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護理專業知識:灌腸術

2018護理專業知識:灌腸術

灌腸是臨床上常見的護理操作,主要分為保留灌腸和不保留灌腸,不保留灌腸又分為大量不保留灌腸、清潔灌腸和小量不保留灌腸。在護理的事業單位考試中,不同灌腸方法的注意事項是考試的重點也是難點,許多小夥伴在這部分知識點容易丟分,華圖雁翎護考老師現在為大家總結一下灌腸的知識點。

1.大量不保留灌腸

(1)目的

1)軟化和清除糞便,驅除腸內積氣。

2)為腸道手術、診斷性檢查或分娩作清潔腸道準備。

3)稀釋或清除腸道內有害物質,減輕中毒。

4)灌入低溫液體,為高熱患者降溫。

(2)禁忌證: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嚴重心血管疾病

(3)常用溶液

1)0.1%~0.2%肥皂液,肝昏迷禁用。

2)生理鹽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水鈉瀦留患者禁用。

(4)常用溶液量和溫度:成人:500~1000ml,小兒:200~500ml,溶液溫度:39~41℃,降溫用28~32℃,中暑4℃。

(5)注意事項

1)取左側臥位。

2)液麵高於肛門40~60cm。

3)傷寒患者筒內液麵不得高於30cm,液體量不超過500ml。

4)肛管插入深度成人7~10cm,小兒4~7cm。

5)保留5~10min後排便,降溫灌腸保留30min。

2.小量不保留灌腸

(1)目的:解除便秘,減輕腹脹。

(2)適應症:常用於腹部或盆腔手術後患者、危重患者、年老體弱者、小兒、孕婦等。

(3)常用溶液:“1.2.3”溶液:50%硫酸鎂30ml、甘油60ml、溫開水90ml。

(4)注意事項

1)肛管插入深度為7~10cm。

2)液麵距肛門高度低於30cm。

3)保留溶液10~20min。

3.保留灌腸

(1)目的:常用於鎮靜、催眠、治療腸道感染

(2)注意事項

1)灌腸溶液200ml以下。

2)慢性細菌性痢疾病變多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取左側臥位;阿米巴痢疾病變在回盲部,取右側臥位。

3)肛管插入深度15~20cm。

4)做到肛管細、插入深、注入藥液速度慢、量少,液麵不超過30cm。

5)保留藥液1h以上。

4.肛管排氣法

(1)注意事項:肛管插入深度15~18cm,保留肛管不超過20min。

【例題】1. 下列插管長度不妥的是

A.大量不保留灌腸:7~10cm

B.男患者導尿:20~22cm

C.小量不保留灌腸:7~10cm

D.肛管排氣:7~10cm

E.保留灌腸:15~20cm

【答案】:D

【核心考點】該題考查灌腸肛管插入深度和尿管插入長度。大量不保留灌腸:7~10cm,男患者導尿:20~22cm,女患者導尿:4~6cm,小量不保留灌腸:7~10cm,肛門排氣15~18cm,保留灌腸15~20cm。

2.肛管排氣法,肛管插入直腸深度及保留肛管時間為

A.7~10cm,50min

B.18~21cm,10min

C.12~15cm,30min

D.15~18cm,20min

E.10~12cm,40min

【答案】:D

【核心考點】該題考查肛管排氣法肛管插入的深度及時間,肛管插入的深度為15~18cm,時間不超過20min。

以上就是華圖雁翎護考老師對灌腸的總結,同學們記得認真複習哦。

2018護理專業知識:灌腸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