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的培養過程

中國醫生的培養過程

由於醫生的職業特殊性,醫生的培養時間是很長的,以標準的醫學本科起點的臨床醫學為例簡單說一下吧。

我國的醫學本科是五年制的,前三年在學校學習醫學基礎和臨床方面的理論知識和英語,以及解剖屍體、生理生化的相關基礎實驗、和文獻檢索統計學等基礎科研方法。

第四年開始就去各大見習醫院了,這時候開始學習內外婦兒這幾門核心課程,醫院的帶教老師一邊上課,一邊帶領學生去病房看具體的病號,學習理論和具體病例。這段時間還是“見習期”,原則上以看為主,並不能動手。

到了第五年,才是正事的“實習期”,這才是我們說的實習醫生。這一年一般3-5個人一組,一年的時間內把所有的臨床科室全都輪轉一遍,老師帶領查房,收治病人,值門診,上手術。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一下基礎的工作,切口換藥了,皮膚的縫合了,胸穿腹穿了等等。由於現在工作壓力大,基本這一年學生們大部分的時間要拿來考研,所以基本學不到太紮實的內容。

實習醫生還算是學校的學生,並不是醫院的職工,所以是沒有收入的。

中國醫生的培養過程


如果考上臨床型的碩士研究生,繼續學習三年。頭一年重點學習本專業的科研方法,英語。後兩年去醫院,跟導師做具體的臨床科研,這時候基本上就是每天接觸病人了。這段時間也算是實習期,也是沒有收入的。

如果本科畢業,不在上研究生的話就要進入醫院工作了(不過市級的醫院至少是碩士起點,本科畢業基本也就是在縣一級的醫院)。進入醫院後一般頭兩年轉科,每個科室的常見病都熟悉一下,看看自己適合幹那個科室或那個科主任喜歡你。一般也要在著兩年內吧職業醫生考出來,職業註冊後,你是內科醫生還是外科醫生,或是婦科兒科就基本終生固定了,基本上不會再變更了。這段時間乾和實習醫生差不多的活,不過有工資了,但是很少,像我的醫院(市三甲),這段時間的大夫工資每月1800元左右。

考出執業醫師後就要開始為期三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了,一般上更高級的醫院進行專業化的學習。以產科大夫為例,需要在上級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婦科病房,產科病房,門診等科室學習三年。這段時間嚴格來說已經是“住院醫師”了,工資有原單位發,每月2000-3000左右。

三年規培後回到原單位,積極認真工作2-3年後就能成為“主治醫師”了。這時候本專業的常見病和常規手術基本就能獨自處理了,但是急危重症方面經驗還是不行。也能有獎金收入了,這時候每月能拿到5000元-8000元不等的收入了。

中國醫生的培養過程


主治醫師一般積極工作,認真學習鑽研,積極發表論文科研,沒有大的醫療差錯等情況下,再過個5-6年就能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了。至此才算是培養成為一個獨立的,能全面處理本專業急危重症疑難雜症的合格的醫生(也僅僅是合格,優秀的畢竟是少數人)。月收入也能上萬了。

實際情況下,醫生晉升競爭是很激烈的,很多大夫到退休也就是個“主治醫師”。從上學開始計算,稱為一名合格的專科醫生,怎麼也要20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