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血壓波動,是指一定時間內血壓的變化程度,是人類血壓最基本的生理特徵之一,又被稱為血壓變異。年齡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不僅血壓水平較中青年人高,而且容易發生血壓波動幅度和頻率的非生理性變化,稱為異常血壓波動。在第27屆國際高血壓學會科學會議(ISH 2018)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李靜教授對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進行了詳解。

研究發現,異常血壓波動與靶器官結構和功能損害、心腦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密切相關,其對預後的影響獨立於血壓的絕對水平,有可能成為新的風險預測指標和潛在的治療靶點。

血壓波動的分類和影響因素

目前,臨床上常根據時間跨度將血壓波動分為短時變異(數次心搏之間、數分鐘及24小時內)和長時變異(日間、數週、數月甚至數年)。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表 影響老年人血壓波動的因素

血壓波動的類型

1. 血壓晝夜節律異常

根據夜間血壓(22:00-8:00)較白天血壓(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壓的晝夜節律分為:杓型:10%~20%、非杓型:<10%、超杓型:>20%;如果夜間血壓高於白天血壓則稱為反杓型。

據統計,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壓的發生率可高達69%;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有83.3%喪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壓節律。

2. 與體位有關的血壓波動

(1)體位性低血壓:指由臥位變為直立體位的3 min內,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在年齡≥65歲人群中,發生率可達20%~50%。

(2)體位性高血壓:指由臥位轉為直立後的3 min內收縮壓升高幅度>20 mmHg。老年人體位性高血壓發生率為8.7%~11.0%。

(3)體位性低血壓合併臥位高血壓 :指有體位性低血壓,且臥位時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發病率高達 30%,是老年人較為常見的臨床類型。

3. 晨峰血壓過高

人體由睡眠狀態轉為清醒狀態並開始活動,血壓從相對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較高水平,稱為“血壓晨峰”,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晨峰血壓過高,則可導致不良預後。

我國老年人晨峰血壓增高的發生率為21.6%,高血壓患者較正常人更多見。

4. 白大衣高血壓

白大衣高血壓指診室血壓≥140/90 mmHg,但診室外血壓不高的現象。在整體人群中的發生率約13%,老年人尤其高發,可達40%。

白大衣性高血壓人群發生靶器官損害和死亡的風險顯著高於正常血壓者。

5. 隱匿性高血壓

隱匿性高血壓指患者在診室內血壓正常,動態血壓或家庭自測血壓升高的現象。整體人群中患病率7.6%~23.0%,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也明顯增加。

隱匿性高血壓有著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風險,其對預後的影響與持續性高血壓相近。

6. 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指餐後2 h內收縮壓較餐前下降幅度≥20 mmHg;或餐前收縮壓≥100 mmHg,而餐後<90 mmHg;或餐後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但出現餐後心腦缺血癥狀。

我國人群餐後低血壓的發生率為59.3%,住院老年患者中為61.6%~74.7%。餐後低血壓的發生率隨增齡而增加,高血壓患者更為多見。

7. 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約佔老年高血壓的19.6%,原發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和嗜鉻細胞瘤等。

老年人繼發性高血壓起病較隱匿且發展緩慢,臨床症狀往往不夠典型。血壓波動方面常見晝夜節律異常,呈非杓型或超杓型改變;也可表現為血壓驟然升高。

8. 長時變異

長時變異包括日間、隨訪間、季節間或數年間的血壓差異,年齡越大越顯著。

長時變異不僅與患者自身狀況有關,更多地受行為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血壓變異對於心血管病患者的預後意義顯著。

➤重視基礎疾病的防治,同時積極糾正可能的誘因

➤充分了解患者的特點

➤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行為及習慣

➤推進老年人血壓綜合管理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5. 老年人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治療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6. 老年人餐後低血壓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7. 老年人繼發性高血壓和長時血壓變異的治療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應如何診斷和治療?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較中、青年高血壓更復雜;因老年患者合併症多,治療也更困難

➤血壓控制靶目標值不同

➤生活方式不同

➤總體心血管風險增加,評估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