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恐怕我们世世代代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就不能得以传承下来,并且以此来警戒后人和教育后人;如果没有历史的传承,那么我们哪些伟大的英雄豪杰就不能名垂千古,成为我们的骄傲和榜样。如果没有历史的书写,更不会有今天让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正所谓有一句老话说:以史为镜,可以只兴衰呀。知晓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历朝历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以及那些值得人们去铭记和继承的重大事件。历史上的那些英雄豪杰以及聪明才子,传授给我们后代人智慧,让我们做人做事都有了前车之鉴,这样子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事,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好好的生存下去。历史上的那些治国治民的硬道理,真是给予我们现代统治者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历史,一起去寻找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吧。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去世,而根据《清史稿·太祖本纪》“八月丙午,上大渐,撑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入宫发丧”,“太祖崩,储嗣未定”的记载,说明努尔哈赤并没有指定汗位继承人,所以这时候选谁当接班人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由于努尔哈赤的妃子众多,所以他的儿子们也不少,当时最有希望继承汗位的是四大贝勒:他们分别是代善(皇次子)、皇太极(皇八子)、阿敏(皇养子,实则侄子)和莽古尔泰(皇五子),而与四大贝勒竞争的就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阿巴亥生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阿济格(皇十二子)、多尔衮(皇十四子)和多铎(皇十五子)三兄弟。

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从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做妃子后,二人就形影不离,努尔哈赤对阿巴亥非常宠爱,爱屋及乌之下,对阿巴亥的儿子们也就非常器重,由于阿巴亥的儿子们的年纪都太小,而相比之下多尔衮就显得懂事很多,所以努尔哈赤更喜欢多尔衮。

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在努尔哈赤临终前还曾经召过阿巴亥,似乎想要临终说些什么,至于说的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其他贝勒们担心多尔衮三兄弟的势力做大,所以在努尔哈赤去世九个时辰之后,就逼迫阿巴亥自尽殉葬了,美其名曰是努尔哈赤的“遗命”。

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而在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其实想要立次子代善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不过由于代善跟阿巴亥的年龄相仿,二人又因为代善送过阿巴亥治病良药,所以就走的比较近,再加上代善容易被女人左右,办过不少糊涂事,努尔哈赤自然就消了立代善的心思。至于阿敏,则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不可能立个外人当继承人。而莽古尔泰就更不合适了,他的性格粗暴,生母继妃富察氏由于“窃藏金帛“的罪名被努尔哈赤废掉后,莽古尔泰竟然亲手杀了她,这在八旗贵族子弟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所以自然也不会被立为继承人。

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这样一来,汗位的继承自然就落到了皇太极跟多尔衮的身上。此时的多尔衮、多铎兄弟领有正白、镶白二旗,势力很大,诸位贝勒自然不愿意看到他们做大,所以众人一商议就把皇太极推上了汗位。毕竟皇太极的性格平和,实力最弱,登上汗位后也比较容易控制。

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为什么继承大统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


从皇太极登上汗位到改女真为满洲,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大清的十年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皇太极除掉了处处针对自己的阿敏及莽古尔泰,并且还打赢了蒙古和朝鲜,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杀了始终令自己头疼的袁崇焕,导致明朝从此一蹶不振,为之后的大清问鼎中原建立了良好基础。

历史告诉我们,皇太极做皇帝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多尔衮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要论起治理国家的能力,显然皇太极更为合适,不然多尔衮也不会在皇太极死后,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即位,自己只做摄政王。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心里面有什么感想呢?是心中感慨万千,敬佩万分呢?还是觉得我们后人可以做得更好呢?不管怎么样,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都已经成为历史上那光辉的一笔了。小编想说的是,我们要勿忘历史,而且还要好好的活在当下。俗话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现在的我们要好好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说不定我们以后也有可能名垂千古呢,也称为历史上那靓丽的一笔,成为后代子孙们的骄傲,成为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