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后来中国会统一吗?

薇你落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脑残。

如果说没有秦始皇,就没有后来的统一全国。这样的逻辑就和潘金莲如果不开窗户,我国将会是唯一超级大国一样。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秦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迅速膨胀。到秦始皇即位时,秦国已经成为傲视六国的最强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始皇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秦国几百年来量变最终引发的质变,是历史的必然过程。即使没有秦始皇,秦国也迟早会出现类似于秦始皇的有为之君,在时间上或许比秦始皇统一六国稍晚,但是这一过程不可避免。

就像穿越剧鼻祖《寻秦记里演绎的那样,真正的秦始皇已经死了,但是秦始皇是必然要出现的,即使他是个假的。

那么为什么我国统一的趋势不可避免的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制度转型的必然结果

从三家分晋开始,中原大地开始了烽火连天的战国时期。

战国相比于春秋时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此时的各国君主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诸侯国霸主,而是寻求吞并更多的诸侯国,扩大自己的版图。

事实上,吞并其他国家扩大自己版图的行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最著名的当属南方大国楚国。

楚国在战国前期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其他六国的总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不断兼并南方小国。其领土的扩张方式和今天的俄罗斯并没有什么两样。

之所以诸侯国开始了兼并而不是满足于称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的我国已经逐渐脱离了奴隶制社会结构,开始向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制转变。

在封建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

因为小农经济相比于奴隶社会时期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产能力。这使得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经济实力更加强悍,也就具备了和周边国家决战,并吞并周边国家的实力,所以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量迅速减少。

另外,小农经济在提供了相对强大的生产力的同时,其自身结构也非常稳定,这使得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郡县制的推广成为可能。在郡县制的结构下,带有血缘关系的诸侯不再是地方治理的唯一角色,统治者只需派出流官,就可以实现对当地的有效治理,这在客观上促使诸侯国能够统治更大的区域。

对于各诸侯国而言,统治10个郡和统治30个郡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使天下统一成为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统一只取决于各诸侯国的实力。

2、我国地形的深刻影响

我国和欧洲面积相当,虽然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但我国早在前221年就开始了统一,而欧洲直到今天仍然支离破碎。

之所以造成这样不同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形的限制。

今天欧洲的支离破碎,和欧洲支离破碎的地形有直接关系。而我国不一样。

相比于欧洲,首先我国的地形板块更加完整,大陆和海洋的界限分明,没有欧洲这样山海相间的情况;其次,我国的地形更加封闭。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是广袤的海洋,北部是戈壁和沙漠,西部则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我国和西方在陆地上连接的通道只是狭窄的河西走廊,这使得我国周边相对安全。

在欧洲遭受维京海盗和日耳曼民族等的不断侵扰时,我国需要面对的强敌,只是来自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北方少数民族所处的环境相对恶劣,因此南下入主中原是他们毕生的梦想。而中原王朝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团结起来,实现内部的统一,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用。

而在经济中心南移之前,北方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在北方这片区域内,地形又从西部向东部倾斜。东部地区由于地处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因此文明程度更高,经济更发达。民众思想较为开放,统治也相对民主,典型例子如齐国。

而西部地区由于环境比较恶劣,客观上的人口少,抵御天灾的能力差,又受到西部少数民族的严重威胁,为了实现种族的生存,就必须集中力量团结一致,典型例子如秦国。

这导致落后的西部比先进的东部集权程度更高,也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力量。当西部的势力强大能够打破东西方的平衡,统一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由于游牧民族的威胁长期存在,而且中原内部各方势力无法长期保持势均力敌,所以走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就算没有秦始皇,中国也一定会统一的,但是难以确定就是不知道再打多少仗,死多少人,等多少年才可以诞生一个可以像秦始皇这样伟大的人物,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秦国自商鞅变法,秦孝公和商君君臣一心,一改秦朝颓势,自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位秦王,代代明君,同时名将名臣辈出,方有秦始皇时代,一统六国,寰震宇内。

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是战国,秦国也好赵国也罢,他们都只是诸侯国,还是有一个周王室,周王室虽然式微,但是还是有天下共主的名义的,在名义上,他还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

周朝,是由周文王次子周武王姬发所创,周武王在公元前11世纪,打败商纣,定都镐京,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最长的一个国家,国祚将近800年。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分封了正经诸侯71个,大小诸侯共约800个,到了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式微,中原诸国开始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曾经的大小800个诸侯个被陆续的兼并,这段时间被称之为春秋,其中最为著名的春秋五霸。

赵魏韩三家分晋,成为春秋结束的标志,更是拉开了一个更惨烈的帷幕,战国时代。此时,曾经的周王室,分封的几百诸侯,已经仅仅大小几十个,到了战国中期,只就仅剩下秦、楚、韩、赵、魏、齐、燕这七个大诸侯国,其他全部被兼并殆尽,这七国,又被称之为战国七雄。这七国之间,为了利益为了地盘之争,连年战斗。合纵联横远交近攻,各种各样的华丽外交政策层次不穷,秦国经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差不多彻底被消除,建立了法治的思想,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最集权的国家,所以到了秦始皇,可以厚积薄发,一扫六合,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其实早在春秋的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从分封制变郡县制度,甚至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律和一系列的制度,而西周的分邦建国的奴隶制逐渐的走向解体,这些都代表着一个文明在发展。

周朝建立有八百诸侯,到战国中期仅剩下七个,这其中已经有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的意思在其中了。就算没有秦始皇,秦国依旧会统一天下,你以为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因为秦始皇雄才大略?秦国之所以可以从八百个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抓住了历史的进程,商鞅变法,文明制度进行了一次前进,所以经过秦国几世的发展,到了秦始皇方能一统六国。

就算没有秦始皇,也没有商鞅变法,就不会统一了吗?不会的,刚刚已经说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逐渐解体,文明制度也在逐渐的演变,是时势造就了秦国,造就了秦始皇,而非秦国造就了时势,就算秦朝没有抓住这个历史的进程,也会有其他诸侯国抓住这个大势,然后文明制度的领先,正反馈给国家使国家变得富强集权,最后统一天下。只不过,没有秦始皇,没有商鞅变法,那不知道还要多死上多少人,还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才会天时地利的同时,出现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出现。


木剑温不胜


不得不说秦始皇的雄才武略,如果没有秦始皇真的不知道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分裂状态。但是如果秦始皇没有出现,中国就真的无法统一吗?个人觉得即使没有秦始皇,还会出现统一六国的秦王,说不定就是扶苏,或者扶苏的儿子,但是秦国统一六国这是肯定的。

秦始皇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秦始皇继位的时候,天下大势依然明朗了,这时候已经是秦国一家独大,东方六国,已经没有和秦国抗衡的实力了。而且中国统一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其实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很多国家都是周王室分封的,那么他们对于统一的概念还是有的。到了战国时期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春秋只是征伐称霸,不灭国,到了战国时期都是以灭国为目的,因为他们都想壮大自己,从而实现统一的目的。

其次就是前面说的,秦始皇时期秦国已经形成了对六国的碾压态势。那么这个时候只要出现一个有作为的明君,那么秦国统一是必然的了。但是,不是谁谁来都可以。有实力是一方面,有能力的人来继承这些实力是另一方面。所以秦始皇只是这两点都做到了。所以秦始皇才能一统六国。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不得不说他的雄才伟略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统六国横扫天下的气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气度,修长城,征百越的气魄这些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小伍讲历史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答案是“会统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势”在推动这个过程。


中国的统一是一个大势所趋的结果。秦国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秦国历代励精图治,国力强盛,而其他六国统治者则安于享乐。

其实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自从西周灭亡东周建立后,周天子的权威已经所剩无几了,几乎成为了一个摆设。

于是各诸侯国趁势崛起,诸侯国之间相互攻战,井田制这一基础经济制度遭到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增强国力,各国纷纷开始改革。

这一时期土地逐渐的私有化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实力逐渐增强,通过改革,一些诸侯国实力增强,强国兼并弱国,最终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就是改革强国,一些国家通过改革逐渐变强,改革比不改革的强,改革越彻底国家越强,强国兼并弱国,强者恒强,弱者更弱。这其实是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一种必然趋势。

值得一说的是在春秋战国这几百年间,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逐渐增强。他们逐渐取代旧的奴隶主阶级,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旧贵族的势力逐渐衰弱。

原本的春秋五霸中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取代原来的姜氏齐国,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新兴地主阶级所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另外农民阶级与奴隶阶级相比,不但生产能力提高了,而且更方便管理。这在客观上为国家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为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最大的区别是,奴隶制国家,只有奴隶主贵族子弟可以当兵,因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对立是根本性的,加上生产力的落后,所以奴隶制国家不可能很大。

而封建制的国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对立没有这么严重,加上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因此国家可以很大。于是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最终只剩下七大强国。而这七国中,秦国是改革最彻底的,因此其国力最强。

所以秦国是最有希望统一六国的国家!但就算秦始皇没有能统一六国,甚至秦国后来也没有能统一六国。最终各国依然会走向统一,因为这是由封建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

封建经济,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当人口不多时,有限的土地能够养活足够的人。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国内的土地不足以养活现有人口时,阶级矛盾就会爆发。

这个时候,封建统治者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内乱要么扩张。当时七国所建立的是相同的经济体系,既封建农业经济,所以这个时候向外扩张就是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方式。

当时秦国是改革最彻底的一个国家。其它国家的改革则不够彻底。所以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一个国家要么继续深化改革,强大自身。要么就逐渐衰弱,被其他国家吞并。

加上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封闭的特点(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青藏高原,北面是荒漠草原。)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最终会有一个国家完成统一大业。

要知道,封建专制统治,一个好的君王,能够带领国家强盛。而一个不好的君王,则可能让国家衰败。所以只要有国家强盛,有国家衰败,有了强弱对比。那么统一只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江哥眼中的世界


我觉得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命运会是完全另一种走向,要谈统一那几率几乎可以降低到不可能。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一下几方面。

无秦始皇统一中国,战国继续,列国定型,再无统一之心

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分裂继续加深到无以收拾的田地,直至列国定型,再无统一之心。因为那时候的分裂和战乱可不是今天这样几年十几年或者最多百年的分分合合啊,而是真正的建立起了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各自的国家意识已经非常强大了。秦国人就是秦国人,楚国人就是楚国人,韩国人就是韩国人,燕国人就是燕国人。他们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国民性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不同,更要命的是长期的混战,彼此仇恨世世代代积累带无以复加和调和的地步。已经分裂了五百多年,再分裂下去几百年,那就真成定局了。哪里还有什么中华大一统概念呢?

无秦始皇统一中国,文明将分裂,再难以融和,才是最可怕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以及行为处事的规则,尊崇的学术流派,甚至车轨、量计都发展的非常不同了,这个积蓄发展下去就会真的,各自发展出不一样的文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明再也难以融和时,国家那就真的失去了统一的民心和根基。就像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再怎么强制性的整合,也很难把两个完全不同文明的国家变成一个,即使通过武力达成了,最终还是要分裂。所以,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书同文,车同轨,而是任由其生长出不同文明,那才最为可怕。

无秦始皇统一中国,草原文明的铁蹄可能要扫荡和洗劫华夏文明

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来自北方草原文明的危险就从来没有断过,六国都分出了强大的力量来防止匈奴入侵,防止草原文明扫荡华夏大地,伤了文明的根基。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更是北击匈奴,建设万里长城,将草原文明的铁蹄阻挡在华夏大地之外。为后世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对抗立下了根基。不然,华夏大地可能早就被草原文明撕裂,入侵、统治甚至灭种了。再接着大乱之世继续,中国再要统一就可能更难了。


无秦始皇收复百越,使其回归华夏文明大流,中国将永远失去百越之地

这个多亏了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让大将王翦挥师南下,继续征战百越之地,在瘴疠沼泽之地进行部落征战,又进行行政治理,甚至还让北方的女子南下与征战的士兵结婚,又鼓励士兵与百越女子通婚。甚至在大秦帝国岌岌可危时还不让赵佗带兵北上平乱,为得就是在百越之地永远留下华夏文明的根基。后来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南越国,再往后又在汉朝毅然回归接受中央统治。这是秦始皇的伟大与值得永远尊敬之处,其作为千古第一帝的心胸与视野,宁愿不要一个王朝,也要一片山河永归中华文明大流,于此,可以说无人可比。


若无秦始皇,那么百越的无数部落,无论生活习惯,信仰,还是风俗,甚至是一切行为处事,饮食起居都异于中华文明,成为丛林芒泽之中的无有开化,只知渔猎和血拼的野蛮民族,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将可能变成非洲部落和中华文明之间天地的差异,再要融和就难了,要建立为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和帝国就更难了。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我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的粗浅见解,希望大家评论指正。


盛唐豪歌李艺泓


就算不是秦始皇,也一定会统一。这是历史的选择,与谁没有关系。就算没有秦始皇,也会有一个秦王来统一中国。

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七国中别的国家呢?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除了秦国之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有统一全国的战略规划,也没有秦国这样的宏大视野与雄心抱负。

其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动员能力这是其他国家若不具备的。

再次秦国在拿下巴蜀以后,就保证了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除了士兵素质之外,那就是粮草。

这也是秦赵长平之战秦国能够歼灭赵国的最主要的优势。如果没有巴蜀的粮草,秦赵多半两败俱伤,反而可能会被其他国家趁虚而入。

很多人觉得打仗打的是战略,其实打仗打的是后勤。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不仅仅是从大国战略上具备了统一中国的条件,也从心理上坚定了统一中国的使命。



经过多年的诸侯纷争,统一结束战乱也是民心所向,而除了秦国之外,显然其他国家并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也没有配套的国家战略。

就算没有秦始皇,中国也一定会统一,而且还是会被秦国统一。毕竟奋六世之余烈,而又遇上秦始皇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珍爱君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假设历史却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历史的发展其实有很多的偶然,我们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历史,人类也有几十万年的发展史,这个时间的比例悬殊,很难确定以前是否还有过其他的文明史。

所以,假如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来的历史又会变得十分的不确定。

历史麻辣锅认为,历史是偶然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主导了历史的进程。

假如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这个问题是建立在秦始皇存在,但是没有统一中国为前提假设的。

当时的秦国,后来的秦帝国,秦始皇绝对是中流砥柱,也是帝国存在的唯一支撑。这从后面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秦始皇一死,帝国即使是已经统一了,也立刻就土崩瓦解。历史再一次回到分封制。

前汉初期历史定位为后战国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代,中国才算真正的再一次统一。

由此可以推定,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的话,等始皇帝一死。不要说他的继承者有没有能力去统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还可以继续守住大秦基业的问题。

也许,没有秦始皇的统一,七国多多少少还有残存,对秦国的敌意还不那么强大。也许,秦国也不至于被六国所灭。但是最多是苟延残喘。

而六国之中,也无一国有超越秦国的气概。

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的成功案例,那么后世的中原还需要再分裂下去。


历史麻辣锅


假如秦王政

没有统一中国,也会有后来的秦王统一中国。

统一是大势所趋

春秋战国的四百年乱战,催化了各大强国军政体制与军事技术的全面革新,这就为列国君臣野心家把自己的国家与王位打造成一个超越盟主、七雄、东西帝等军政地位的天下之主,创造了制度性支持与技术性支持。七雄君臣手中掌握着经历战国变法而来的强大国家机器,操控着一支支号称虎狼之师的全新军事力量,怎么可能不愿意把自己的版图扩张到全天下?所谓“天下逐鹿”便是这个含义,大家都在争着实现大一统,成为天下一人,没有秦始皇,也会有赵始皇、楚始皇,没有秦王政,也会有秦王B、秦王C,来完成这一属于野心家的壮举。

统一是民心所向

春秋战国四百年的乱战,严重摧残了周代民间的生产生活秩序,原本仅仅停留在贵族层面的春秋战争也进一步向全民参与的战国国战转变,战争的惨烈度、破坏度急剧上升,这就使得天下黎民都希望获得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在思想层面,主导社会舆论的先秦诸子,虽然有各种关于修身、治国的具体理论分歧,但在

天下一统这一点上却最终达成了共识。也就是说,先秦诸子一致认可,通过天下一统的方式,终结割据状态下的互相攻伐,这是思想界对于民间诉求的反映

秦国集战国变法之大成

秦国是战国变法运动中,完成的最为彻底的一个国家,整个国家本来就没有多么强大的宗室贵族势力,也没有多么繁重的周礼仪轨制约,而且地处西北,与戎狄杂处,民风彪悍。所以,秦法的推行,并没有像楚国吴起被杀后那样“人亡政息”,反而能在商鞅被杀后得到商鞅仇人——秦惠文王的贯彻执行。再加上秦国连续拥有明君长期在位、昏君往往在位不长,这就为秦国统一天下造成了极好的主客观条件。即便秦王政这一代完不成统一中国的伟业,秦国也会在秦王政的接任者一代完成这一使命。

东方六国在秦王政即位前便全部被打残

燕国本来就很弱小,又在公元前320年-前314年间发生了相当滑稽的子之之乱,自身国土几乎被趁乱入侵的齐、中山两国瓜分殆尽。好不容易经过燕昭王复国、乐毅伐齐恢复了些许国力,却也在燕昭王以后耗在了

对赵作战上,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

韩魏两国主力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便被消耗殆尽,所以从此以后的韩魏两国近乎秦国东进的仆从国,毫无主动反抗并统一天下的实力;

楚国则在公元前287年被秦军攻破郢都,楚国迁都于陈,整个江汉流域的老巢都归了秦国,日后也便只能通过联手北方五国,以合纵长的身份对抗秦国,并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齐国则在公元前284年的乐毅伐齐中,被燕军吞并了70座城,齐王仅剩下两座城池,虽然经过田单的努力实现复国,但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从此以后连合纵抗秦都不敢参与,何况统一天下?

赵国则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与后来的邯郸之围中,被秦军坑杀了大量精壮兵丁,造成了国内兵源与劳动力的大量丧失,其位于山西高原的领土也被秦军相继吞并,国力也大不如前。

秦国在秦王政即位以前(前247年),已经占据了陕西大部、陇西、山西中南部、巴蜀、江汉、豫西等一大片领土,将近当时天下的一半,面对这么弱的对手,即便秦王政实现不了统一,他儿子也会的,毕竟对手已经都太弱了。再考虑到秦王政在位36年的情形,即便秦王政再慢,也会把秦国版图从当时天下的50%,拓展到75%,对于下一任秦王来说,统一就更不是什么难事了,即便胡亥这种暴而不昏的君主上位,也能完成。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一下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寒鲲


是历史选择了秦始皇,而不是秦始皇选择了历史。中国会统一是肯定的结果,割据乱局只是暂时的一种社会状态而已。

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个难以绕过去的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思想的崛起,都是每一个时期变化的因素。

在动乱的时间里,本就蕴藏着统一的趋势了。天下动乱,成就的是英雄式的人物,但是受伤的总会是平常百姓。他们是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百姓只求安居乐业,只求儿孙满堂,不求功名利禄,不求达官贵人。但是他们只能想,而得不到这样的结果。

乱世之中,往往被逼的反抗的一般都是百姓,百姓作为主力军,他们的期待便是统一,然后过上一个安稳的生活。

春秋战国,是各大诸侯之间的博弈取舍,说到底受伤的还是百姓。人心所向,攻无不破,战无不胜。

历史的结论,会是统一,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统一,即便不是秦始皇出现,也会有另外的人来成就这个千古一帝的美谈。只不过我们今天的样子或许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了。

大势不可违,小事事在人为。


看点儿历史


秦始皇之前,中国并没有"大一统"情节。这个"大一统"情节,肇始于秦代。在此之前,中国很类似于欧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比较松散的小国联邦。秦代之前,连语言文字都没有统一,各地交流起来非常麻烦,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统一了文字,很可能会发展到文化不能直接交流的境地。即使是今天,北方人旅行到福建省,也根本听不懂闽南话。但是,通过汉字,任何一个上过初级小学的北方人和福建人,也可以轻松的互相交流,不至于产生文化交流上面的障碍。而文化可以交流,则就不容易产生隔阂感。如果两个地方一开始就很难做文化交流,大家都是互相隔绝的,长此以往,他们就形成了不同的种族,一直发展下去,他们的文化,信仰都可以发展的截然不同,甚至是互相对立。比如,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从生物基因学上看,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但由于语言不通,文化隔绝,慢慢就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看看今天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他们甚至会彼此有深厚的矛盾,你认为他们会想统一在一起吗?所以,统一文字,意义非常重大,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给华夏各地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产生文化交流的障碍。可以说,统一文字,是中国"大一统"情节的基础。想要"大一统",其实就是想"文化一统"。如果没有秦始皇,以秦国的国力,还是很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也依然可能会统一文字。只要文字可以统一,统一天下就有文化思想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