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從付費到免費再到補貼——商業模式變遷的底層邏輯

看点│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關於免費,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再普通不過的概念,然而我們今天熟悉的很多互聯網或軟件產品並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從付費到免費,中間經歷了神馬?

“從付費到免費”和“從免費到補貼”兩次變遷的邏輯是一樣的麼?

看点│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互聯網未誕生之前,Windows 等軟件採取收費的方式並不是偶然,而是某種意義上的必然,主要因為互聯網未誕生之前,軟件公司缺乏兩個重要的能力而互聯網公司則擁有這兩個核心能力——

01

觸達用戶的能力

在互聯網誕生之前,軟件公司和用戶之間就是一錘子買賣,當軟件賣出之後公司和用戶之間的聯繫就斷了,它們和用戶並沒有建立實時的連接,即公司沒有觸達用戶的能力,而這個觸達用戶的能力正好就是今天互聯網公司的核心能力。觸達能力非常關鍵,事實上,在軟件時代之前,有一種商業模式一直就是免費的,那就是廣播和電視,廣播和電視作為一種古老的免費商業模式能存在原因就在於它不僅邊際成本為 0 ,同時具備觸達能力,觸達能力是廣告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成立的前提。

互聯網不僅讓公司具備了觸達能力,而且具備了個性化觸達的能力,這種能力釋放的威力是巨大的,它對於廣告而言是一種革命。

02

產生正外部性的能力

正外部性是經濟學術語,即個體的行為對系統中的其他個體產生的正向效應。

在軟件時代,公司賣一件產品給用戶,交易結束,用戶除了給公司貢獻營收之外並沒有任何正外部性,而互聯網時代不同,當增加一個用戶的時候,這個用戶就會和系統裡的其他用戶建立聯繫同時能貢獻數據:

對於社交網絡而言,新用戶的正外部性不言而喻,當只有你一個人用微信而你的朋友們都不用的時候,微信對你而言沒有任何意義,而只有你周邊有更多的人用的時候,微信的價值才會更大。

對於搜索引擎而言,當有更多人使用谷歌、百度的搜索引擎的時候,你的每一次點擊都會成為搜索模型的一次數據訓練,當你搜索「耐克」這個關鍵詞,然後點擊了耐克的天貓旗艦店而沒有點擊耐克官網的時候,機器就知道了至少有一個用戶認為耐克的天貓旗艦店地址比耐克的官網更加有價值。

對於網絡遊戲而言,當有更多人進入遊戲之後,遊戲的可玩性大大增加,遊戲公司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把同水平的玩家進行有效地分組,從而讓每一人的體驗變得更好。

看点│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在軟件時代,當微軟、Adobe 公司他們沒有這兩個能力的時候,他們就沒辦法從別的地方掙到錢,於是對軟件本身收費就變成了他們唯一可行的商業模式。而互聯網公司擁有的觸達能力和產生正外部性這兩種能力直接對應了他們最主流的兩種變現模式——前向收費和後向收費。

正外部性直接對應前向收費——對一部分用戶收費,即增值業務,騰訊的各種鑽和遊戲就是這種業務;而觸達能力特別是精準觸達能力對應了後向收費——對企業收費,即我們通常說的廣告模式,百度、頭條就是這類業務。

既然免費是互聯網時代的主流模式,最近流行的知識付費是神馬鬼?

很多讀者看完了上面的邏輯,大家恍然大明白——正是互聯網的這些特性和能力讓免費成為可能,但是另一個疑問有誕生了:

這兩年流行的知識付費是神馬鬼?

難道這是一種倒退麼?

知識付費是反互聯網邏輯麼?

錯,知識付費恰恰是免費時代的一種前向收費的變現手段,原因是前向收費的便利程度大大增加了,它不是一種倒退,而是免費這種商業模式的進化——付費是收割免費時代的 5%,即 95% 內容免費,5% 的內容收費。

我們來看幾個案例:知識付費大旗——羅振宇的得到 app,這無疑是知識付費時代的標杆案例,在我看來,它的商業模式恰恰是免費。羅輯思維在得到 app 之前的幾百期節目完全是免費的。這些內容質量極高,很顯然是有價值的,而正是將這些有價值的內容免費使得其總播放量已達到 5.1 億,公眾號早在 17 年初就破 1000 萬的粉絲。

知識付費另一座高山——知乎 Live,很多人說,你看知乎 Live 裡付費 Live 才是主流。然而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知乎那些參與度高的 Live 無不是知乎粉絲眾多的大 V,而這些大 V 之所以能積累如此多的粉絲,和他們一直堅持在知乎免費寫質量極高的答案是一脈相承。

看点│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自媒體從向企業收費、對讀者免費的廣告模式向直接知識付費模式變遷依然值得關注和思考,它背後的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經濟升級與變幻讓更多人關注精神層面的追求和提升;

第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知識的形態已極其方便的形式在手機上消費,連接變得更加方便;

第三,移動支付的發展讓付費這個行為的便捷性變得無與倫比,這三點就是知識付費蹦發的全部內在邏輯。

看点│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英國蒙提 · 派森飛行馬戲團從成立之初一直奉行的就是收費模式,他們的賺錢模式主要靠現場演出及表演 DVD 的銷售,在 2008 年 11 月,他們做了一個反常的決定,他們在 YouTube 上開通了一個免費的頻道,把他們極其精彩的表演視頻搬了上去。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僅僅過去三個月,在免費視頻巨大播放量的推動下,他們 DVD 的銷量上漲了驚人的 230 倍。

數字音樂市場也有著同樣的趨勢,在中國音樂市場一直就是免費模式,即便是在版權制度森嚴的美國,Spotify 這種免費模式的崛起也在打破 iTunes 的付費模式的堅冰。

影視市場也不例外,電視劇和網絡自制節目本身就是免費的,電影之所以收費是因為電影院提供座位這種服務的邊際成本並不為 0,大部分電影在公映之後上到影視網站也是免費的,馮小剛之前的一些電影就靠植入廣告可以收回很多製作成本。

收費是增長的天敵,免費消除了用戶的獲取成本,一些付費都是超量增長的天敵,超量增長即指數級增長,QQ、WhatsApp 在開始都向註冊用戶收費 1 塊錢,但很快他們就發現收費是超量增長的天敵,果斷停止了這個行為。

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能讓 AI 起作用的大數據變成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變量,而只有免費這一策略才可能最大程度上獲取足夠多的訓練數據。

看点│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