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說:艾灸可以去溼氣,出汗也是排溼的一種方式!收藏哦

溼氣源於我們的生活習慣,大自然環境,想要給身體除溼,那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大自然方面,例如早晨跟傍晚溼氣比較重的,儘量少出門溜達,如果在潮溼天氣,那家裡關好門窗抽溼,不要長時間待在衛生間或者廁所等溼氣重的地方,晚上不要太晚洗澡,更不要養成大半夜的洗頭,如果不得已,那就用吹風機吹乾。

老中醫說:艾灸可以去溼氣,出汗也是排溼的一種方式!收藏哦

個人生活方面:儘量少吃溼熱的食物,例如荔枝,芒果,榴蓮,生菜,油麥菜等。平時可以適當的給身除溼,多喝紅豆薏米湯,綠豆湯,冬瓜等。臥室不建議有種植綠植,或者養金魚,如果是晴天,多開窗通風,不要睡地板,沒有完全風乾的衣物不要穿,如果衣服出汗了要及時用乾的衣服替換下來,平時多到戶外鍛鍊身體,出汗也是排溼的一種方式。

寒氣跟溼氣差不多,只不過寒氣在日常生活中比溼氣少,寒氣的攝入一般是飲食跟冬天寒冷導致的,飲食方面,幾乎所有的水果都帶有寒性的,所有吃水果也要適量,不要過量,否則身體寒溼會很重的,平時要注意適當的增加衣物,不要著涼,不要習慣性的裸露肌膚,特別是關節處,女孩子更要注意。也許我們年輕,這些問題不會馬上表現出來,但是什麼事情都有前因後果的,你今天的任性終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吃苦果。

老中醫說:艾灸可以去溼氣,出汗也是排溼的一種方式!收藏哦

特別是女孩子月經前後,一定要注意保暖,喝水也溫水為主,哪怕是平時炎熱的天氣也儘量不要喝冰涼飲料,那是爽一時,疼好一陣子的。冬天保暖是一定的,不要愛風度不要溫度,或者上身冬天下身夏天,保護好腳,俗話說:病從口中入,寒從腳底生,冬天可以選擇定期的泡腳,平時工作學習在忙,也要抽空去鍛鍊身體,鍛鍊身體是預防疾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抽不出時間鍛鍊的人總會抽出時間生病的。身體有寒氣的人可以多喝熱薑湯驅寒,不論男女,冬天多喝對誰都好。

艾灸會對身體產生局部刺激,而且是一種溫熱的刺激,能夠使得我們的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讓皮膚局部充血,能夠促進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去溼氣的作用。

老中醫說:艾灸可以去溼氣,出汗也是排溼的一種方式!收藏哦

人體有溼氣一般有兩個原因:

一 是外部因素,受大自然天氣環境,淋雨下水,居處潮溼,長久冒受霧露等而形成。比如說秋冬季節人們過早晨練,長期夜晚洗冷水澡游泳,長期水中或礦洞及冰庫作業,久居地下室,以此為外溼。

二 是內部因素,人體因為思慮過度,身體勞累,氣血虧虛所致脾失健運,使體內水液不能正常輸散,從而化為溼濁。或者多食油膩,甜膩,嗜酒,喜飲食生冷等而引起溼濁內生,以此為內溼。

老中醫說:艾灸可以去溼氣,出汗也是排溼的一種方式!收藏哦

人體溼氣重不重可以從以下五個信號進行判斷:

1、舌苔厚膩,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齒痕。

2、大便軟爛黏膩,不成形,黏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說明消化功能異常)

3、食慾不佳,沒有飢餓感,吃飯過程有噁心感。

4、起床後小腿肚發酸、發沉,下肢水腫。

5、胸悶、身體疲乏、懶於活動、記憶力衰退。

主要祛溼穴位:

關元穴 、命門穴、中脘穴、足三里、豐隆穴、解溪穴。

艾灸去溼氣 。尤其是寒溼,風溼。艾葉是溫性的,再加上艾灸本身就是熱,暖,的代表。也是寒,溼的大敵。這個是不用質疑的。凡是遇到受寒溼,風溼引起的頸肩腰腿疼痛,使用艾灸都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但是如果你是溼熱,如果灸的穴位不對,比如說溼熱很重你來灸肚臍,有可能會導致溼熱內蘊,表不出來,而起到一個反作用。所以艾灸祛溼也是有講究的,自己在家操作的話,一定要把功課做好了再來艾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