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首張牌照頒發

近日,工信部頒發首張衛星移動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試用批文暨中國首張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牌照,實現了國產衛星終端零的突破。

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首張牌照頒發

衛星通信,即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通話質量高、機動性強、信號配置靈活、通信點間不受地理及其他條件限制等優勢。

目前,全球為用戶提供衛星語音和數據業務的主要有銥星(IRIDIUM)、海事(INMARSAT)、歐星(THURAYA)三個衛星系統。

中國首顆通信衛星天通一號01星於2016年8月6日發射成功。經過兩年多的技術調試等相關準備工作,2018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宣佈開放1740衛星專用號段。此前,中國衛星通信的主要設備,基本依賴進口。

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首張牌照頒發

▲天通一號地球同步軌道移動通信衛星

隨著首張衛星移動終端進網許可證的頒發,標誌著整個產業鏈佈局完成。即從太空衛星到地面終端設備完全實現國產自主化,正式進入商用階段。在該領域,中國已擺脫國外的技術封鎖與使用限制。至此,中國使用完全自主技術的國產衛星電話成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拿到首張入網牌照的柒星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基於衛星通信技術、蜂窩通信技術、智能終端研發與製造技術,研發智能化衛星通信終端設備、模組、芯片並提供相應服務的高科技企業。主要提供車船載智能多模衛星電話、行業定製智能衛星終端、個人便攜終端及衛星通信產品整體解決方案等服務。

隨著商業航天的興起,衛星服務領域也受到更多關注。美國衛星工業協會發布的衛星產業狀況報告顯示,2017年,衛星產業總收入約為2690億美元,約佔空間產業總收入79%。

民營企業的進入,為該領域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對我國衛星移動通信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柒星公司總經理史峰接受採訪時稱,目前衛星產業運營商收入以每年15%-25%的速度增長。語音和數據業務佔總收入的3%左右,用戶打電話和上網市場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史峰介紹,領取首張進網許可證的衛星終端產品具備小巧方便、結實耐用、專業性強等特點,低溫電池還可保障衛星手機在低溫及惡劣環境下通訊暢通。同時,其擁有藍牙、WiFi、一鍵求救等功能,這也是其他國家衛星電話沒有的功能。

據悉,未來該團隊將根據不同需求,設計開發車船載、便攜、定製式衛星通信終端,配合車聯網開發衛星與蜂窩通信的雙模或多模一體化終端設備,滿足車載、海洋漁業、政府應急保障等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