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北非战场一直都不是德国的战略重点,而1940年墨索里尼为重塑罗马帝国的荣光贸然发动的北非战役,凭借着兵力和装备优势的意大利军队,却在劣势重重的英国军队面前节节败退,德国面临着失去北非和地中海的危险,而一旦失去这里,英国在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大量兵员与战略物资,将不再需要绕过整个非洲,可以源源不断的就近输送到英国本土,那么德国面对英国的压力必当成倍增加。因此,希特勒明知北非战场的艰难也必须迎难而上。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1941年初,23万意大利军队被6.6万英国军队打败,北非乃至整个地中海都有倾覆的可能。正在筹备巴巴罗萨计划的希特勒,不得不从紧张的作战部队中抽调了一个坦克师和一个轻步师以及一部分航空兵组成了德国非洲军团,并委派了在法国战役中有出色表现的隆美尔担任军团指挥官,殊不知这一举动却为人类战争史添上了一颗格外闪耀的星。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战役初期,隆美尔在战争准备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英军对德军到达北非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对英军发起了强势突击,凭借着突尼斯背靠意大利良好的后勤保障,以及欧洲西线战役以来,德军高涨的士气,给予了英军沉重的打击,在物资保障和武器装备方面与德军相差并不十分明显的北非英军由于并未真正见识过德国闪击战的威力,甫一交战,即被德军在优势的空军力量和快速机动的机械化部队联合打击之下溃不成军。隆美尔也因此被英军称之为沙漠之狐。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然而,北非毕竟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千里沙漠,资源贫瘠,因此德军的物资,基本上都是通过地中海运至突尼斯,然后再通过千里沙漠转运到前线的,由此可见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性。但是,地中海的制海权与制空权,一直都是横梗在德国心口上的一把利刃。由于意大利在战争初期,混乱的战略安排及消极避战的海军,未能在战争初期就将马耳他占领,使得英国人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来武装马耳他,并以此威胁德国在整个地中海的交通运输线。以至于北非战役中期,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突飞猛进中最远打到了埃及亚历山大港附近的阿拉曼地区,但终究由于不稳定且漫长的运输补给线,造成后继无力,无法继续发动强有力的进攻,错失了将英国人赶出埃及,进占苏伊士运河,威胁中东的最好时机。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后勤补给的缺陷,在北非战役后期显得尤为突出。1942年至1943年,由于苏联战场的局势恶化,德军主要的军事力量,被用于苏联战场,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和作战补充部队,也被大量优先投入到苏联,此时的德国已经无法为非洲军团补充足够的装备和人员,而被日本袭击后正式加入盟军的美国,则加大了对英国的援助,其将原定用于中日战场的美国第10航空队调往北非,提升了英军的空军力量,自此地中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开始转移到英美手中,英美利用海空优势,完全切断了德军的主要海上油料弹药供应线,使德军陷入极大被动,后勤补给的不足,使得隆美尔不得不多次在有利形势下停止追击行动,战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了英军手中。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此时,美国则从北非西海岸摩洛哥登陆,使德国北非军团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英军则在获得美国补充后,拥有各式坦克超过1100辆,飞机1200架,总兵力增至23万,而德国非洲军团和意军,经过两年的战斗,未能得到足够的补充,仅剩下12个不满员的师,540辆坦克,350架飞机,此时的战争天平,已向英军倾斜。最终盟军在成功的封锁了德国北非军团所有重要的补给线后,凭借6倍于德军的地面兵力,15倍的装甲部队,最终在突尼斯将不可一世的德国非洲军团消灭。

浅谈二战德国在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综合整场北非战争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英国能在北非战胜德军,依靠的不是蒙哥马利所谓的指挥才能,而是在战役前期,牢牢抓住战略节点马耳他岛,控制了地中海的中枢交通线,之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援和对德国后勤补给线的毁灭性打击对盟军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安全的补给线和大量充足的物资补充,英军根本不可能获得北非战场的优势,蒙哥马利的英国军队也不可能战胜由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如果德国的非洲军团在后勤补给上能够得到保证,那么北非之战,或许是另一番面貌,而德国也就不会面对三面作战的可悲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