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江左风流任平生(上)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轻着笔墨,便仿佛让人看到了两晋时期显赫百年的王、谢两大豪门家族的盛况。王家的代表人物,当是书圣王羲之,而谢家的代表人物,则非谢安莫属,很巧的是,这两个人,生在同时,如双珠辉映。

谢安,字安石,生于东晋大兴三年,这一年,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仅存的晋朝势力接连被後赵攻破,其他汉人势力也各自独立,北方各国打的昏天黑地,而东晋,真正成了偏安江南的半壁之国。谢安正是生于这样的时期,一生三次隐居,纵情山水,执政十六年,创造了军事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才有了东晋的延续和南朝的更立,也等于是保住了汉人的半壁江山。

天才,自然是从生下来就不一样的,谢安四岁时,便已表现出不凡的天资,名士桓彝见到后大加赞赏,说他‘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谢安更是神态沉着,风度俊雅,思维敏捷,学习力极强,且写得一手好字,尤善行书,若他像王羲之一样潜心书法,搞不好会是书坛二圣。

谢安——江左风流任平生(上)

少年得志的谢安得到了不少名士的赞扬,更得到丞相王导的青睐,多次征召谢安做官,但谢安都拒绝了,他不想这么早的被琐碎的事物缠住,在他心中,自由,远比做官重要得多。

可是,还是不断的有各种大人物的征召信函陆续送来,光回信就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谢安不胜其烦,干脆隐居到了会稽的东山,这可是个好地方,因为谢安遇到东山,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成语,这里青山绿水,林深木秀,而最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一大帮文艺青年,比如王羲之、许询、支道林、孙绰等等,所以,谢安隐居,也是挑着环境和朋友圈去的。

所谓名士风流,并非指的是泡妞撩妹,而说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魏晋多风骨,名士数风流,这一时期的文人,有才,有情,关键,还会玩。名士交游,不光是赋诗作文,喝喝小酒,还捕鱼、打猎、研究音乐,欣赏歌舞,探讨人生,评论时政,还有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是今天各种装X的私人会所里想都想不到的,这样的生活,那才叫一个风流快活!

话说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年轻的谢安一身淡紫色的长袍,与一袭白衣的王羲之散步上了冶城,这是以前东吴大圣皇帝孙权造战鼓的地方,那是相当有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的,从古到今的文艺青年就喜欢去这样的地方,似乎这样才显得有层次。

两个让后世高山仰止而此时还是小鲜肉的文青并肩而立,极目远眺无限江山,一时间神思悠然而又感慨万千,不说点什么,似乎都对不起大清早来这么一趟,于是,谢安深吸一口气,用非常文艺的语句说道,人世茫茫,林泉高致,醉卧清谈,如此度过,也当不负此生!

王羲之一看谢安走了文艺路线,心想不能跟着他,得换个思路,于是长叹一声,微微皱眉一副忧国忧民状说道,古时候,大禹忙于治水,手脚都长了老茧,周文王为了处理国事,经常不睡觉不吃饭还觉得时间不够,如今我们身逢乱世,中原战火不息,半壁江山沦丧,这真是我们这些士人的耻辱啊,我们应该想着怎么为国家出力才是,可你看看,名士们整天无所事事,饮酒清谈,游山玩水,这怕不是我们该做的吧。

谢安一听,心里这个气啊,好嘛,你自己整天不务正业,顶着右将军的头衔居然以为自己是养马的,现在倒好,唱起高调来了,什么人啊!当下讥讽道,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国,一统天下后却两代就亡国了,这是清谈和游玩的原因吗?我们还是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从此,谢安认定王羲之就是个装X还不认的文艺青年,于是,逐渐疏远了和他的来往,因为谢安的心中,才真正的是忧国忧民,每每与外来人交谈,都是打听国家时政和朝局的变化。

谢安之所以不愿意早早的去做官,是因为觉得自己少年心性,还没玩够,与其身在朝堂却神思飘飞,不如先玩够了再说,而且,在这个玩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才学,能力,名声,资历的积累,所以,谢安看似在玩,实则没有一天停止过对自己的要求。

后来,地方大员扬州刺使庾冰一看谢安这么拽,什么朝廷和大人物的征召都不理,行,那就换个方法,看你从不从,于是,直接派兵包围了谢安,胁迫谢安出山,谢安不得已,只好来到扬州,与庾冰一见之后,更加厌恶此人,于是,收集好庾冰不法的罪证,通过关系直接送到朝廷,一个多月后,庾冰就倒台了,谢安又开开心心的回东山继续隐居去了,所以,千万不要得罪有后台的读书人啊!

很快,朝廷的征召令又来了,这一次,已经是尚书郎的高官,可谢安还是淡淡一笑,尚书郎?那又如何?

为了让朝廷暂时放弃征召自己,谢安更加纵情山水,并且开始放浪形骸,每次出游必带四五佳丽相伴,居所之内,也是歌姬舞姬进进出出,莺莺燕燕争才斗美,一时间,江左安石,风流无双的大名响彻了全国。

谢安——江左风流任平生(上)

所有人都以为谢安真的不想做官,只想隐居,只有当时的丞相,后来的简文帝司马昱不这么认为,这个老狐狸对人说,谢安如果真的想隐居,就不会这么频繁的和外面的人接触,所关心的又都是时局和国事,他不是不想做官,只是时机不到,不信就等着看吧。

时光飞逝,谢安风流快活了已经二十来年,在他步入四十不惑的时候,谢家当时的台柱谢万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谢万被贬为庶人,谢家多位在朝为官的人都受到牵连打压贬谪,谢家一时陷入低谷,对于谢安来说,时机是到了,可是,却没有征召令了,怎么办?

恰好,大将军桓温路过会稽,邀名士一聚,随口问了一句,安石可有心出仕了?谢安立刻答应愿意追随大将军,这让桓温即惊讶又欣喜,以为是自己的个人魅力强大到让谢大才子都折服了,立刻让谢安做了自己的帅府司马,而这,只是谢安东山再起的第一步。

桓温是真的高兴,也是真的喜欢谢安,所以对他格外优待,谢安却并不买账,甚至经常故意给桓温难堪,有一次桓温去找谢安,谢安正在梳头,桓温等了很久不见他出来,就带着随从进到里面去,却看见谢安才刚刚梳好头,一见桓温进来了,侍从连忙想用方巾随便给谢安把头发束起来,桓温却笑笑说,不急不急,还是让司马戴好帽子再出来相见吧,说完又去外面等着了。

桓温手握兵权,和主政的司马昱争权,谢安知道桓温是有篡位之心的,所以一心想让桓温心生厌恶而罢免自己,可桓温似乎是刘备再生一般,人家根本不生气,静静的在客厅欣赏谢安的书法,愣是等着他梳了一个多小时的头,还连说自己打扰了谢安,让谢安也没了辙。

恰在此时,谢家长辈谢万死了,谢安立刻以奔丧为由离开桓温,并给司马昱捎去口信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老狐狸司马昱心领神会,就近任命谢安在发丧地吴兴做太守,阻绝了桓温再次征召谢安的可能,不久后,便将他调入朝中任侍中,不到三个月就升任吏部尚书兼中护军,以火箭速度在一年时间从一个山野闲人一跃成为朝廷最上层的官员。

随着桓家众人逐渐掌握各地兵权,桓温的权势越来越大,丞相司马昱在谢安和王坦之为代表的两大家族支持下与之苦苦周旋,而桓温也学着曹操和司马懿的做法,一步一步的将手伸向皇帝宝座,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废掉当今的皇帝,另立新帝,这样一来,桓温就等于是基本完成了禅位的前奏。

几人连夜商议,谢安提出,既然事情已不可挽回,那唯一的转机,就在继位的人身上,所以,他提议让司马昱自己继位做皇帝,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怎么可能,桓温会答应么?谢安淡淡一笑,准备好礼物,便登门拜访桓温去了。

他们到底讲了些什么,因为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桓温居然答应了,大概猜想一下,应该是谢安对桓温说,现在你不管扶持谁上位,司马昱和王谢两家都会和你作对,你不如直接扶司马昱上位,这样你就可以独揽军政大权,还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多好啊。

于是,晋帝司马奕被废,桓温亲自安排仪仗接司马昱登上皇位,而桓温也顺理成章的总揽军政大权。这是一步险棋,其中变数巨大,而最大的变数,连谢安也始料未及,那就是司马昱居然登基没多久,就病倒了,而且病势沉重,桓温一看司马昱病的快死了,都不用自己动手的,也倒乐见其成,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不到一年,司马昱便到了弥留之际,临死前,司马昱立遗诏让自己的年仅十岁的儿子司马曜继位,并嘱托谢安,王坦之这两个王谢两家的台柱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子主政。皇帝新丧,主少国疑,又有大臣把持军政大权,政权交替几乎已成定局,这一幕,才刚刚在东汉和魏国上演过两次。

还好,桓温不是曹操,也不是司马懿,桓温没有他们的狠辣,也没有他们的杀伐果决,桓温只是安排了一场鸿门宴招待谢安和王坦之,本来并称政坛双杰的王坦之吓的几次把筷子掉在地上,而谢安神色自若的吃喝,和桓温把酒叙旧,几杯酒下肚,更是借着酒劲直接对桓温讲,吃个饭而已,桓公难道需要在四周门墙后面安排这么多人吗?这让本就谨慎的桓温以为王谢两家已有准备,只好放弃了杀他们。当然,此宴过后,再也没有人觉得王坦之可以和谢安并称的。

此后,谢安利用王谢两家的势力和桓温自身的弱点,和他斗智斗勇,一次次破坏桓温篡位的阴谋,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终于,老天又帮了谢安一次,桓温也重病不起,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桓温死后,谢安开始执掌朝政,可是桓家还是把持着东晋三分之二的兵权。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消除内患,稳定朝局,谢安又备上礼物,亲自去军营拜访桓温的弟弟桓冲,他们说了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反正一番长谈之后,桓冲就深明大义的表示愿意去镇守边关,谢安也放下猜忌,委任桓冲为七州兵马总督,东晋皇朝这才躲过了来自内部的覆灭,开始应对北方已经虎视眈眈的强大敌人——前秦。

——未完待续

谢安——江左风流任平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