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人生活漫談,看文人那些事兒「活動預告」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10月28日,《文心雅韻》的作者趙珩先生將在松間書院為聽眾奉上一場講座:

《文人生活漫談》

關於文人,素有 “八雅” 之說: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別有一番滋味。

趙珩先生幼承庭訓,家學淵源,工作中也多年浸淫於文化領域,因此關係,與不少前輩耆宿如啟功、王世襄、朱家溍等先生多有請益,對文人生活也有精細觀察。

此次講座,趙珩先生將結合諸多親身經歷或是親聞趣事,與我們探討文人生活背後的內涵與傳統。講座後,嘉賓還將為其講述文人生活的新書《文心雅韻》進行籤售。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文心雅韻》

報名參加活動

請掃描二維碼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文人生活漫談》

主講人:趙珩

下午2點30分

活動地點:天津市西青區迎水道延長線格調松間內松間書院(內設停車位)

注意事項:為保證活動質量,本活動將限定參加人數,報名人滿即止。請參加活動者提前15分鐘入場,講座開始10分鐘後不予進場。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像文人那樣生活

——評《文心雅韻》

這是一本從方方面面講述文人生活的書。講文人與畫,以明末文人畫為例,探討其尚未流於商品化時的特徵與價值;聊文人與戲,講述濤貝勒、侗五爺等文人令京劇名角程門立雪,實在是因為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極深;談文人與吃,提到清代畫家李瑞清酷愛吃蟹卻不畫蟹,戲劇家李漁偏執地認為食蟹必須用蒸的;論文人與收藏,彷彿作者就坐在你面前,向你繪聲繪色地講述馬寶山作為中間人,促成《遊春圖》交易的一波三折過程……

也許是因時間的距離而產生了美感,抑或是名氣與成就散發出光環,反正是在讀這本書時,內心會萌生出一種敬仰,也帶著些好奇:啊,那時的文人過的是這樣的生活!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但倘若細想,這生活又並非多麼遙不可及。書中寫到舊時的教授大都喜歡看京劇,西郊燕京和清華的教授趁著週末進城,到吉祥、廣和等幾家戲院看場戲,散戲後興致勃勃地一起在車站候車。而眼下別說京劇,即便是國外藝術團體的演出也一點兒都不新鮮,交通更是方便得很,哪還用等車呢。再比如書中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京劇名角華慧麟以一道蝦油雞待客,明明在盛夏時節,雞肉卻帶著冰涼涼的凍子,十分爽口,可當時的條件是不可能有冰箱的,這令客人們十分不解。這事放在當下自然就不難了,別說做肉凍,就是做冰塊也不在話下。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所以,書中有這樣的文字:“文人的口腹之慾沒有什麼特別的,幾乎與普通人別無二致。”要說這話,作者趙珩先生是很有發言權的,作為名門之後,書中記述的文人故事要麼是他的親身經歷,要麼是聽親歷者口述,可以說都是一手資料。那麼既然如今的物質和精神資源都極大豐富,過去文人的諸多生活細節變得並非遙不可及,再加上眼下教育的普及——“文人”這個詞是否可以適用於更廣泛的人群呢?換個角度來說,我們當下對舊時文人的敬仰是否應當視為一種迷思呢?

讓我們從《文心雅韻》這本書中對文人的定義來尋找答案吧——

在中國的文人是有別於一般大概念的“知識分子”的,與外國的文人也不盡相同,也就是說,除卻其各有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所長之外,另有多方面的文化素養,而這種文化素養的形成,既有賴於自身的文化積累,也來源於性靈和對人生的感悟。

原來,文人的知識絕不限於我們在學校和工作中學到的那些,更多需要自身積累,而這積累所得也不只是通常意義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內心對生命的感悟。書中講到文人有在新春開筆的習慣,聽著窗外的爆竹聲,在書齋中啟用一支新筆或一枚新印章,在彩箋上寫下“新歲大吉”或“萬事如意”之類的吉祥語,然後恣意書畫,這種雅趣與閒情令人著實羨慕;又談到張伯駒、張叔誠以及後來的啟功、周紹良等鑑賞家在觀賞文物時,都是凝神屏氣、肅穆萬分,將鑑賞的過程當作穿過時空的隧道與古人的交流,這種沉靜和安詳是今天的“尋寶”“鑑寶”節目中所缺失的……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所以,文人並不是普通人做得了,也不是普通人做不了的。當你被這本書字裡行間的人文情懷所打動時,有沒有想到,努力讓自己沉靜下來,也去好好感悟人生。這樣一來,即便做不了文人,只要用心去體驗,也不枉來這世上一遭。

《文心雅韻》簽名本百花微店限量上線

《文心雅韻》

更多好書

百花文藝

听文人生活漫谈,看文人那些事儿「活动预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