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笑傲江湖》第一回,金庸先生寫有這麼一段:“這兩人頭上都纏了白布,一身青袍,似是斯文打扮,卻光著兩條腿兒,腳下赤足,穿著無耳麻鞋。史鏢頭知道川人都是如此裝束,頭上所纏白布乃是當年諸葛亮逝世,川人為他戴孝,武侯遺愛甚深,是以千年之下,白布仍不去首。”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民國舊照中的四川人

的確,四川民間以前無論男女都喜歡頭纏白帕、青帕,已成蜀地一景。直到上世紀80年代,四川農村還有不少上年紀的人頭纏白帕。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頭纏白布的四川老人

頭戴白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是家裡有人過世才戴,俗稱戴孝,為何四川人千百年來卻始終不摘下?真如金庸所言是川人為諸葛亮戴孝嗎?

首先,四川人對諸葛亮的感情有多深?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千古賢相諸葛亮

諸葛亮執政期間,六年(228年春至234年冬)對魏國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對於國力弱小的蜀國而言,士兵的傷亡、後勤的補給無疑都是很大的負擔,但是,諸葛亮的北伐是以進為退,多為局部戰爭,並沒有動搖蜀國的國本。

另一方面,諸葛亮治蜀二十年來,法令嚴峻,使得“國貧民虛”的蜀國“道不拾遺,風化肅然”,使得四川民眾對其心服口服。就連《三國志》的作者、四川人陳壽也公正評價道:“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

所以,四川人對諸葛亮是真愛,可以理解當諸葛亮病逝後,四川百姓自發為之戴孝的感情。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武侯祠裡的諸葛亮像

但是,要說頭纏布帕的習俗是源自諸葛亮時代,也不全然準確——早在諸葛亮入蜀之前,川人就有戴頭巾的習俗。

古蜀國就有戴頭帕的習俗,比如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像,就有纏頭巾的形象。而在漢初,四川人同樣有戴頭巾的習俗,《漢書·周勃傳》中有一句:“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註釋為:“《巴蜀異志》謂頭上巾為冒絮。”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像頭戴頭巾

古代巴蜀為何有這個和中原文化迥異的頭巾習俗?其一,蜀地的少數民族眾多,彝族、土家族、羌族人都有纏青、黑、白頭帕的習俗,久而久之,同化了漢族人。其二,四川溼氣重,霧氣大,頭巾熱天可以遮陽,冬天可以保溫,對於普遍勞苦大眾來說,實在是個片刻離不開的好東西。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土家族老人的白頭帕

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諸葛亮戴孝:金庸的說法是真的嗎?

圖:清末彝族婦女的白頭帕

據說,民國時期的四川總督趙爾豐覺得白頭巾不吉利,下過禁令,但民間並不理睬,直到解放後,頭纏白帕的習俗才逐漸在四川消失,現在,只能在農村地區才能偶爾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