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這是身邊朋友的真實需求,一開始聽著還有點懵,歐洲品牌還要刨除豪華車(不喜歡高調?),斯柯達、標緻、雪鐵龍和雷諾都不耐打啊。

結果這朋友最後的選擇還真是讓人沒想到,他買了進口大眾蔚攬,就是那款歐洲邁騰的旅行版。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進口蔚攬性價比不輸給國產邁騰

進口車?那不是很貴?還真不是!有一些需求雖然小眾,但消費者總是在意性價比的,這次大鵬就被朋友給說服了。要知道,因為中國很多車廠製造裝配水平已經完全不輸給所謂進口車,有國產版本情況下,大鵬一向是不推薦進口車的。

以朋友選擇的蔚攬380TSI 兩驅舒行版為例,同平臺同動力(380TSI)的國產邁騰起步售價也得是24.99萬,倆差指導價相差約3萬。

動力是整車最值錢的部分,配置差異大家有增有減,相差也不大。按照最新的整車15% 關稅,這3萬價差也大半是稅錢。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更何況,蔚攬是旅行車,裝載靈活度也比邁騰上一個檔次,一人高衣櫃前者能裝,後者肯定裝不下。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以中型旅行車為篩選條件,蔚攬更是成了非豪華品牌的唯一選擇。

哦對了,進口汽車零部件的稅率,也從之前的8%、10%、15%、20%、25%幾檔一律降至6%,進口車使用成本又省下一筆錢。

追求個性可以選擇進口車

喜歡與眾不同是人的天性,開一輛旅行車和開一輛普通轎車,那回頭率自然不同。所以,和以前很多人認為進口車品質更好不同,現在的國產版本已經一點也不差,大家買進口車更多是為了追求個性。

喜歡可愛風的,可以選擇甲殼蟲(18.28-25.68萬),不改裝已經吸睛無數;鐘意鋼炮性能範兒,可以考慮高爾夫R(38.18萬),百公里加速4.8秒的全時四驅鋼炮,想想就有些小激動。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邁特威(39.18-53.28萬)在高端商務用車上和威霆平分天下;尚酷(22.28-39.08萬)更是外形最抓眼球的小跑。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夏朗(25.28-35.28萬)是一款很實用還頗具駕控感的家用MPV,只是這個價位這個級別,中國消費者還是更喜歡奧德賽的家庭味和GL8的商務範。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這次成都車展上,進口大眾帶來一款特別車型——夏朗暢享版車型,售價為27.88-32.48萬元。夏朗暢享版外觀與標準版相比差別不大,只增加了專屬的“暖心紅”和“海潮藍”兩種顏色。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內飾配色有所調整,整體更運動。配置上增加了電動尾門和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動系統。動力部分,新車沿用現款EA888 2.0T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20馬力,峰值扭矩350N·m,匹配的仍是6速DSG變速器。

個人認為相比奧德賽、GL8這樣的車型,夏朗有著明顯的歐洲車駕控感,但是空間和城市代步舒適度相比日系和美系對手有一定差距,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小眾人的需求也值得被尊重

大眾還有鎮山之寶——途銳,可惜這次新一代途銳沒有亮相成都車展,上市也要到四季度去了。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途銳作為大眾家族SUV旗艦,大概是進口大眾強調的“PLUS精神”的集中體現,這些進口車相比馬路上能見度更高的國產大眾為代表的普通車型,提供了更多性能、空間,或者是途銳這樣的豪華SUV體驗。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更難得的是,進口車現在的價格真的是越來越便宜了。關稅下降還有一大原因就是中國汽車工業已經相當自信和有力量,進口車價格下調也不會對市場造成更大沖擊。

這個時候關稅下降也是對部分希望選擇進口個性車型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滿足和尊重。豪華品牌不多說了,有S級消費能力的消費者對品牌溢價或者是調價不敏感。

想買歐洲車,不要豪華品牌,有沒有比大眾更好的選擇?

非豪華品牌裡,進口大眾車型還挺多,產品線也最為豐富。其它品牌的進口車型,進口豐田的塞納(48萬)是一款定位高於奧德賽的家用MPV;進口福特的MUSTANG野馬(37.98-70.5萬)是美式跑車;進口日產的途樂(55.8-84.18萬)則是越野性能不俗。

可以看到這幾款不同品牌的進口車型,定位相對小眾,但也有著明顯的氣質。汽車作為工業衍生出的文化,代表的原本就是區域文明的一種氣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消費者買車的時候會考慮品牌區域和區域文化氣質。

美國車,總有一種簡單直接、不修邊幅的味道。

日本車,強調以人為先、經濟耐用。

中國車,性價比高品類齊全,滿足地形廣闊路況複雜的中國用車環境。

歐洲車,作為汽車發源地,成了很多開始追求機械感、駕控感的中國消費者心頭好。

關稅下調對消費者來講是個好事情,可以更低的成本買到自己最心儀、又不落俗套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