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工:“海底6公里”突破“技術禁區”

港珠澳大桥总工:“海底6公里”突破“技术禁区”

圖為港珠澳大橋總工蘇權科在西安接受媒體採訪。張一辰 攝

中新網西安11月8日電(記者 張一辰)“海底隧道就是把架在海上面的橋樑,架在海底下、埋在海底下。當然,海底下的地質情況很複雜。”港珠澳大橋總工蘇權科在西安表示。

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橫跨伶仃洋將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珠海市相連。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其被視為“超級工程”和“國之重器”。隨著其建成通車,6.7公里的海底隧道也成為外界所關注的焦點。

蘇權科表示,做隧道、做橋樑需要人工島來轉化,而要在海上建人工島就需要填海,但往往一次颱風後工程就得從零開始,如果人工島不達標,就會引起大橋變形,所以用傳統的建造方法行不通,這也倒逼了技術的創新。“如今,我們的快速築島技術為國際上的橋樑建造提供了新方案。”

隨著中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等一大批世界級橋樑的建成,已成為一張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蘇權科告訴中新網記者,在傳統理論中,海底隧道的建造並無“深埋”的做法,都是沿海床、河床下方進行“淺埋”。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為使30萬噸輪船能夠通航,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深埋”40多米,近10層樓的高度。“我們的創新突破了國際上的技術禁區。”

“下一步我們將與香港和澳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把3D技術數據和人才成果聚合起來,把大橋用智能化的手段管理好。”蘇權科說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