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好的十年!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仁宣盛世的开局,可惜在位时间太短便去世了,但是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却没有辜负老爹的期望,将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不得不说,他们父子俩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下面,就来给大家浅谈一下,为什么这短短的十几年里,被称之为“盛世”。

明代最好的十年!

朱棣像

由于明成祖朱棣太猛,首先是起兵靖难(造反),成功即位后又开始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征战安南(今越南)、自己多次亲征北元。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荣耀,但是忽略了百姓们。朱棣做的这些事,说白了就是劳民伤财。

大多数老百姓没有资格被载入史册,他们期望的就是和平,有口饱饭吃,有个温暖的家,没事带老婆孩子出去玩玩,一辈子平平安安的才是福。可惜朱棣太猛,上台二十几年,为国家做的大事太多,出钱的都是百姓。

到了朱高炽即位后,他开始意识到,大明王朝此时应该休养生息了。可惜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真正开始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是他的儿子朱瞻基。

明代最好的十年!

朱瞻基像

朱瞻基,生于公元1398年。据说朱瞻基出生前一天夜里,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的父亲朱元璋赐给了他一块大圭。大圭在当时是权力的象征。梦中朱元璋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后觉得此梦十分吉祥,恰好此时下人来报,说朱瞻基出生了。朱棣一下子震惊了,刚做完这个梦,孙子就出生了,难道这个梦境真要印证着在孙子身上了?朱棣立刻起身前去看望刚出生的孙子,小家伙长得英气十足,朱棣看后十分高兴的说:“此乃大明之福也。”此后朱棣便有意识地培养朱瞻基。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亲自安排当时著名的文臣来辅导朱瞻基学业,并一再强调,朱瞻基是个可造之材,必须全心全意地去培养。同时,朱棣自己也亲自教导,当然朱棣教导的不是文学方面的,而是征战沙场,让他了解如何带兵,用战争来锻炼他的勇气。每次归途路上,都会经过农家,朱棣一直强调农民的不容易,要他以后做一个体贴百姓的好皇帝。这一系列的培养,无疑是给朱瞻基打好了后来仁宣盛世的基础。

明代最好的十年!

朱高炽像

他的父亲朱高炽,能当上太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看着朱瞻基的面子。朱棣驾崩后,朱高炽即位,但是这位作为明朝寿命第二短的好皇帝,仅仅在位十个月,因纵欲而驾崩了。此时的朱瞻基还在南京(根据惯例,太子守南京),他的二叔朱高煦得知皇帝驾崩了,非常高兴,决定要在准备回去即位的朱瞻基的路上把他擒住,好自己做皇帝。可惜朱高煦在山东安排的士兵左等右等等不到朱瞻基,却等来了一个坏消息:朱瞻基已经在北京准备即位了。

这一消息把朱高煦给整蒙圈了,这小子明明在南京,我在途中埋伏了这么多人,他插翅难逃,怎么可能已经到北京了,还就要即位了?怪哉怪哉。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朱高煦,也困扰着后人们,因为史书并没有记载朱瞻基是如何回到北京即位的。难道他真的会飞?

因此有很多阴谋论的看法就出来了:朱瞻基一手策划了他父亲朱高炽的死。听上去特别恐怖,但是也不无道理。毕竟那年头也没有飞机,他怎么可能躲过朱高炽的重重埋伏?有这种可能,就是朱瞻基去了提前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悄悄地安排宫里的内应,秘密杀死朱高炽,而就在案发结束的那一天,朱瞻基已经悄悄地回到了北京。

当然,这只是猜测,不管阴谋也好,纵欲过度也罢,反正朱高炽去世了,朱瞻基即位了,仅此而已。

即位后的朱瞻基,在顺利解决了藩王作乱问题后,大明王朝终于在几十年后,又一次把所有兵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藩王问题终于解决了。

下面,朱瞻基开始了自己的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

首先,认用贤臣。明仁总朱高炽在位时,已经够节俭了,但是还是有大臣挑刺,这个人叫李时勉,按理说朱高炽已经够好了,怎么还会被骂?原来朱高炽即位后,想要换一批侍女,顺便修整一下宫殿。这样很正常,新皇帝登基,要有新气象。但是就这点事,被李时勉上书数落了皇帝一通,大体意思就是说皇帝是个消极怠工、不务正业、穷奢极欲、沉溺色欲之人。把老实人朱高炽给气的直接命人打了他一顿,并且下来把他关起来。后来朱瞻基即位后,不仅把李时勉放了出来,还委以重任,并且还表扬了他。

其次,仁政爱民。朱瞻基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多次去民间寻访,但是就是没有排场的微服寻访,身边只带着一些侍卫。有一次,他去祭拜他的父亲,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农民在地里插秧,朱瞻基特别喜欢这种勤勤恳恳的工作状态,他叫身边的侍卫去叫其中一个农民前来问话。他询问农民为何如此辛苦耕作?结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农民说:“我们在春天种地,夏天耕地,秋天才能收获。这一年时间没有一天能偷懒,如果一偷懒,有时候连田租都交不起,老婆孩子都等着自己养活,所以一刻都不能偷懒。”

朱瞻基叹了口气,这才明白,农民辛苦耕作,为了不是国家,而是自己的小家,甚至只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但是朱瞻基又问道:“你们冬天总算可以休息休息了吧?”

农民回答:“冬天官府的徭役就下来了,我们还得出去干活。”

朱瞻基听到这么实在的话,心里很有感触,农民不知道他是皇帝,所以才说了实话。但是朱瞻基回去之后便写了一篇文章,把这次的经历心得写给大臣们看,他声情并茂地说:“百姓们每天如此辛苦,才有了大明的生机勃勃,我们必须要爱惜百姓。”

朱瞻基体恤民情,降低税负,减少徭役,所以在他在位的十年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都是这位好皇帝的功劳。但是就算是这样,他也有时候被文官集团给气的冒烟。

朱瞻基也是人,他有个小兴趣爱好,就算爱斗蛐蛐。苍天可鉴,这绝对不是啥大毛病,比那些好色的(明光宗)、修道的(明世宗)、不读书专门研究木头的(明熹宗)这些皇帝们好多了。就是这样,还被大臣们一直口诛笔伐,称其为“蛐蛐皇帝”。

但是瑕不掩瑜,在朱瞻基勤勤恳恳的工作下,大明王朝得到了恢复,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却让天下太平了十年,人民蒸蒸日上,因此人们称之为仁宣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