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该不该跟着自己的心走?

《楞严经》中阿难陷入爱情的诱惑之中,迷失了自己的发心。佛陀在成佛之前,也有魔鬼和美女前来诱惑他,后来佛陀明白这不过是自己内心的迷失,当他悟道这一点,魔鬼和美女立即消失。

就像佛陀和阿难一样,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诱惑。现代流行“跟着自己的心走”的说法,听起来是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其实,如果我们的心处于迷惑、妄想的状态,跟着这样的感觉走,那结果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人该不该跟着自己的心走?

种种外在诱惑的根源,皆是心的迷失

人生的种种烦恼、失败、境遇等等,无不是受到诱惑的影响。其实,种种外在诱惑的根源,是心的迷失。

佛陀的智慧就是让我们回归心的本性,不让蒙尘的心支配我们的人生。《楞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佛法百科的经书”,它是一部指导人们从佛法入门到实修的系统必备手册。

憨山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两句话:“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那么,我们心是如何迷失的?又该如何找回迷失的心呢?如何在正见的指导下,与真实的自己相遇,活出生命的喜悦呢?

人该不该跟着自己的心走?

关注你的本心,而不是心被牵引的方向

佛说:“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妙明真心,它原本是通透明亮、具足智慧的,而我们的心里有期待、有欲望,就是攀援心。如果将攀援心当成自己的心,将欲望当作自己真正想要的,就会使自己的本心迷惑,这样所产生的行为也会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远。

常常是不相关的事,稍加勾连、想象,就能安排在自己身上。这样就在错误的想象中,因缘而生出妄想执着,把它固执地当成是能自在主宰的实“我”。处处以“我”为中心,便产生了许多烦恼和迷惑。你本可以云淡风轻地活,却莫名其妙地受了伤。

佛教一切经论,所有法门,无不围绕着妄心和真心,来阐明人生宇宙的奥秘。如果我们能认识并证得这个真本,就能够将佛法的大智慧运用到生活中。要想改变命运,先从心入手。

人该不该跟着自己的心走?

八万四千烦恼,先从破除妄心开始

当阿难从摩登伽女回到佛所后,佛非常有智慧,正所谓“擒贼先擒王”,这个贼不是摩登伽女,而是阿难的心。所以,佛七次向阿难征询心的所在,为了破除阿难的妄心。

破妄是为了显真,只有破掉虚假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和十八界,才能显出真实不虚的妙明真心。从五蕴、六入、十二处到十八界,统统都是破,一层层地破光。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但一个刚发心学佛者,首先不要一心想着开悟成佛,而应该首先在消除贪执习气、妄想习气上下功夫。

人该不该跟着自己的心走?

端正发心,才能抵抗人生的种种诱惑

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修行者都会碰到障碍、诱惑。佛慈悲心切地说:“一旦魔境现前,你不能识得,纵然以定水洗心也不能得正,而落于邪见中。假设你们能有一人心光内照,发明本有真心,返本归元,觉悟不被他所惑,那么这些魔事,无奈你何。

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正见,邪见就会趁虚而入,扰乱你的定心,使你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坚定自己的发心,学会识别、拒绝身边的诱惑,才能让自己不被影响,在人生的动荡中保持一份智慧、坦然和自在。

人该不该跟着自己的心走?

本文选自《图说楞严经》,北京紫图图书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图说楞严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