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元半年耗光: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你創業,答案在這裡!

50萬元半年耗光: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你創業,答案在這裡!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幾天前,我們蒐集了讀者發來的一百多條問題,其中有一部分問題集中在創業上,比如:

  • “我不想上班了,我想去創業,我要賺大錢,可為什麼身邊的人都反對我?他們是在嫉妒嗎?是害怕我以後比他們有錢嗎?!”

我想起前不久,我的郵箱裡收到一封特別的郵件,發送者是一位母親,一年多前,她的孩子和她嚷嚷不想上班想去創業,這位母親無奈之下向我們求助,讓我幫她的孩子做一次“創業諮詢”。

一年多之後的今天,這位母親發來了一封感謝信,她說要不是我們及時勸阻,後果不堪設想。

本文謹從財務的角度,試圖去剖析導致其創業失敗的致命性打擊在哪裡;與此同時,也希望此文能夠讓心懷創業夢想或打算創業的朋友有所警覺。


一、玩轉創業,首先要懂資金鍊

一年多前,一位剛剛畢業的孩子和她媽媽嚷嚷著要創業,她說自己要出去賺大錢,打工沒有出息。

當她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紛紛勸她三思的時候,這個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你們見識這麼少,哪裡懂創業啊?今天你們阻止我,是害怕我今後比你們有錢吧?!”

  • 孩子的母親輾轉難眠,她自知自己無法說服女兒,又擔心女兒年紀輕輕誤入歧途,就滿腹心事地找到了我的助理,經過溝通,她的女兒決定聽聽我這位所謂“職業規劃師”會怎麼說。

視頻的那一端,一個滿臉稚氣的女孩李璐(化名)穿著衛衣扎著馬尾,和我侃侃而談她的創業夢想。

她說,自己的創業計劃很簡單,她和另外一個同學商議著開一家鮮花店,她聽同學說,那個同學家附近有個鮮花店不要太賺錢好麼,聽說老闆都已經在當地買了好幾套房......

我看著眼前這位姑娘兩眼放光地和我描述創業背景,冷不丁問她一個問題——

  • “既然說到創業,你說說看,這裡面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

姑娘愣住了,她先是說吃苦耐勞,後來說市場開拓。

我搖搖頭,和她說了三個字,資金鍊。

她顯然沒有聽過這個概念。

先普及一下資金鍊。

對於很多具備財務知識基礎和經驗的人來說,他們都對一點心知肚明,那就是,決定一家公司生死存亡的,往往並不是所謂的資產負債,而是現金的流轉。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有一位創業者手頭有1000萬資金,他開始運作一家公司,即便每年虧損10萬,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則這家公司可以存活多少年?

答案是100年。

這方面的例子典型的有亞馬遜。

  • 過去十幾年來,亞馬遜從來沒有盈利過,甚至經常出現虧損,但這並不妨礙其市值屢創新高,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它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良好的資金週轉。

因此,一家企業能否存活以及能活多久,關鍵是看現金流。


二、現金流斷裂,是創業的致命傷

我們先看這樣一個公式:

  • 現金淨流量=現金流入-現金流出

所謂“現金流斷裂”,通俗說來,就是賺的錢遠遠無法承擔花費,也就是“入不敷出”,直至虧損到一個相當的數額,很難翻身。

2008年金融危機那會兒,我在一家公司擔任財務經理,那個時候所在的開發區“一條倒閉兩三家企業”,那些倒閉的企業問題就是出在“現金流”層面。

例如,李先生於2007年年初辦了一個廠,從接單生產送貨到回款大約要半年週期,同時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產運營,李先生需要承擔購買材料、支付工人工資、房租水電等必要支出。

假設年銷售額1000萬元,按照上述前提,半年回款500萬元(假設回款時間在6月底),則意味著6月底之前的一切支出都需要墊資,粗略計算,這半年期間的必要開支約為300萬,則在收入變現之前,這部分往往來源於股東出資款、各類借款等。

即便產生了收入,李先生也無法安枕無憂,因為市場行情、收入多寡並非以創業者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通過一年運營,廠子業務終於穩定下來,然而到了2008年,假設到金融危機來臨,李先生手上還有500萬的回款沒法收回(很多客戶紛紛陷入經營危機),同時他還需要支付工人工資及材料款等(300萬元),這就產生了300萬的虧空。

如果能及時補給這300萬,可能會撐過這半年的難熬期挺過經濟危機,企業得以新的轉機;如果無法籌集這300萬,則有可能面臨清算償債的風險,這個時候我作為廠子的負責人,為了不讓廠子被清算變賣,李先生可能會選擇出售自己的財產(譬如房產)來籌集資金。

  • 於是即便外表無比風光被人們尊稱為“老闆”的李先生,一旦廠子倒閉意味著這輩子可能都很難翻身;押上了身家性命的老闆,可能隨時露宿街頭。

因此,創業這條路註定和資金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每個創業者面臨的風險也不一而足,箇中滋味只能自己體會。

三、越是看起來好做的生意,往往越難做

經過前面的分析,李璐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我繼續說。

  • 在創業遊戲中,決定財富多寡的往往不是努力程度,次級因素是資產規模,首要因素是風險的大小。

員工通過出讓風險獲得了穩定但微薄的工資收入,創業者通過承擔風險有可能獲得高額報酬也有可能傾家蕩產。

從風險與財富的配比關係衡量,這很公平。

假設李璐從爹孃那邊要來了二老這輩子的儲蓄30萬元,和那個同學從家人那裡拼死拼活要來的20萬湊在一起,不過50萬元。

花店在初期最首要的是有人氣,因此位置不能偏僻,稍微好點地段面積像點樣的門面房月租金大約8k上下,根據通常押一付三的租房規則,這一下就是3w多;另外剛開始還要簡單裝修下,怎麼也要5w朝上。

接下來,兩位姑娘還要從雲南等地方進鮮花,既然是花店,鮮花品種就不能太少,怎麼也要進貨2w上下。

  • 如此一來,鮮花店還沒開張,現金淨支出保守估計就要10w以上。

再來分析鮮花店的運營。

  • 如果僅靠街邊散客,就取決於附近居民是否具有買花的風俗和習慣。

舉個例子來說,對於很多居家過日子的中年人來說,除非看個病人需要買束花意思意思,通常情況下根本不買花。

倒不是很多中年人活得粗糙,而是打心眼裡覺得不值,買束像樣的花兒怎麼也要近百元,你說有這個錢買點菜買點肉買點水果怎麼都比買花強。

在熱氣騰騰的日子面前,很多商家的小把戲也就是忽悠忽悠年輕人;畢竟我們中年人記憶中,那首《回孃家》唱的也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從來沒聽人唱過“懷抱一束花”。

而在老人眼裡,送花的行為叫啥來著?

——哦,對,叫“資本主義毒瘤”。

根據李璐的反饋,在她們那個地方,買花的散客確實是年輕人為主,畢竟作為消費中流砥柱的中年人群活得越來越精明瞭,恨不得一分錢化成兩瓣兒來花。

  • 如果想要有穩定收入,李璐她們需要做的,並不是等著散客上門,而是要主動出擊,拉到單位或公司的訂單,她們需要跑單位客戶,進行公關及談判工作,才能維繫鮮花店的日常運營。

最後說說產品特點。

鮮花有個特點是不易儲存,尤其是嬌貴的鮮花,但即便養護再好,鮮花依然有個保鮮時期,過了這個時間就會凋零,也就意味著,如果銷量跟不上,很多鮮花就會爛在鮮花店裡,成為一堆垃圾,燒的可是當初進貨的真金白銀啊。

  • 因此,如果沒有穩定的銷量,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進貨費至少要燒6w,加上前期裝修等費用,兩人從爹孃那邊要來的養老保命錢50w不出半年就會賠的一乾二淨。

要知道,對於很多普通家庭而言,這50w砸進去了,可能一家子老小就此陷入困頓,很難再翻身了。

你說慘不慘烈?

  • 所以,即便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鮮花生意,想要賺大錢,就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和投入,需要經過前期品牌包裝與策劃、摸清銷售渠道、區分客戶人群及制定營銷戰略、獲取新客戶、穩住回頭客,等等,並不是滿腔熱血一股腦兒扎進去就可以獲得成效的。


四、創業是財富的搖籃,也是貧困的泥潭

傳說中白手起家攫取人生第一桶金的雞湯故事,你不知道的信息可能有——

  • 這個人頭腦靈活,商業頭腦發達,要麼是從小耳濡目染,要麼天賦異稟,要麼毅力驚人;

  • 這個人可能有你不知道的資源優勢,就像比爾·蓋茨的第一單生意,是他母親給他介紹的;

  • 這個人身上具備你不曾有的積累,包括渠道及客戶等資源,甚至溝通談判能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匹敵的;

等等。

在當今互聯網語境中,突然間冒出了很多一夜成名的創業者,事實上在創業之前,很多都在職場中經過摸爬滾打,做過項目帶過團隊,對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實踐之後,再轉型創業,常常會獲得成功。

比如我曾經見過秋葉老師,他本人就是大學老師,做教育做了很多年,同時早在多年前就開始運營社群,可以說對互聯網運營方面累積了大量的認知和經驗。

因此,我們看到的一夜成名,更多的是步步為營的結果。

  • 而創業,更是一場建立在資本、資源、才智、能力等基礎之上的實驗,如果你的基礎太弱,又承受不起風險,還是建議謹慎為先。

這場實驗揮霍的,有可能是你全家的身家性命,而這樣的忍辱負重甚至後來的傾家蕩產,本身就不被資本界所待見,更不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

畢竟後者更樂意看到的,是一夜暴富、是勵志傳奇,這是他們愁苦生活為數不多的一點盼頭,以及茶餘飯後的星點談資。

50萬元半年耗光: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你創業,答案在這裡!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