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相信這句話慷慨激昂的話,曾讓很多人在生命的低潮期,重燃起了對生活的激情。無論你有沒有熟讀歷史,它都不會陌生,因為它的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汪精衛。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1910年,那年在獄中,他洋洋灑灑寫下了千字供詞,壯懷而激烈。風頭一時無倆,成了辛亥時代首屈一指的革命“偶像”。而作為“大神”,汪精衛又是為何深陷牢獄的呢?

原來在1910年前,以梁啟超為首的保皇黨,時常譏諷孫中山的同盟會領袖是“遠距離革命家”,讓民眾對革命的信心大受打壓。汪精衛眼看事態愈演愈烈,又不願與文人耍嘴炮,心下思慮片刻,便找來黃復生,策劃起謀刺清攝政王載灃的事情來。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在行動前,曾在《致南洋同志書》中寫到: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

雖身死,尤不悔!這種無異於自殺式的暗殺行為,本身所表現出的自我犧牲精神,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3月31日,一夥人風風火火在北京後海銀錠橋埋設炸彈時,卻不幸被人發現,事洩被捕,鋃鐺入獄。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汪精衛刺殺未遂,卻一戰成名。

好像從那時起,他就喜歡上了刺殺。後曾策動彭家珍暗殺良弼。1913年宋教仁被暗殺,汪精衛調和南北呼籲袁世凱辭職未果,終於明白“書生之不如奸雄”,後悔當初沒有暗殺袁世凱…

其實,在政治因素的背後,汪精衛大起大落的政治命運跟他多變而矛盾的性格分不開,以刺殺行動為例,他常帶一種近乎妄想的偏執自信,雖付諸行動的自我犧牲的勇氣可嘉,但是一旦身陷困境,就自暴自棄,缺乏強韌的意志和圓融折中的智慧。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這也導致了他後面的60餘年民國政治生涯中,有些非常多的相互對立的政治身份和立場。如“無政府黨人”“國民政府主席”“民族主義者”“漢奸”“革命志士”“反革命”等等。民國初年,他堅持“不做官吏”,辭去政務,遠赴法國留學。

1925年,孫中山逝世,汪精衛卻表現出對權力的狂熱競逐。在當年6月選舉國民政府主席時以全票當選,積極奉行國民黨“聯共”政策,成了“左派”的領導人。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1932年5月,在蔣、汪的同意下,國民政府跟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

1935年5、6月間,他批准了“何梅協定”、《秦土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

1935年11月1日,汪精衛在南京中央黨部被王亞樵派遣的義士孫鳳鳴刺成重傷,打進脊椎的子彈始終無法取出,醫生斷言:汪精衛活不過十年。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1940年3月,南京偽國民政府成立,汪精衛出任偽行政院長、代國府主席,以“漢奸”的身份終結了政治生涯…

1944年,汪精衛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那年獄中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的豪情萬丈,終究成了今天的“雙照樓頭老去身,一生分作兩回人”。

他以“烈士”登臺,成民國最大漢奸,死後被百姓刻成跪像日夜唾罵

有人說,汪偽的死大快人心,歷史的意義就是讓後人銘記家仇國難,警惕世人引以為戒,惡人自有惡報。

各位看官,你的看法呢?

『本文素材來源於百科,黃美真《汪精衛集團投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