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物聯網是當代的智能技術革命

张晨:物联网是当代的智能技术革命

京東集團首席技術官張晨認為,物聯網是當代的智能技術革命,它的出現使得全球協作、生產、分享所需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可能,技術創新的門檻在降低。

物聯網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手段

新京報:在你看來,京東和物聯網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張晨:過去大家認為京東是一家零售公司,其實京東是一家數字經濟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型公司,或者可以講我們是一個深度融合的經濟體。

物聯網則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手段,物代表實體經濟,網代表數字經濟,物聯網體現了兩者的融合。

京東正在全面走向技術化,大力發展AI、大數據、機器人自動化等技術,這些技術通過物聯網的應用將能夠非常好地與電商、金融、物流等業務結合,提升後端的效率,優化前端的體驗。

新京報:

物聯網技術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晨:物聯網是當代的智能技術革命,它的出現使得全球協作、生產、分享所需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可能,硬件、軟件平臺、算法、人工智能基礎能力平臺越來越成熟,技術創新的門檻在降低。

新京報:物聯網發展的過程會是怎樣的?

張晨:要靠生產產品的企業跟數字經濟企業深度融合,然後一步一步推進,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意味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從生產要素到創新體系,從業態結構到組織形態,從發展理念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和突破。

站在實體經濟的角度,很多傳統企業其實已經實現從單一產品競爭向供應鏈競爭的轉變,但很少有企業能夠意識到,在製造全生命週期產生的大量數據資源具有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損耗等戰略價值。

站在數字經濟的角度,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雖然瞭解深度挖掘數據資源的重要性,但對傳統企業的主要業務流程及工藝流程缺少掌握,難以準確、有效地滿足製造企業的實際運營功能需求。

2C也好,2B也好,萬物互聯是前提,之後如何提高用戶體驗,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是需要大家思考的。

京東將帶著所有合作伙伴連接起來

新京報:物聯網如何帶來用戶習慣的改變,又會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

張晨:就像智能語音交互,你跑上去跟冰箱說話覺得怪怪的,不自然,但是如果你所有的設備都開始對話了,你就不怪了,今天你覺得挺怪的,跟音箱對話還可以,如果所有的設備你都覺得可以對話了,就不會奇怪了,用戶習慣的改變也要時間。

新京報:在做物聯網這件事情時,京東在行業中是什麼樣的位置?是引領者還是參與者?是類似於中心化的還是分佈式的?

張晨:我們是引領者。中國第一個智能音箱是京東的產品,三年前就有;全球第一個無人機運營中心在京東落地;第一個做無人車試運行的是京東。物聯網方面,所有願意在這個生態系統裡的企業,一定要互聯互通。在這方面,將近五年了,我們強調要互聯互通,我們走在前面。

新京報:您如何理解技術對京東的意義?

張晨:我覺得在京東搞技術非常幸運,京東是一個有非常豐富應用場景的公司。任何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依靠人工都是不行的。在大的規模下面,必須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化機器人來繼續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京東這家企業,這三個核心點必須做到行業的極致。

■同題問答

對於中國的這個互聯網行業,在過去的五年裡面,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樣的改變?

張晨:中國技術的發展速度讓我印象最深。中國有大量的人口,我們有大量的數據,這是我們的優勢。相比全球其他國家來講,中國人非常努力。所以,我們的數據和我們的努力會讓我們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發展很快。

展望未來五年,你認為互聯網行業可能有哪些趨勢?京東如何參與?

張晨: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個很長的過程,從量變到質變,我認為自然語言處理是能夠支持萬物互聯真正改善老百姓生活的核心技術。

不看五年,就未來一年的話,您對於互聯網行業和京東有什麼期望?

張晨:我覺得很多時候技術都是比較長線的,尤其是物聯網,一定是長線的。未來,社會上的所有設備都會被智能設備替代,這需要一個過程。

新京報記者 楊礪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賈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