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每一粒种子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有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张树寅 水稻工程师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向盐碱地要收成》海报

在我们迎来祖国69岁生日之际,袁隆平老先生为国家带来了又一庆生礼物,“海水稻”在温州试种成功并且收割第一镰。“海水稻”是一类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具有一定盐碱度耐受性的特殊水稻。2018年4月新疆喀什、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山东青岛等地一起加入“中华拓荒人”计划,种植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耐盐碱优质水稻。今天就跟随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张树寅一起来见证“海水稻”的诞生。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向盐碱地要收成》剧照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对于历时四年经过一千多次田间试验的张树寅来说并不理所当然,因为他所获得的三万多份实验结果总夹杂着失望和落差。仅仅2017年一年他们就试种了三百多份水稻材料,仅有几株表现良好,经历了八代选育仍有95%的高淘汰率。仅靠青岛一处实验基地的培育一代水稻材料就需要一年的时间,面对着失败几率非常之高的实验播种,三亚作为南繁基地就派上了用场,在海南的夏天、冬天两季可以完成一年两次的种植,速度由原来的八年缩短到了四年时间,实验很快进入了第二阶段。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向盐碱地要收成》剧照

2017年9月,在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水稻的实验田第一次收割,有四个实验田亩产在四百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六百二十多公斤,远超过三百公斤的预期,拿到结果的当天张树寅团队和袁院士的进行了视频通话,得到了评价为“优”的打分。通过这样的努力有了巨大的成果,这让张树寅有了新的希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土地给每一粒种子带来了生机,它的变化多端给了人们无尽的惊喜。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向盐碱地要收成》剧照

常年守在实验水稻旁的张树寅谈起这份水稻研发的工作说:父母那一辈人都知道在地里的辛苦,想让儿女们脱离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我在种植的插秧的时候感觉前途是光明的,是有生机的,我播下去的种子长出苗、长出穗、结出果实,它具有的生命力是无尽的。像袁隆平院士这样的88岁高龄还对土地有热情、有年轻人这样的干劲的导师为我们带路,作为一名真正的“80后”就更应该努力。土地已经不再是年轻人逃离的地方,更多的是青年人回归的地方。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向盐碱地要收成》剧照

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预计2019年通过审定,2020年可实现大范围种植,将盐碱地变为沃土,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即将改变世界。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向盐碱地要收成》剧照

系列微纪录片 《我们正年轻》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

2018年9月21日起 每日17:50

江苏卫视 隆重首播

荔枝新闻 我苏客户端 同步网络首播

Mission: Impossible|张树寅:向盐碱地要收成

《我们正年轻》海报

在线观看《我们正年轻》第十二集《向盐碱地要收成——张树寅》,请至【荔枝新闻】或【我苏客户端】搜索“我们正年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