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東農民不再靠天吃飯

為了一個夢想,他大學畢業後,遞交了支援大西北建設的申請書,從此把自己的命運和青海緊緊綁在了一起;

為了一個初心,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參加公益組織,捐資助學,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了許多事情;

為了一個事業,他不為名利,多年深入海東農村研究並開闢了一條富硒科技扶貧新途徑,不再讓農民靠天吃飯;

他是誰?他就是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振榮。10月份,他因扶貧獲得一項榮譽: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夢想在2800畝試驗田發芽

黃振榮,1963年出生,1984年大學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主動申請到青海支援西部大開發。在青海的前20年,黃振榮在多個領域深耕細作,經歷不少,小有成就。黃振榮回憶說,當時在青海農村走訪時,當地農民的貧困狀態讓他震驚,不少人還住在四處漏風、搖搖欲墜的土坯房裡,學校裡連像樣的桌椅都沒有,三四個孩子只好擠在一張課桌上學習。

“當時,我的老家江蘇江陰,農民早已過上了食有魚,居有樓,出有車的富足生活,而青海農民卻還熬著這樣的苦日子。我捫心自問,黃振榮,25年前奔赴大西北的初心到哪裡去了?你願意為這些貧困農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嗎?”黃振榮說。

於是,黃振榮決定改行做農業,想法一出口,反對聲一片。公司的職員說:“黃總,我們根本不懂農業,進入不熟悉的行業風險很大呀!”妻子也堅決反對說:“別去吃這個苦受這個累了,想幫助人有很多條路啊!”一位生意夥伴說得更玄乎:“老黃,你今天開著奔馳車去農村搞農業,將來你一定會開著拖拉機哭著回城的!”

面對非議、勸阻,黃振榮不解釋不爭議,一頭扎進村子開始研究農業:青海可耕種的土地少,特別是在腦山地區,完全是靠天吃飯。面對陌生的領域和惡劣的種植環境,幹什麼才可更好更有效地幫到農戶呢?

正在黃振榮一籌莫展之際,2010年,一個好消息傳來:青海海東發現了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硒被全世界認為是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富硒農產品比一般農產品價錢至少高出三倍,甚至更高。如果能帶著農民種富硒產品,豈不是條賺錢的好路子!

思路一出,說幹就幹。黃振榮立馬投入資金,引進人才,成立了科技攻關小組。他夢想著,讓這片富硒的土地生長出富裕和美好,讓鄉親們甩掉窮帽子。

但夢想歸夢想,現實卻很骨感。科研小組成立了,但試驗田在哪裡呢?農戶一聽富硒這個新名詞,都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都說:“你是大老闆不怕賠錢,我們農民可就指著地裡的收成過日子呢,萬一有個閃失,你讓我們怎麼活呀?”

“那些日子,我們進東家、走西家,跑斷了腿,磨破了嘴,跟農民講富硒農產品的優勢,講市場前景,講脫貧致富。可農民只信眼見為實,我們講得再好,他們也不買賬。”黃振榮告訴記者,最終還是通過海東扶貧局和農牧局的領導出面做群眾的工作,貧困戶安禰貞拿出了自家15畝地試種,這之後更多的農戶總共拿出2800畝地與我們合作,我們承諾他們試種的富硒馬鈴薯全部按市場價上浮50%包收。

經過721次實驗終獲成功

土地問題解決了,科研難題又攔在了眼前。黃振榮說,當時他以為,既然土壤裡富硒,種出來的作物自然富硒。可是,第一年收穫的馬鈴薯送到相關部門一檢測,卻給了他當頭一棒,含硒量根本不達標,與市場上的普通馬鈴薯相差無幾。

即便如此,黃振榮仍堅決兌現承諾,高價收購了所有馬鈴薯,這一年他投入了500多萬。第二年,他同時和海東市樂都區的高店鎮、雨潤鎮和城臺鄉的農戶合作,在2500畝土地上試種富硒大蒜等農產品,這一年,他又投進了800多萬。接下來的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還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

看著存款一天天減少,妻子徹底不淡定了。她說:“勸你別幹你偏要幹,再這樣下去,這個家就要敗了!別幹了!”她這樣一說,黃振榮的脾氣也上來了,沒好氣地說:“我們現在的小日子是好過了,可我就是忘不了來大西北的初衷,就算賠光了破產了,那又怎樣?大不了從頭再來!”

為了找到最科學的富硒馬鈴薯配方,黃振榮曾經試驗了1次、2次、3次……當失敗到第100次時,黃振榮有點動搖了。“那時貧困戶安禰貞問我,黃總,這個事你們還弄不弄呀?看著他眼巴巴的渴望,我不知該怎麼回答。”黃振榮感慨地說。“我信你,只要你還弄,我就跟你弄!”安禰貞的話瞬間點燃了黃振榮心中幾乎熄滅的火苗,胸膛中那顆幫助農民過好日子的初心又頑強地跳起來。

接下來,黃振榮和專家們時常住在農戶家,頭頂草帽,腿裹泥巴,冬日寒風皴裂雙手,夏日汗水溼透衣背。貧困戶安禰貞也時常開著他的拖拉機,不要報酬,不顧危險,接送專家們來往田間地頭。

看著安禰貞和科研人員的付出,黃振榮心裡暗暗發誓:哪怕投入再多的資金,也要把富硒搞成功,靠著這股子不要命的勁兒和必須成功的決心,他們繼續著第101次、102次、103次實驗,整整五年,在經歷了720次失敗後,終於,第721次實驗獲得成功,並由此取得了6個發明專利和15個科技成果,還參與制定了兩個國家富硒行業標準。

那一年,當安禰貞把那顆希望的種子埋進泥土時,黃振榮分明看到他眼眸中閃著淚光。那年秋天,安禰貞和鄉親們的馬鈴薯畝產量由1250公斤增加到4500公斤,每畝收入由1000多元增長到9000元左右,安禰貞家當年收入突破10萬。

記者瞭解到,安禰貞是第一批跟黃振榮合作的農戶,也是第一批嚐到富硒科技甜頭的貧困戶。如今,他除了種植自家的15畝地,還承租了100多畝地種富硒作物,年收入己近百萬。

帶動11500人脫貧致富

富硒馬鈴薯和富硒大蒜取得成功後,黃振榮又嘗試著指導腦山地區的農戶種植富硒青稞、富硒蠶豆等。

為了保證農戶種出來的富硒農產品能賣出去,並且賣個好價錢,一方面,黃振榮採取了訂單加保底收購,另一方面,根據市場行情,隨時入場採購。“今年,雲南大蒜地頭價僅有0.25元每斤,山東大蒜每斤0.5至1元,青海的蒜農也非常擔心賣不出去,為此公司靈活入市採購,基本保持了大蒜在4.20元每斤左右。此外,我又投資6800萬元建立富硒農產品深加工廠,通過富硒種植和深加工,公司直接帶動海東市的大蒜收入由3500元每畝增漲到1.3萬元每畝。”黃振榮高興地說。

如今,公司在省、市、區扶貧、農牧、工信、發改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免費向基地農戶發放蒜種累計501.72噸,發放各類肥料累計293.33噸,發放雜糧種子累計12.27噸;帶動了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樂都區高店鎮、城臺鄉、下營鄉、峰堆鄉、共和鄉、瞿曇鎮、壽樂鎮等8個鄉鎮24個村3781戶1.15萬人脫貧致富。累計培訓農戶1.5萬人(次),企業直接吸收勞動力200餘人,間接吸收勞動力3000多人,勞動力直接收入達800餘萬元。

“去年,經江蘇省和青海省東西部對口扶貧無錫工作組牽線,公司和江南大學合作,對公司富硒產品進行全面檢測,並免費為公司在無錫設立了銷售窗口。”黃振榮告訴記者,通過東西部對口扶貧,利用科技創新、資金支持,幫助他們的富硒產業升了級,以產業升級帶動了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此外,黃振榮還熱心於公益事業,從不計個人報酬、不圖回報、不圖索取、自願為社會和他人提供便利和幫助。當他得知項目基地貧困大學生上學困難時,他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每人每年捐助5000元直至大學畢業;得知互助縣五峰鎮平峰小學和七塔爾小學缺少課桌等學習用品時,他又慷慨解囊,捐助課桌、衣物、學習用具等物資;2017年1月,通過“竹之夢”青海助學公益組織為困難學生資助10萬元……多年來,他累計資助近百萬餘元,他所做的一切,無不表達了一位企業家對社稷民生的強烈關注和赤子情深。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十幾年來,黃振榮先後獲得過“青海省扶貧開發協會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會理事、副會長”“助學愛心企業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他創辦的企業同樣也獲得了“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百企幫百村先進單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先進企業”等等一系列榮譽。(記者金顯花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