考驗。

饃粒的大小,應該是花生粒大小。只有這樣大小的饃丁,煮出來才會“筋韌光滑”,才不至於“粘粘糊糊”。網上有種說法饃要掰得像蠅子撒,大小和黃豆差不多,認為這樣吃才細緻。其實在生活中,很多當地人也沒有時間掰饃,況且黃豆粒吃起來也會糊。


為了讓飢腸轆轆的人很快吃上飯,店家發明了鉸饃機。烙制的定面飥飥饃鉸饃機無法使用,所以專門烙製成直徑約70公分的大圓餅,比飥飥饃更薄,將大餅用刀切成與鉸饃機進槽相等寬的長餅,進而順利地鉸成饃丁。規模化泡饃生產,被認為是降低泡饃品質的方法,很多當地人倨傲的認為這根本不值得一吃。

而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中,都是快速的消費這種泡饃餅,吃了幾十年,也沒覺得差到哪裡去。外地遊客如果不是那麼挑剔,要上一份機器餅,很快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怨氣也許就不會這麼大了。

吃泡饃可以有很多要求,水圍城、幹刨、口湯,其實如果沒那麼多講究,交代一下“湯寬”就可以了。泡饃湯喝起來非常鮮美,比較適合外地人。

糖蒜、辣子醬。這是本地人吃泡饃的標配,很多外地人來了以後都效仿,泡饃端上來先用辣子醬拌一下,這樣吃會很鹹。本來這東西是為了解膩,適當吃一點可以,不吃也行,按照個人口味,切不敢誤以為是必需品。

吃泡饃,沒肉就會覺得特別沒意思,現在商家都比較小氣,所以吃一頓就要來個優質的,貴一點但是肉多,人的心情會好些。

當然有點肥肉是最好的,如果吃不慣,記得給服務員交代不要明油,那麼湯裡面不會有脂肪,還是很清爽的。

吃到一半的狀況,辣子醬基本上是用筷子頭刨著吃,才不至於過鹹。

外地人來到陝西,吃一碗羊肉泡饃,最好選擇避開飯口,人多吵雜服務態度不好,心情自然差。如果可以不掰饃,最好就不要掰了,遊玩一天了,吃飯就歇著別勞動了。胃口小,一個餅子足夠,點個不要味精不要明油的寬湯泡饃,適當放上一點辣子醬,期間吃上兩瓣糖蒜解膩,吃的時候不要著急順便慢慢刨,不要攪拌。我相信,羊肉泡饃是個很舒服的食物,不會讓你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