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筆距今已46年,當年正值巔峰的他為何選擇毅然封筆?

金庸封筆距今已46年,當年正值巔峰的他為何選擇毅然封筆?

金庸


對於金庸大家都不陌生,他為何在48歲那年為何突然宣佈封筆呢?很多人對此都非常不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析一下金庸為何在創作高峰時期毅然封筆不在創作。

說之前先對金庸做一個簡單介紹,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金庸的主要作品名組成一副對聯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徐志摩是其表兄,表姐為錢學森之妻蔣英,瓊瑤是其表外甥女。

金庸封筆距今已46年,當年正值巔峰的他為何選擇毅然封筆?

金庸


那麼金庸為何選擇在其48歲那年選擇封筆呢?

從哲學上來看其原因

金庸封筆距今已46年,當年正值巔峰的他為何選擇毅然封筆?

陳小春版鹿鼎記


首先,金庸是在寫完最後一篇小說《鹿鼎記》之後宣佈封筆的,鹿鼎記從1969.10.24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9.23刊登完,一共連載了兩年零十一個月。而對於鹿鼎記很多人都不陌生,光是影視劇就被連連翻拍,周星馳、陳小春、黃曉明等都曾主演過。我們不難看出,這部小說和金庸之前的武俠小說風格截然不同,甚至都不敢相信這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但,細品之後,凡俗的背後卻又有幾分真意。韋小寶的性格是世間所有男人內心的最真的映照,而他的所做所想也映照了世間大多數的男子,在他身上甚至不能用迷戀女色來形容。所以,說鹿鼎記是金庸老爺子的返璞歸真之作,應該沒人會反對吧?眾所周知,金庸先生是位哲學大師,而蘊含哲學的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鹿鼎記就是”看山還是山“。以前心中的江湖如何波瀾壯闊,豪情萬丈。如今,平淡中亦有江湖,江湖無處不在,在韋小寶聲色犬,馬市井耍滑中,得見真知,此乃看山還是山。

金庸封筆距今已46年,當年正值巔峰的他為何選擇毅然封筆?

黃曉明版鹿鼎記


從人物塑造上來看其原因

金庸的作品塑造的很多人物至今都讓我們津津樂道,有蕭峰的豪情壯志、有虛竹的坦誠相待 、有周伯通的遊戲人間、有楊過的信守承諾,重情重義、 有郭靖的大俠之風 、有歐陽鋒的陰毒狠辣、 有黃藥師的不拘禮法等等,每一個都是個性鮮明。到最後的韋小寶,他的市井圓滑,把之前的江湖給粉碎了。有句話說不破不立,而韋小寶就是金庸的破而後立。金庸把心中的江湖寫了一遍,再寫的話會有不同卻不離其宗,所以,最後打破自己的江湖,迴歸本質。

塑造了各樣人物,講述了各種人生,最後從容收尾。

金庸封筆距今已46年,當年正值巔峰的他為何選擇毅然封筆?

神鵰俠侶


最後,也是為了安心修改整理之前寫的武俠小說,把他們整理出版。

另外小編最喜歡金庸老爺子的《神鵰俠侶》,大家最喜歡金庸老爺子的哪部武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