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公司股價暴發 實控人接踵“開溜”

伴隨著一波“無徵兆”的股價上漲,熟悉群興玩具的投資者開始察覺公司又要“賣殼”了。果然,就在群興玩具股價連續漲停後,這家截至2017年底僅剩26名員工的“空殼”公司,披露了控股股東群興投資擬以7億元讓出控制權的消息。

在“小額快速”併購重組審核機制、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間隔時間由3年縮短為6個月等一攬子調整政策出臺後,A股市場沉寂多時的“殼”行情再度啟動。記者注意到,部分“無心經營”的上市公司實控人正試圖利用此波行情套現離場。

群興玩具:重組“屢敗屢戰”

儘管14日早盤打開漲停後大幅回調,並以下跌8.71%收盤,群興玩具股價11月以來的翻番表現仍令人印象深刻。截至14日收盤,7.65元的收盤價較轉讓協議披露前一交易日收盤價4.31元有著77%的漲幅,並較股權轉讓協議價5.95元/股高出28.6%。

記者注意到,群興玩具近四年來的每次重組均伴隨市場質疑和監管關注。交易方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交易對手股東內部未能批准、核心條款無法達成意見……自2014年首次嘗試跨界轉型失敗起,群興玩具重組可謂屢戰屢敗。

事實上,群興玩具的管理層早已無心經營。這家曾被冠以“玩具大王”的企業近年來營業收入直線下滑,由2012年頂峰時的5.05億元滑落至2017年的5394萬元。2017年三、四季度,公司甚至交出了營收為零的報表。是什麼原因使得昔日的“玩具大王”滑入泥潭?除了行業原因外,管理層或難辭其咎。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4年7月起,淨利潤連續三年下降的群興玩具玩起了資本遊戲。彼時,控股股東群興投資利用重組手遊公司星創互聯帶來的“利好”行情,半個月內大舉套現約9億元。那次套現曾被市場稱為“九年盈利不抵一朝減持”。不久後,該重組告吹。

儘管重組失敗,但嚐到箇中甜頭的控股股東隨後多次故伎重演,四年內先後披露了與核電、鋰電池以及磷礦從業公司醞釀重組的公告,但又先後以各種理由告吹。與此同時,群興玩具的主營業務經營每況愈下,公司不得不退出玩具生產業務,並大幅裁員。

根據群興玩具2017年年報,大裁員後的上市公司僅剩26名在職員工,其中生產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數量均為零,僅有3名銷售、5名財務和部分行政人員,公司的主營業務也轉型為玩具渠道業務。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440.55萬元,虧損3.27萬元。

而令投資者擔憂的是最新股權轉讓交易對方的履約和經營能力。據披露,儘管受讓方實控人王叄壽在大數據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但受讓主體成都星河、深圳星河以及北京九連環3家公司成立時間至今均不滿一年,且尚未開展任何具體業務,財務數據也一片空白。對上述情況,深交所已向群興玩具發函“高度關注”。

光洋股份:早已著手讓權

群興玩具披露股權轉讓公告後不久,另一家股價連續漲停的公司光洋股份也披露了控制權轉讓方案。自10月19日觸及公司上市以來的股價最低值後,光洋股份股價便打開了上漲通道,迄今漲幅亦已翻番。

11月11日晚間,光洋股份披露了東方富海擬以12億元接手控股股東光洋控股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佔總股本的29.61%)的消息。

記者注意到,光洋控股此番轉讓控股權早有先兆。光洋股份——這家2014年登陸資本市場的江蘇企業,上市後便出現業績大幅波動。2017年,公司淨利潤更是縮水逾八成,扣非後淨利潤僅131萬元。

光洋控股今年6月就已著手為公司控制權的轉讓鋪平道路。回溯公告,光洋控股將自身分立為存續光洋控股和程生控股兩家企業,其中光洋控股全部債權債務和損害賠償的義務和經營結果(盈虧狀況)都將由程生控股承繼。同時,程生控股還接受了光洋控股的所有職工。

公開資料顯示,光洋股份2017年曾因未披露佔用子公司天海同步超4000萬元資金而遭到深交所和證監會江蘇監管局的監管。其中,深交所對時任光洋股份董事兼副總經理呂超(此後被罷免)、現任董事長程上楠、董事兼總經理吳朝陽、董事兼財務總監程上柏給予了通報批評;江蘇證監局則對公司下發了警示函。

與群興玩具疑點重重的轉讓方案截然不同,光洋股份控股權的買傢俱有較強確定性。參股東方富海的寶新能源2017年年報顯示,2018年東方富海將新增70億元人民幣和5000萬美元(約合3.47億人民幣)的新基金管理規模。截至2018年4月,其投資對象中,今年IPO已過會的企業為2家,已在會里排隊審核IPO的企業為4家,預計申報IPO的企業為18家。(記者 王子霖)

原標題:殼公司股價暴發 實控人接踵“開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