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文 | 流暢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老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意思是,想奪取它,必先給與它,這就是先“舍”後“得”,其實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一個一舍一得的過程。

有一個孩子,伸手到一個裝滿榛果的瓶子裡,盡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當他把手收回來時,手被瓶口卡住,他既不願意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縮回來,急得大哭。旁邊一個人勸他說:“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讓拳頭縮小,你的手就很容易出來了。”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在生活中,有時候只有放棄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想得,不想舍,結果什麼也得不到。“捨得捨得,不捨不得”這是佛門禪語。現實之中,芸芸眾生往往是“求得易,說舍難。”紅樓的那首“好了歌”早將世事百態說的一清二白,卻始終無法勸醒世間人。人們還是“功名忘不了”“金銀忘不了”。

真正能參悟人生奧妙與玄機的人,都懂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這樣一個看似淺顯,實則奧妙無窮的道理。捨得二字之所以說是哲學,是因為它確實具備了對立統一、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特性。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留存於天地、人生的微妙細節之中。萬物所有的運行機理均在捨得之中。要得便須舍,有舍才有得。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范蠡,眾所周知,他是我們許多人敬拜的財神爺,為什麼世人尊稱范蠡為財神鼻祖?關鍵在於范蠡有大智慧,參悟了“捨得”二字的大道。當年他協助越王勾踐消滅吳國,並沒有貪戀權貴和功德,全身而退,浪跡江湖做一商人。後來富甲一方,他沒有獨享其成,而是幾近散財所有,救濟天下蒼生,奇怪的是,越多舍越多得,最後富可敵國,他的一生就是這樣週而復始地不斷舍不斷得……他的境界也從生活——精神——靈魂昇華!後人在敬財神時更要多學習他的捨得智慧與精神,那樣會受益更多!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有一次,我問一位從事房地產生意的同學:“你說說財富是怎樣來的?”他不假思索地說:“是修來的。”我說:“你不錯啊,沒有說是爭來的。”其實獲得財富的智慧真的就是舍!而財富也不一定侷限於錢財,它還可以是健康、平安,亦或是名利等。大家都熟識的演濟公的遊本昌老師,他原來身體有許多毛病,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就在他演完濟公活佛後,大徹大悟,可能演繹對他來說也是一種修行,他把個人所得都捐獻給寺院(人世間有三大善事:架橋、修路、建廟宇),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善事,結果他身上的病竟然不知不覺全好了,捨去身外財,得到健康命!如今85歲的他,依然體健身輕。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捨得微笑,得到的是友誼;捨得寬容,得到的是大氣;捨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捨得虛名,得到的是逍遙;捨得小,就有可能得大;捨得某種精神,就有可能得到某種物質。當我們把鮮花送給別人時,聞到花香的首先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把泥土拋向別人時,弄髒的首先是我們自己的一雙手。當你失去了繁華的燈紅酒綠,就意味著將獲得無染的藍天白雲;當你得到名人的聲譽和鉅額財富,就意味著失去做普通人的自由權利......捨得是慈悲、是選擇、是智慧。人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星雲大師說:“心隨境轉則不自在,心能轉境則無處不自在。”若領悟了“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的真諦,人生將會處處大自在。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END

作者:流暢原名劉國華,供職於張家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詩詞協會會員、張家口詩詞協會理事。

曾在《閱讀》《雜文月刊》《家庭百科報》《中國廣播報》等多家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通訊報道等近二百篇。詩歌入選《中國西部詩歌大典》和《中國當代千家詩》叢書,散文入選《中國散文論壇精品集》《當代華文親情散文大典》和《2011楚天文學年度全國精品文選•散文》《2011楚天文學年度全國精品文選•小小說》《中國美文:21世紀十年精品選編》受聘全球華語文化傳媒——新國風華夏網及華夏五千年(北京)文化發展中心文學藝術部“特約詩人”。 2015寧波奉化海峽兩岸婆媳家書徵文一等獎西藏拉薩徵文一等獎,2016江蘇常州徵文一等獎作品入選CCTV7軍事《歲月如歌》徵文集。

關注頭條號“等你FM”,更多精彩每天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