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狗真是當代流行文化中最慘的動物了——人自己過得不咋樣,總要拉狗來墊背。

一會兒累成狗,一會兒單身狗,這不,最近年輕人中又流行自嘲“舔狗”了。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舔狗”這個詞,字面意思說來不太文雅,不過現在已經被廣泛理解為在愛情中卑微輕賤、卻仍不死心的一方。

不得不服,中國網友在自嘲“愛而不得”這件事上真是人才輩出。

最早的時候,絲文化”從李毅吧興起,男生以“吊絲”自嘲經濟實力、社會地位上的卑微,跟高富帥與女神隔海相望。

後來,那些拿著愛的號碼牌的人被形象地形容為“備胎”,以發洩那種你付出了真情,人家卻只想利用你、消遣你的悲哀。

如果說“備胎”強調的是長久隱忍的默默付出,那現在流行的“舔狗”就是在張揚放棄自尊的飛蛾撲火。

舔狗不分男女,只看為愛情放棄多少自我。

如今做一個合格的舔狗,對愛慕之人的主動性、持久性及抗打擊能力,一個都不能少。

以前備胎被回了一句“去洗澡”就無話可說,如今真正的舔狗能做到對方一個字不回還能堅持噓寒問暖獻殷勤,怕不是持久戰十級學者。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舔狗的日常,差不多就是單機遊戲。玩得越小心翼翼,越心酸。

最氣人的是,每個自嘲為舔狗的人都曾經下一萬次決心不再這麼卑微,但只要對方稍一示好,就立刻開始第一萬零一次地搖尾巴。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或者對方其實什麼都不用做,舔狗會自動在不斷的糾結中成為王境澤——

“我再也不做舔狗了!”

“真香。”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網友稱這是史上最心酸的一個“早”

說白了,之所以對這樣的關係難以放棄,都是因為還抱有期待吧。要不是真的喜歡,誰願意做舔狗啊。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當然,正常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誰願意放著好好的戀愛不談,非要卑微得人不如狗?

所以你現在見到的舔狗專用表情包裡,有一多半是恨鐵不成鋼的訓斥,堪稱舔狗警示錄——

“醒醒吧,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再怎麼樣,最後你也還是單身狗罷了!”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畢竟道理大家都懂——當兩個人對一段關係的付出和投入完全不對等,甚至連期待都不同,這明明就是一方在乞討對方的青睞,怎麼可能是佳偶良緣?

如果意識到自己是舔狗了,那及時止損的做法就是早早將一切幻想斬斷,別老指望自己像《惡作劇之吻》裡的袁湘琴那麼幸運了。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當然啦,人生就是一場執迷不悟。深陷舔狗泥淖無法自拔的年輕人們,雖然痛罵別人做舔狗,可是自己真要做起來,哪有那麼簡單?

一點來自對方小小的恩惠就能腦補成“ta其實是喜歡我的”,哪怕聽到了殘酷的真相也選擇性耳聾。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其實沒人想過得這麼沒尊嚴,可是想讓理性永遠佔據智商的高地,沒有那麼容易。

當年輕人自嘲為舔狗,實際上是一種清醒著痛苦的無能為力——我知道我這樣很慫啊,可是除了發表情包罵罵自己,在網上別人的遭遇中找點認同,再罵罵別人,也沒啥別的辦法了。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其實,任何感情都沒有舔狗的容身之地,不只是愛情。

友情也一樣——如果兩個人的友情一直只是單方面的付出,熱臉不停地貼冷屁股,那還能算是友情嗎?

曾經有個新聞,說的是重慶一個妹子禮金都準備好了,外人眼中她最好的閨蜜卻根本沒邀請她去婚禮。後來這妹子仔細一琢磨,平時好像確實都是自己單方面地施與好意,對方對自己卻不鹹不淡。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這樣的相處方式被形容為“倒貼式友誼”,其實仔細一想,本質上也是那種不平衡的感情付出,最終一方心理落差很大。

友情本應該是有來有往的關心和維護,講究真心換真心,如果其中一方經常感覺到是自己單方面獻殷勤,時間長了也一定會寒心吧。

說到做舔狗失去自我的心酸,那就不得不提它逐漸發展出的另一層含義:

那些為了某些利益而故意獻媚的人,現在也被嘲諷為“舔狗”。

有的時候,有目的地獻殷勤倒是無傷大雅,只是一種生活情趣而已。

比如前段時間有網友曬出來的帖子裡說,因為準老丈人有著中年男人常見的作詩狂熱症,小夥子為了討老丈人的歡心,前呼後應一頓狂吹。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女朋友都看穿了小夥子的舔狗本質,但誰讓老爹就喜歡這麼上進又貼心的年輕人呢!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這種事情大家看了也就一笑而過,但大多數時候,生活中那些真正為利益而獻媚的人只會招人厭煩。

這樣的人,想要的可就不是老丈人的好感那麼簡單了。

職場上,人人都討厭阿諛奉承不幹事兒的馬屁精,像老闆往群裡發個養生謠言文也要捧臭腳的那種。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一些職場前輩現在給新人指導所謂的職場文化也挺讓人無奈的:過來人教給你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能力,他們更喜歡提點你怎麼做老闆面前最會表現、最會討人歡心的那個。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從不說真話的洋蔥日報社也調侃職場上的舔狗現象。可悲的是,說的居然有點道理——反正公司會不會因此被舔倒閉也不是我的事兒啊。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不只職場,任何涉及權威的場合,都有可能會出現這種被人不齒的獻媚。

比如學校的家長群,總有那麼些人的動作超出了老師和家長的正常交流關係,結果讓家長群淪陷為吹捧老師的彩虹屁比拼大賽。其實這些無謂的吹捧,老師聽著都嫌累。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再比如,圈內大佬發話了,大家都在表態,你捧不捧?2016年底半個娛樂圈追著王家衛說“我也喜歡”的盛況足以給出答案了。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清流

連大學裡的年輕人都開始學會這一套僵化的東西。

今天為了一個好分數,跟自己沒上過幾節課的老師套近乎、走關係;明天為了一個官僚主義的稱呼,上綱上線地呵斥新生怎麼那麼不懂規矩,對著職位比自己高的“權貴”趨炎附勢。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這些行為現在都被流行文化嘲為“舔狗”,其實本質上人們看不慣的還是媚權。

說實話,生活中這樣的“舔”法更招人詬病。畢竟別人在愛情上怎麼做不關我們的事,可是身處集體要是遇上幾個這樣的人,旁人總是少不了糟心。

用放低姿態的討好去換取利益,總歸是要接受非議的。

但另一方面,這種總是需要人放低自尊的環境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生活的無奈在於,你也無法預料自己有天會不會選擇做“舔狗”。

很多人曾經十分不齒那些在職場上虛偽又諂媚的人,進入社會後發現,原來自己也不知不覺學會了職業假笑和油膩膩的套話,極盡所能討好客戶。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再者說,如果別人都在工作群裡昧著良心盛讚老闆,有幾個職場新人敢無動於衷?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當你凝視著舔狗,舔狗也在凝視你。”

很多人一邊罵著自己活該“舔到最後一無所有”,一邊又不得不接受這種生存的規則。或許就是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分明的錯與對,所以他們才會隨大流吧。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這麼一想,其實“舔狗”本質的還是:為了一個目標,不惜出賣一部分自尊,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到塵埃裡。

只不過,為了愛情是在自我陶醉中無法自拔,為了利益則是清醒著謀求算計、掂量得失。

勉強自己總歸是不開心的,畢竟如果一切都能得償所願,沒人願意卑躬屈膝。

所以,或許這句話可以勸說那些在感情中陷入舔狗困境的人:日後在生活上要放棄尊嚴的事兒可多了去了,愛情上還是先珍惜自己吧。

當年輕人自嘲“舔狗”,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