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过去在农村吃不饱,为什么不抓鱼、野鸡和野兔来充饥?

小庄兄477


我只能说你想太多了,或者是想当然了。

你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自然不清楚他们是怎样挨饿的。我的家乡四周都是小溪,可以说鱼资源应该很丰富,但听我奶奶说,那会大家精明的很,河里能吃的东西,不管是鱼类虾类,甚至是水草,也逃不过被口食之灾。

我还记得我爸跟我讲过,那会我二伯饿的慌,在田地里找不着成年的老鼠,就去挖老鼠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出生不久的老鼠崽,没有毛浑身粉嫩嫩的,二伯抓起一只就往嘴里塞。可想而知,那会是饿成什么样子咯!


大树谈心


说个真实的故事,本人喜欢吃鱼,所以每次请人吃饭都有鱼,有次水库放水,好多大鱼被冲出水库,伤痕累累的,也就是半死不活的,被人捞上来在市集上卖,刚好我回老家,看到兴奋不已,买了一条十多斤的回家烧一大锅,一个人吃不香啊,就叫了隔壁一个比我大十岁的邻居陪我喝酒,结果他看到鱼就差点吐了,勉强陪我喝了一杯酒就撤了,弄得我莫名其妙。

晚上大家在外面纳凉,我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如果小时候家里天天让你吃鱼 没有主食,最关键的是烧鱼还没油你会怎么样?

我当场就呆了,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也能想到,鱼如果没有配料肯定是不好吃的,仔细回想,父母在田里发现有鱼和泥鳅,也会抓回去,但都不会煮,放灶台烘干,等来年油菜籽结果了才煮了吃,那时觉得真香啊,太好吃了。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这个苦 我呢也只受过一半的苦,看到这个话题想了很多,如果你有和我差不多经历的,希望你也说说那个故事。

一,不会收割稻谷,但要参加拨苗,早上五点多就在田里了,小虫子盯得人好痒。

二,不会给稻谷脱粒,但要帮忙捧稻子给踩打谷机的人,这活相对来说轻松点,当然,每次移动打谷机得帮忙推一下,谷子出仓得帮忙拉袋口。

哈哈哈哈,说多了都是累,都不想再说了,想到以前骑车去20公里的地方赶集,口袋竟然没有一分钱,我是真的佩服我自己。

小时候的猪肉真鲜啊,现在再好的菜也没有那个味道。

那时的葱好香啊,吃个面远远就嗅嗅到香味了。

陈真的功夫真好啊,现在都佩服。

青春不在,祝奔五的你事业有成,也祝正在青春的你开心快乐。


飞来飞去的蜂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1946年,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在1958年,刚出生才几个月的三姑因为奶奶没饭吃,没有奶水喂她,后来被迫送给了我的姑奶奶去养育。

听爸爸说,在六一年,我那刚刚满三岁的幺姑突然不见了,家人四处寻找未果,急得我奶奶直掉泪都找不到人。直到第二天,生产队的人去仓库里抱豌豆藤出来晒干准备打豌豆时,这才发现幺姑原来躲在豌豆藤里面剥生豌豆吃。

现在想来都觉得难过,一个三岁的小孩,她肯定是饿得没办法了,才敢一个人独自去那黑黢黢的仓库吃生豌豆。

前几天,和女儿回家,女儿买了一些鳝鱼回家炒蒜苔,另外还买了一条鱼回家做红烧鱼,晚上,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吃饭、聊天,不知不觉,父亲竟然又说到了他在六十年代食不裏腹的往事,当时,女儿就问他爷爷:

“你们那时候怎么不去打鱼来吃呢?

我爸头也没抬的告诉她,那时候没油又没盐,就算有鱼摆在眼前,也吃不下去。再说吃伙食团那阵子,每家每户的锅都被集体搜走了,锅没了,油盐也没有,怎么去吃鱼啊!


李茗说乡村




我就说说我们这个地方那个时候的情况吧,我们是东北地区的,东北地区都是平原地区,就是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经种上了庄稼,没有荒废的土地,也就没有野鸡野兔的生长空间,野鸡野兔也有,也能看见,野鸡野兔发现人在追它,钻劲了一往无边的青纱帐里,你上哪能找到它呀,即使找到了你上哪能追上野鸡野兔哇!


在我们小的时候,也会看见野鸡野兔的,我们也去追的,把我们都累爬下的时候,野鸡野兔早就无影无踪了。

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也会领着自己家的狗,去找野鸡野兔的,当发现野鸡野兔的时候,大家就喊起来,动员各家的狗去追野鸡野兔,这些狗也就蜂拥而上,可是当野鸡飞起来的时候,那些狗只能是望天而吠了,那狗也就没法追上野鸡了,而如果是野兔,家狗追了一会也就把野兔追没了,有那么一句话,说你是属兔的,跑的那么快,说明了家狗的速度也没有兔子的速度快了!



再说说鱼的事,那个年头,有河有泡的,河水泡子里的水都是很深的,水里当然也有很多鱼的,但是那么深的河水泡子水,要想捕到鱼也是很困难的,而且还要有大型的捕鱼工具的,小型的捕鱼工具也是捕不到鱼的,捕鱼也是需要有时间的,大人们都是社员,不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想去捕鱼也是不行的,而且还会扣你工分的。



当我们可以去河边泡子里抓鱼的年代的时候,大河也变成了小河,泡子的深水也变成了浅水,捕鱼也就可以用家里的小型的捕鱼工具了,有扒网,有抬网什么的,我们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捕鱼抓鱼,星期日也是整天的泡在水里,大人们都要起早贪黑的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也没有时间去捕鱼抓虾的,捕鱼也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情了!

因为鱼比较多,我们每天都能捕上个三五斤的鱼,那说候每家的人口都很多,三斤五斤的鱼一顿也就吃的净光的!而且在农村还有那么一句俗话,就是“臭鱼烂虾,小米饭的冤家”,也就是说,吃鱼不但不能省粮食,而且会浪费粮食的,有鱼酱就着饭吃,每顿反而会多吃进一碗饭的!

这些事也都是我经历过的事了,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了,所以我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你看了我的回答后,也就知道那个吃不饱的年代,为什么不抓鱼,抓野鸡,抓野兔来充饥了!

【感情您对从善如刘悟空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和留言!】


从善如刘L


小时候,每当我浪费粮食,奶奶总会向我道起她的小时候,“我们那个年代呀,吃不饱穿不暖,一天能有一顿饱饭吃就知足了,现在好饭好菜的伺候你,你还不吃!”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产生了个疑问,既然农村人在过去吃不饱饭,为什么还不抓水里的鱼,还有山上的野鸡野兔来充饥呢?

确实,在过去,河里到处都是鱼,但那个时候没有分田到户,大人们的所有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是属于公家的,早八点到晚六点,有时甚至还要加班,下班后累得要死,就更没空闲时间去抓鱼、抓野兔了。

再加上那个时候是集体经济,在农村,除了流水港和小野沟,稍微大一点的水塘,都是属于集体财产的,大队里更是禁止捕鱼,只有到年底的时候,才会集体捕鱼,然后再按照每家的总工分,一般每家只有十几斤。

另外,在那个时候,队里规定每家每户锅不能有火,也不准烧,只要哪户人家开火冒烟了,都会有人来查,所以就算捉到了,也没法搞着吃,偷着用自己的办法搞,也没有油和调料,煮出来的鱼腥臭味浓一点,也不好吃。

看到这里,不知道多少人会感叹“往事不堪回首”,大家脑海中又会浮现出怎样的回忆,但活在当下,还是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吧~


找靓机科普君


当然会抓鱼吃,记得我们小的时候门前小河里的多的不得了。天气干旱时,河里的水少了,我们这些小孩子拿着木棒去河里砸鱼,一砸一个准,都是半斤到一斤的各种鱼,鲫鱼和马口鱼最多了,那时候捕鱼工具比较落后,都是用鱼叉,鱼篓,竹篮抓鱼,比较高级的就是鱼网了,他们是鱼获的最大赢家。那时的鱼味道比现在好吃,虽然没有什么油,吃鱼也只要中间段,鱼头鱼尾都不吃。

野兔,野鸡也很多,但只有内行的人才懂得用竹子做的捕兽工具才可以抓到,一般人抓不到。不过乡下人都说用工具抓野兽罪恶大,人家下山找吃的,你去没陷阱,没有用火铳打来的光明磊落,听见枪响还不跑愿它自己笨!想想好笑,是你你听见响声你来的及跑吗?童年回忆是美好的,生态也好,现在要回到以前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但愿有那么一天…



沙里金友


年轻人,你知道过去饿死过多少人吗?这个问题与那个典故惊人相似——何不食肉糜?



在西晋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奏报后大为不解,问大臣们:“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的问题。理论上,只要有树有草,人是不会饿死的。因为人是杂食性动物,吃草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确实有很多人饿死了,说明了什么?鱼?野鸡?野兔?还有这些东西吗!?草都没有了,才会饿死人。观音土听说过吧,有些地方只能吃土,然后就会死的更快。

说这些,年轻人可能没法理解,也不能怪你们。很多过去都不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我也不知道为啥不能说,反正就是不能说。算了,不说了,说多了发不出去。


社会主义小书童


我来说两句。农村人过去吃不饱,当然想抓鱼和野兔。不要说吃不饱,就是吃饱了还想抓鱼和野兔改善生活!但为什么多数人不去捕鱼和捉野兔?因为捕鱼和打猎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更不像文艺作品里那样诗意。

蒙古是大草原,古代蒙古人放牧为生;东北有山有水,古代满族人是渔猎民族;而长城以南大部分都是农耕的人民。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先民选择种田,而不是靠打猎和捕鱼为生?首先,在自然条件下鱼和猎物数量是很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食物的需要。其次,打猎和捕鱼需要技巧和运气,普通人是难以靠打猎和捕鱼为生的,做农民是养活一家人最有效率也最有保证的工作,渔民和猎人只是少数人。即使只有是少数人干,

捕鱼人打鱼,还是十网打鱼九网空;一个农闲时的猎人打了一天猎,也未必能逮到一只兔子,这里有很大偶然性。

大自然的产出是有限的,只有人工培育、种植和养殖,才能满足全社会的需要。如果不种植麦子,只靠采摘多数人吃不上面包馒头,如果不种植香菇,香菇也不会走到大众的餐桌。同样,鱼和野兔的数量相对人的需求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支撑很多人去捕鱼和打猎。

所谓的多,只是感觉上多,不是真正的多。新闻报道了几次美国枪杀案,我们就会觉得美国枪杀案非常多,其实在美国并不是很不安全。新闻报道飞机失事,让我们觉得坐飞机很不安全,其实飞机是很安全的。一个人外行人在河里看到几条鱼,就会觉得河里有很多,而一个内行人可能会觉得这里的鱼不够多,还不足以让他来围堰抽水捕鱼。

不是每个池塘都能养鱼的,那时农村没有自来水,得保证池塘吃水和用水的水质。即使是专门养鱼的池塘,鱼的数量也不能太多,太多了,鱼就会生病。现在大规模大密度的养殖,包括养鸡养鸭和养鱼养虾,是靠养殖技术的进步,也是靠抗生素的使用。

总而言之一句话,过去的生产力,包括人工种植和对自然的索取,都不能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精耕细作多产粮食,小孩可能会去钓鱼或者围堰戽水捕鱼。其实这也是千百年来农耕民族保持生态平衡和永续发展的一种妥协方式。如果大人们放弃了农活,竭泽而渔,烧山赶兔,那么不但粮食不够吃,而且野兔子和鱼都要绝种了。


龙久于池



看到这个题目,禁不住想说几句。别的地方不太清楚,就说我们哪里。我们村村边有条河叫治河,过去污染少,河里的鱼很多,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就是不到河里捉鱼打鱼吃,只听大人们说,河里有河神,到河里打鱼提虾,会触动河神,要遭殃的。到解放后,离村子不远,建立了一个兵工厂,厂子里的工人,大都是退伍军人,全囯各地到处都有,星期天,工人们出来钓鱼,村里人才知道,鱼肉好吃,才慢慢习惯吃起鱼肉来。

至于说兔子和野鸡,村里的人,还是捉着吃的,但农耕地区,猎枪少,捉个兔子和野鸡也不容易。往往是用套的方式和掏窝的方式,套的方式就是下套子,因为兔子走死道,只要跟准兔子的行踪,在兔子行走的路线上下套子,就可把兔子套住。而捉野鸡,一般用掏窝的方式,可得到野鸡蛋和正在下蛋的野鸡。过去,人们买不起肉,捉个兔子和野鸡,解解谗,想以此为生,是不行的。农耕地区不同于草原地区。

其实,过去农村爱捕捉的是獾,獾分几种,有猪獾、狗獾、狼獾,这样叫是因为它们的头,有的象猪,有的象狗,有的象狼。捕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也是下套,一种是用狗来捕捉。这里详细就不多讲了。獾肉是很香的,也比兔子和野鸡产肉率高。


春日之虎


不请自来,让我来给你说说!

不知道你说的过去指的到底是什么时候!大家都知道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特别大的灾荒,饿死了好多的人,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农村的人基本是没有吃的,好多都是吃草根,树根充饥,这时候山上基本都是光秃秃的,不要说鱼,野鸡,野兔了,基本不存在的! 到了80年代以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人民有了土地,当家做主,慢慢的温饱问题也就解决了!基本上没有吃不饱这种情况了【特别偏远的山区除外】

没有饭吃的人,主要是不努力的人,懒的人,俗话说的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努力的人,勤劳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有东西吃的,像那些懒的人,就算把野鸡,野兔放到他面前,他还是会饿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