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到底有多重要?這裡有答案也有培養方法

01

昨天有一個媽媽問我,孩子特別不自信該怎麼辦?有什麼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己的書,希望我能推薦一下。我想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媽媽都比較關心的吧。我們都希望能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自信和不自信,其實就是自我評價的兩種結果。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是否有積極的心態,自我評價還會影響他的思維方式、情緒、希望以及人生目標,同時也影響到他的行為。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就是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自己相信的那個樣子。舉個例子,當一個自信的人遇到新的難題時,如果你相信你可以解決,那麼你接下來就回去尋找各種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往往會是真的解決了,又增加了自信,讓這個變的更自信。但如果是一個不自信的人,他覺得自己不行,沒能力解決,那就會想辦法逃避,想辦法證明自己真的解決不了,結果往往就是真的沒解決。會讓自己變的更加不自信。

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為什麼在生活中會慢慢的不一樣,有的孩子總是表現的很自信,而有些孩子總是表現出不自信。孩子的自我評價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寫到生兒並非一出生就又了認同的能力,他們是藉由觀察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來評斷自己的。當孩子學會說話,瞭解語言之後,語言信息就開始對他們的自我評價產生影響。孩子天生就容易相信別人,而且他們也沒有其它方式可以瞭解自己,所以就只能全盤接受這些來自似乎無所不知又無所不能的成人們的正面與負面的評價。

而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人,家人就是重要他人的典型,特別是童年和少年時期父母是最重要的。我們對待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會改變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更好或更糟。當然以後還會有老師,朋友,同學等等。原來,我們就是那個讓孩子變得自信的人,也是那個破壞孩子自信的人。

現在我們知道了,自我評價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那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從小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相信自己呢?我們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02

改變自己的言行,給孩子積極正面的評價。

讓孩子持續感受到我們對他的信任和信心。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對待他,包括我們的語言和行為。如果我們讓他感受到我們相信他,我們對他的評價都是積極的,鼓勵的,信任的,那麼他也會相信自己。我們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對他們的感受表示尊重和接納。我們需要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但應該無條件的接納他們所有的感受。因為感受沒有對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包括孩子也是。他就是他自己,不是我們,所以面對事情他會有自己的感受,當這些感受和我們不一樣時,不要去否定,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說孩子因為某件事兒傷心的哭了,你就說別哭了,這麼點小事有什麼好難過的。這樣說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沒事找事或者自己的傷心是錯誤的,不應該的。會讓他懷疑自己的感受,懷疑自己。也會更傷心。

給孩子機會和適當的權利,讓他自己做主,去體驗去嘗試。

當我們對孩子表現出信任時,他也就會相信自己。而信任要體現在行動上。比如說一個老闆信任一個員工,他就會把更多的事情交給那個員工去做,會給他更多的授權,讓他自己做決定,自己對結果負責。那我們信任孩子,就應該給孩子相應的權利,給他機會,讓他做主,讓他自己選擇,自己承擔相應的自然後果。我們不能去大包大攬,喜歡替孩子做事,替他拿主意,急於告訴他答案,告訴他更好的方法,這樣會讓他覺得,他不行,什麼都得靠爸爸媽媽,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依賴,而這種依賴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鼓勵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家庭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成家庭中的一員,邀請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建議。說的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他是受到尊重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是會受到尊重的行為。孩子從小身處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增加自信,而且還會善於思考。

改變孩子犯錯時我們的態度和懲罰方式。如果孩子犯錯誤了,我們通常會怎樣?批評,責怪,給孩子貼標籤下結論,發脾氣或者人為的給他懲罰。但這些方式往往並沒什麼明顯的效果。因為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與家長的對抗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省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而且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都做不好。


可事實上,成長就是體驗,嘗試,犯錯,進步的過程。失敗、錯誤都在所難免,而孩子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很多。所以當孩子犯錯誤時,做錯事情時,我們應該表示出我們的期望,我們可以告訴他彌補錯誤的方法,讓他變成解決問題的積極參與者,讓他覺得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糟糕的結果去變好。我們要鼓勵他的勇氣,鼓勵他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鼓勵他在失敗中總結自然,讓他感受到失敗或者犯錯並不可怕,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有價值的,可以讓自己下次做的更好。讓他感受到不管結果如何,自己都是值得相信的。

學會讚賞孩子。讚賞孩子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真實的自我評價。我們大部分人對待孩子,都是批評很快,表揚很慢,批評很多,讚賞很少。我們要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對於孩子表現好的行為及時的給予表揚,對於孩子有進步的地方就要狠狠的表揚,對於孩子經常做不好的事情,稍微改善一點就給予他讚賞。外界社會經常會告訴孩子他們做錯的地方,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他們做對的地方。

03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來自其他人的負面評價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評價,但不是所有會影響到他的人都能這樣。事實上很多人都不會,不會去考慮他的感受。那我們就得從小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他人的負面評價,如何看待自己的缺點。

敢於自黑自嘲,在家裡營造這樣的氛圍。我兒子長的很黑,我就笑他像個黑煤球,掉在碳堆裡估計都找不到。他會笑呵呵的說,黑煤球才好呢,黑夜就可以隱身了。他說我長的胖,我說那我應該所熬夜熬出黑眼圈就變成大熊貓了,那可是國寶啊。反正我們經常互相調侃也經常自損,所以他不會覺得別人說自己的缺點或者不好會怎麼樣。更不會覺得別人說一下,自己就真不好了。就沒自信了。

抓住具體時間,通過演示練習,告訴孩子,別人的嘲笑別人的不認同並不會改變什麼,影響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想法。比如說我兒子學輪滑,經常摔跤,他不會哭,有一天在路上滑他摔倒了,旁邊有個老奶奶和一個小孩就笑了,特別是那個小孩笑的有點誇張,他就哭了,而且很生氣的說以後不想滑了。後來過了一會兒平靜下來了,我就問他剛才為什麼生氣為什麼哭,有護具摔倒了並不痛啊,他說因為有人笑他了。我又問他,別人的笑會讓你疼嗎,他說不。我又問他別人的笑會讓你提高或降低輪滑技術嗎,他說不能。


我又說別人笑會讓你損失什麼嗎?他說沒有。我又說,嘴巴長在別人身上你能讓別人不要笑嗎?他說不能。那他們能讓你不要滑嗎,也不能。最後我說那你為什麼生氣呢,別人的笑對你沒有任何影響,而且別人笑不笑也不是你能決定的。每個人都有自由。他笑他的,你滑你的,摔倒了爬起來,不管他怎麼笑你仍然是你,可以站起來繼續,也可以生氣傷心,這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孩子的自信,就是這樣在我們的尊重、鼓勵和信任中建立起來的。家是培養自信最重要的地方,也是開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