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CTO张晨:不排除引入第三方技术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11月19日,京东集团(NASDAQ:JD)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该季度京东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0亿元(约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0%创单季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在京东单季利润创下新高的背后,京东Q3技术研发投入达到34.5亿元,同步增长96%。11月20日,京东CTO张晨接受了《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的专访,详解了京东在技术上的布局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2017年初,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宣布把“全面技术转型”确定为京东集团未来十二年的战略方向。并表示,京东对于技术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将达到千亿级别。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费用已经达到8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66.5亿元。

“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技术驱动,技术投入就是基础设施和人才的投入。目前我们在硅谷也有近200人的科学家团队,大量的资金、人才投入为的就是希望尽快地弥补一些短板,真正变成技术驱动,而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张晨说道。

纵观京东对于技术的投入,一些是在消费者可以看得见的地方,比如带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客服、防伪追溯的区块链、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等;还有很多消费者感受不是很明显的地方,比如前端越来越懂消费者的需求、用户体验的提升、经营效率的提高,后端供应链精准性的提升、更及时的补货和定价、无人仓给京东带来成本上的降低等等。

“技术一直在不停地迭代,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迭代、更新,有些东西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到。”张晨告诉记者,京东对技术的投入主要分为短线投入和长线投入,对前端服务、供应链效率、后台运营效率等偏重软件方面的提升属于短线投入;人工智能、IoT等技术需要通过物联网、车联网实现连接,之后才可以真正发现用户的价值点,这些在未来会对用户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技术属于长线投入。

张晨说道,虽然物联网已经说了数十年,但一直没有获得突破性发展的难点就在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如何融合的问题。“换一个冰箱可能需要七年,在物联网没有形成足够大生态的情况下,对生活影响可能不大。”

从去年开始京东就在打造技术中台架构,通过技术中台将京东的技术对外输出。“中台架构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中台做到最后就是能提供组建式的能力,在中台会有越来越多的组建,根据需求进行选取。”张晨表示。

刘强东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谈到,京东增加了很多研发项目,经过这一年多的研究,对很多项目看得非常清楚了,所以将会对这些项目进行一些梳理。

张晨解释道,京东一直在做技术梳理,首先会解决京东自己的问题,然后把能力对外输出,“接下来做的更多是能力对外输出”。

对于技术中自研和收购的比例,张晨表示,京东有很多清晰的场景,结合京东场景的核心技术一般都是自研,但是不排除引入第三方技术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