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前段日子,随着范冰冰事件、anglabaybay新剧登陆卫视、迪丽热巴金鹰节捧得双杯等热点事件的爆出。

掀起了大家对娱乐圈偷漏税、高薪酬与演技不匹配诸多畸形现象的讨伐。

顺便还引爆了一句话——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其实这句话在每当“有科学家去世”、“明星爆出热点事件”时,都会被营销号拿出来遛一遛。

主要对比点就是“关注度”“收入水平”这两方面。并且每次都热度不小,几乎必成爆文,百试百灵。

最近最典型的就是营销大号HUGO针对“科学家和明星收入高低对比”的营销文,阅读量达到惊人的千万+,点赞都超过10W+。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而我们为什么选择在各种事件热点完全消减的时候说这个问题呢?

就是为了问大家一个最浅显的问题——是的,大家骂完了,可是这然后呢?

在各种十万+、百万+、千万+之后。

科学家的关注度超过明星了吗?科学家的收入超过明星们的薪酬了吗?

遗憾的是,都没有,大家只是更愿意在某事某刻假装一个科学家的狂热粉丝罢了,短则几天,长则几周,当然,这也包括我们自己。

但也不用放在心上,这些事本身就不可能实现,所谓用科学家与明星的对比,本质上就是大家被营销号们带跑偏的一次集体意淫。

“将军(科学家)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类似的表述本身就有严重的逻辑谬误。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关注度

科学家不可能比明星更受关注


先聊聊职业本质

明星和将军或者科学家根本没有可比性。

两者工作性质不同,明星之所以被称为明星,靠的就是曝光,获得更多人关注本身就是他们的职业需求。

而将军本职是打仗,追求的是戎马一生,如果功勋卓著有了点名气,在将军看来也只是身外之物。

如果要比如何扬名,谁也不是明星们的对手,人家是专业的,有团队的。

咱们非要拿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PK,结果不是显而易见的嘛。

而且科学家为什么要与娱乐明星比名气?

整个娱乐产业无数人的工作合起来就是一个目的:捧红一小撮明星,然后挣一大笔钱。

而整个科研行业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捧红一小撮科学家,因为如果科学急功近利,后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

职业属性不同,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真的有一天所有科学家都出现在了媒体上,屏幕前,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国家恐怕真的要面临危机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最强大脑里的科学家魏坤琳,他获得了不少关注吧?微博粉丝超过400万。

他一直在努力博取眼球,他也成功了,成为了综艺红人。

但他真的没做出什么造福国人的科研成果。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说这些并不是批判魏坤琳,人生的路本身就没有对错,选择不同而已。

只是说:如果所有科学家都转型成为魏坤琳,都开始被浮躁填满,想着如何出名,如何靠流量谋生,不再脚踏实地,不再安于孤独.....

那我们的国家靠什么来发展呢?

再谈谈职业追求。

将军为什么是将军?科学家为什么是科学家?

就是因为这群人有超越一般人的智识和情怀,有为国为民甘愿献出生命的胆魄。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人们在旧战场上盖了一座儿童游乐园, 每天都有一大群孩子在那里嬉戏玩耍, 深夜闭园后, 曾经在此阵亡的士兵魂魄醒了过来。敌方将军说:你看你们拼了性命,现在非但没人记得,还天天被小孩吵的不得安宁,值得么?我方的将军说:当然值得,因为在这里嬉戏的是我们国家的孩子!


将军的意思是,打了一生的仗,还不是为了让自己国家的孩子能开开心心地玩耍。

今天的孩子们如果还在想着打仗,这不就说将士们的牺牲没有意义么?

身为将军、科学家本身,追求的就是“自己不必再受关注”的结果。

因为这意味着环境的和平稳定,更没有重大的科研难题需要彻夜攻克。

这就是为什么和平年代,我们会对将军、科学家的关注度急速下降。

同样的,这也会自然而然导致另外一个结果:娱乐产业迅速发展,明星成为社会焦点。

这是必然结果,谁都无法违背。

最后再说说科学家本身意愿。

咱们整天呼吁关注科学家,关注将军,问过科学家和将军的意见了吗?

当谈到“「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是病态社会的体现吗?”的时候,科学家王立铭这样直接了当的回答:

请给我钱让我单独待着做研究。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别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这句话是很多科学家的心声。

很多科学家本就不想得到太多关注,他们只想安安静静做研究,毕竟做研究本身就需要安静的环境。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科研项目和科学家都有一定的保密性,根本不可能曝光出来给大家过过目。

如果最后到头来明星们默默无闻,反而科学工作者们每天活在聚光灯下,那可真成了世界的笑话,才是真的误国。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收入水平

中国科学家真的凄惨无比吗?

我们先来看看同样为娱乐大国——美国明星们的收入状况:

下图收入报表里,有大表姐(3500万美元=2.3亿RMB)、小李子(4500万美元=2.9亿RMB)、瑞秋(1500万美元=1亿RMB).......

注意,这还仅仅是2013年时曝光的数据,按照通货膨胀率换算成今天的价值会更多。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两年后的2015年,小罗伯特唐尼仅仅一部《钢铁侠3》就获得了7500万美元收入,HTC给了1200万美元,共约8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且包括他其他作品收入和其他广告收入。

而在2015年世界收入最高的10个演员里面,只有一个中国人(成龙):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批评中国科学家收入不如顶级演艺明星? 请告诉我哪个国家不是这样?

任何行业都存在二八定律,收入极高者一定人数极少。

你看见杨颖收入高了,你怎么就看不见跑龙套的一集只拿几十块呢?

但在部分明星收入极高的情况下,中美的科学家都变成穷光蛋了吗?

据glassdoor统计,他们网站有记录的25710个记录中,美国科学工作者的平均收入是99809美元一年,这还是普通科学工作者。

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如果投身市场,赚千万上亿美金的也并不少见。

对比下来,2017年美国人均收入只有5万美元左右,至少拥有学士学位的人,收入也不到6万美元。

香港《南华早报》则对中国科学家的收入状况有所报道:

报道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8月发布的一份招聘启事显示,其招聘的博士后年薪可达35万60万元人民币。

研究一段时间之后薪资更能提升至百万,最高年薪几乎是美国同一职位平均薪酬的两倍。

而营销号HUGO的所谓:《科学家为国效力40年,比不过Angelababy发呆一天》。

这基本就是耍流氓,拿科学家平均水平对比顶尖流量明星。你怎么不拿顶尖科学家和那些替身演员、普通小明星比?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我们反感的究竟是什么?

既然前两种逻辑谬误都已经被剖析了,那掩盖在「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之下,我们反感的究竟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先看一下几位当红明星2017年的片酬表:

你可以爱蔡徐坤、黄子韬、迪丽热巴……但别假装爱科学家了


发现了吗?这些片酬极高的明星里,真正被我们大力批判的只有范冰冰、杨颖等人。

而比他们片酬更高的周迅却无人辱骂。

按照片酬高就会被视为畸形被全国声讨的规律来讲。

周迅、钟汉良等人也应当出现在辱骂名单上,但他们却微妙地隐身了

我们真正想批判的是高片酬吗?

答案呼之欲出:

当然不是,我们批判的是那种实力与收入严重不匹配的畸形现象。

当我们认识到了事情的本质,批判对象到了嘴边,正要张口时。

突然看见几篇用科学家和明星对比的营销文,就光速跑偏了,跟着营销号一起骂流量明星,好不快活得意,

好像流量明星抢了科学家的钱一样。

现代社会存在一些病态谁都承认,但胡编乱造病情来吸引眼球就不对了。

营销号的信口开河就是利用了大家,之后科学家一分钱没多铮,自己却多挣了不止一分钱。

不谈我们这种名不见经传、写文章只当做公益了的小人物。现在哪个阅读多一点的营销号不是月入百万甚至千万的?

自媒体骂完明星,流量又增加了,收入却离明星们又近了一步。

大家骂完了,偃旗息鼓了,真正的问题再次被掩盖:

没有人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实力与收入严重不相符的流量明星;

没有人追问资本是如何利用流量明星洗钱;

没有人追问究竟是什么把娱乐圈搞成一个大粪坑;

当你想知道点真相的时候,营销号们就又消声灭迹了。

制造话题、营销噱头、多挣几个钱,社会真正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才不关心。

更可恨的是,他们也要竭尽全力的带偏你、我、他,因为咱们是流量,是收入。

他们带着大家站在娱乐圈粪坑旁边乱骂一通,骂完之后再引领大家继续返回粪坑里。

他们可不想让你出来,因为等待下次类似现象被爆出时他们还得带你一起去乱骂乱喷呢。

如此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所以等到下次同样的情况发生时,

咱们都理智一点,多些思考,少些冲动,甚至回过头骂骂营销号们也无所谓。

针对这件事,爱豆们咱们继续爱着。

科学家可以不爱,让他们安安静静的研究、生活。

但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了,请尊重他们。

哦对,如今社会不怎么喜欢说真话的人。

所以等待下次同样状况发生时,大家可以继续跟着营销号们喷,我就等着被删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