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如何巧妙为商品“降库存”?

库存滞留是很多商家都在担心的问题,卖出去得到的是利润,卖不出去的都将转变为亏损。但是面对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多端,市场新产品的供过于求,谁都很难保证自己的产品一定会受市场欢迎。面对库存滞销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当往常的销售方式不在适用,产品在更新迭代的市场面前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需要打开思维另辟蹊径。

以小见大!如何巧妙为商品“降库存”?

一个事实是:和营销无关,产品自身缺乏竞争力。一个目的是:我们不是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不管怎么做,最终是为了盈利。一个思维转变是:如果产品吸引力不强,能否为产品降级,通过销售有竞争力的产品获得利润,这些利润可以弥补降级成本并且与销售原产品的所得利润相当?直白的说,就是通过卖其他产品的方式,获得的净利润符合出售原产品的预期价值。

实现这个目的,需要精心策划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这里举一个思维方法的例子以供参考。

一家文具店因进货过多和市场需求等问题导致一批水笔滞销。对于这种更新速度较快品,滞销越长时间,后期售出的可能性越小。为了解决水笔销售问题,老板想出了一个办法。

以小见大!如何巧妙为商品“降库存”?

通过生意关系,老板低价进了一批碗(批发价1元/个)和精美的遮阳伞(批发价5元/把),设计了一个抽奖活动,规定100%中奖。奖品为碗(内放30张券)、水笔(内放20张券)和遮阳伞(内放50张券),抽中碗和水笔免费拿走,抽中遮阳伞只需另外支付10元就可带走。

以小见大!如何巧妙为商品“降库存”?

图片源自网络

顾客对于免费的东西一般没有抵抗力,都会选择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商家是否盈利了?通过计算会发现,投入的总成本是碗和遮阳伞的进货价280元,而这场活动的总收入是遮阳伞的另付额500元,互相抵扣后,相当于这批水笔在不知不觉中卖出220元,巧妙降库存。

例子是个假设,其中包括产品本身、进货量、批发价等都是变量因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需要阐明的是这个活动中灵活的思维方法,将主产品作为引流产品,他产品作为盈利产品,设置特定的营销方法,最终达到获利的目标。

当下很多企业门店面临诸多引流、销售、盘活资本、转型等诸多问题,希望多种案例分享能够带来些许启发,需要更多案例可私信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