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董姝廈


二戰最初是由局部戰爭引起的,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大亂鬥

近代史上,全球共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分別是1914年—1918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39年—1945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這兩次戰爭都波及全球,但一戰實際範圍要小很多,主要是在歐洲大陸進行的。除了歐洲以外,其他大洲基本沒有參與其中,因此一戰也被稱之為“歐戰”。

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全球性戰爭了。整個歐洲、北非、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都被捲入其中,規模和損失遠超一戰。

其實二戰最初也是由一些局部戰爭引起的,最早打響二戰的是中國戰場。

1937年7月7日駐華北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於是日軍便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拉開。

(七七事變爆發後,第29軍將士從宛平城出發,奔赴盧溝橋前線)

在戰爭初期,由於中日兩國實力懸殊,國民政府相繼丟失了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大片國土。但此時的戰爭僅限於中日之間,英美雖然出於自身利益反對日本侵華,但是也不願意跟日本撕破臉,僅僅是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沒有采取任何地軍事幹預。而日本的盟友德國也曾出面調停過中日戰爭,但是由於國民政府實在無法接受日方的無理要求,導致德國調停最終失敗。

在日本侵華戰爭打了整整兩年之後,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世界公認的二戰序幕才正式來開。

不過此時中國和英法仍是各自為戰,而且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初,英法對德國也是“宣而不戰”,根本沒有對西線的德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英法彼時的小算盤是指望德國佔領波蘭之後繼續進攻蘇聯,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可萬萬沒想到,德國在拿下波蘭後揮師就把法國給滅了,只剩英國孤零零地一個人在西歐抵抗著德軍。

(德軍進駐巴黎,通過凱旋門)

在英國佬死扛了一年之後,1941年6月22日德國悍然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空前擴大化。這時在歐亞大陸兩端已經是打翻了天,但各個地區仍舊是各自為戰,各反法西斯國家還沒有聯合起來。

直到1941年12月7日凌晨,磕了藥的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幾乎端掉了美國整個太平洋艦隊。此次事件直接導致美國政府於次日對日本及其盟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宣戰。而日本、德國、意大利也隨即向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面爆發。

(電影《珍珠港》中,日本航母艦載機偷襲珍珠港畫面)

1942年1月1日 在美國的倡議下,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在華盛頓簽訂《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自此反法西斯陣營的實力開始超過法西斯國家。

美國的參戰對整個二戰走向影響巨大,在得知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中國國民政府才正式對日宣戰。沒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再到1941年年底,中日之間打了整整十年的戰爭,但兩國互相之間竟然一直沒有宣戰。

當然,沒有對日宣戰是國民政府在權衡利弊後作出的決定。國民政府擔心一旦對日宣戰,日本便可以交戰國的身份禁止各國對華運送軍事物資,中國的海防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日本。況且當時中國在日有大量僑民,若兩國宣戰,則日本可以隨便逮捕中國僑民,而國民政府卻沒有能力將僑民全部撤回,因此遲遲未向日本宣戰。

其實在七七事變爆發後,中日都沒有想到戰爭會打那麼長時間。日本的想法是速戰速決,通過軍事打擊,迫使國民政府承認偽滿洲國和華北五省自治,並與日本結盟。

但日本的要求國民政府是萬萬不能接受滴,於是戰事不斷地擴大,最終日本軍部決定全面侵華。但日本沒有想到的是,國民政府雖然在軍事上節節失敗,甚至連首都南京都丟了。從南京跑到武漢,再一路跑到重慶。可始終就是不答應日本的要求,因為分歧太大,中日兩國一直沒能媾和。

當然國民政府也很搞笑,由於沒有對日宣戰,在日本侵華戰爭全面打響後的近一年的時間裡,國民政府竟然繼續向日本支付著庚子賠款。直到聽聞美國對日宣戰,有了外援的國民政府才在1941年12月9日對日本宣戰。

而更有意思的,重慶國民政府在對日宣戰後,居然沒有獲得日本的回應!因為當時的日本府已經在南京扶植汪精衛建立了偽國民政府,並與之建交,而汪偽政權則立刻加入了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所謂的“友邦”。

所以日本人眼裡,汪精衛為首偽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中日兩國是盟國,日本怎麼可能向盟國宣戰呢?因此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沒有向中國宣戰!不過日本最後還是向國民政府投降了。

縱觀整個二戰,在1941年12月7日之前,各個戰場都是各自為戰,直到美國的參戰,各反法西斯國家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法西斯暴行。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期間,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開羅舉行會議,共同商討對日作戰問題)


千佛山車神


迄今為止,世界近代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大範圍的戰爭。如果說一戰的爆發存在著一定的偶然因素,那麼二戰純粹是蓄謀已久,是野心膨脹到無法抑制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二戰的關鍵詞是“貪婪”。

眾所周知,二戰全面爆發始於德國納粹。但在此前,東方的日本和亞平寧半島的意大利,早已吹響了前奏。其中,日本人在1931年侵佔了我國東北,意大利於1935年侵佔了埃塞俄比亞。

作為二戰罪魁的德國納粹,反而是步其後塵,自1938年才開始入侵鄰國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到1939年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

在德國納粹閃擊波蘭之前的數年間,是二戰的醞釀期。二戰之所以打起來,與英法美等大國在二戰醞釀期的應對失策有極大關係。

首先說日本。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英法美等大國採取了漠視態度,相當於縱容了他們;意大利侵佔埃塞俄比亞,他們同樣置之不理。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德國納粹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同樣採取了縱容態度。他們為了討好希特勒,甚至在捷克斯洛伐克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德國納粹私下籤訂了《慕尼黑協議》,出賣了捷克。

英法美的短視、猥瑣,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他們以為,希特勒們的欲壑是可以填滿的。可沒想到,希特勒的胃口大得很,他要的是整個世界。

於是,戰火燃燒到了家門口的英、法只好倉促應戰了。

如果他們當時的目光長遠一點,納粹德國的擴張不會那麼順利。

深受納粹德國之禍的英法,其實最應該反思。二戰的禍根,如果追究得長遠一點,其實正是他們種下的。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他們太貪婪了,對待戰敗的德國太苛刻了。這使得德國人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而希特勒的崛起,正是利用了這顆種子。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這個世界失去了正義和公平,一切都被貪婪所控制,那麼,你殺我、我殺你的戲碼就必然會不斷上演。

而希特勒最終的失敗,也正是貪婪所致。他太想控制整個世界了,而且要求快速達到這個目標。自從他下令開闢出了東西兩線戰場,他的失敗就已經註定了。


趣談秘史


二戰的爆發總的來說只有兩個矛盾關鍵點——德國和日本(意大利這個搞笑國家可以忽略不計)。從根源上講,德國和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相同,但又有一些不同,接下來我就從這兩個關鍵點來講一下二戰是怎樣發生的?


德國

德國的矛盾源自一戰,主要是德國與英法兩國之間的矛盾。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但說實話德國輸的並不服氣。德國戰敗並不是因為打不過英法,而是由於德國內部爆發了革命,德國政府不得已才選擇了投降。



可是作為戰勝國的英法一點都不客氣,不僅剝奪了德國大面積的領土,還索取了鉅額的賠償,更是對德國採取了各種各樣的限制措施。德國人民推翻皇權,選擇投降,可不是讓你英法任意欺負的!德國如何不憤怒!


一戰後的德國民眾迫切希望國家再一次強盛起來。希特勒利用了民眾的這一心理,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不得不承認的是德國確實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確實逐漸強盛了起來。



英法看到德國變強肯定不願意,就想盡各種辦法進行阻撓。強盛起來的德國自然要跟英法算算賬了,當初你就這麼欺負我,現在還想欺負我,我能饒得了你,新仇舊恨一起算!

日本

日本也是一個新興的強國,但日本的國土過於狹小,資源極度匱乏,要想進一步發展必然要向外擴張。日本最先選擇的目標就是中國,早在德國之前,日本就已經開始侵略中國。因為日本沒有觸碰到列強的利益,英法美等國也就默許了日本的做法。



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個矛盾之間並沒有聯繫,那麼這兩個局部戰爭又是如何演變成世界範圍的大戰呢?

沒有聯繫只是表面上的現象,其實這兩個矛盾點的根本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新興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挑戰現有秩序,妄圖建立一個新秩序!從這方面來看,這兩個矛盾點是不是就有聯繫了呢?


在歐洲戰場,德國追著英法一頓狂揍,德國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時候美國自然不願意看到歐洲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那他自然會與英法站在一起對付德國(本質還是利益原因)。



日本吞噬了中國大片領土後仍然不滿足,但是再擴張就必然會觸碰老牌強國的利益。不過對於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來說,哪會管這些,加上英法在歐洲自顧不暇,它當然也想著分一杯羹了。



蘇聯最初與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本是仇敵,甚至還與德國一道瓜分了波蘭,如果不是希特勒太喪心病狂,蘇聯絕不會如此輕易加入反德陣營。



事情發展到這裡就一目瞭然了,德國與英法美蘇有矛盾,日本與中英法美有矛盾,那麼本著敵人的二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兩個基本矛盾點徹底演化成了兩個陣營的矛盾,戰爭也就演變成了全球性的戰爭!



多說幾句,在二戰中,我覺得中國是最無辜的!英法美蘇等國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一些美化了!但不管怎樣,日德惡魔般的行徑是絕對不能為人類所容忍的!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學齋


二戰時期德國、意大利、日本作為法西斯陣營率先挑起了戰爭,從而開始了一場世界範圍的戰鬥。而在亞洲戰場這塊,中國作為了日本的主要進攻國,那麼為什麼日本會把目標首先放在中國呢?

從歷史原因上來看,中國自從清朝後期開始就不斷地衰弱下去,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一直處於被西方列強打壓的一個局面。

無論是八國聯軍清華還是甲午中日戰爭,都讓日本認識到中國已經衰弱不堪了。

另外一個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物產豐富,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礦產資源都是日本無法比較的。當時日本由於工業化不斷加快,國內的矛盾也是日子尖銳。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只能進行對外掠奪,特別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以後,日本獲得了東北的相關利益以後,就已經開始認識到中國是一塊寶地。

所以1931年日本率先打動了九一八戰爭,然後扶持傅儀建立偽滿洲政權,其根本目的就是對中國進行蟬食,企圖一步一步瓜分中國。

日本本來打算三個月征服中國,但是卻沒有想到這一行為引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愛國熱情高漲。日本最終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甚至還在1945年8月15投降,雖然這其中少不了美國的力量,但是日本戰敗是一個必然的事件。

幾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已經不承認當初的罪行,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時刻警惕。


小刺奇聞錄


“二戰”的本質是新的政治形式對舊政治形式的戰爭。

“一戰”後,當時的傳統強國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像美國這樣不依靠殖民而依靠貿易的新資本主義,德國這樣靠納粹統治效率驚人的法西斯,蘇聯這樣靠信仰凝聚人心的共產主義,都在積極爭取自己的影響力。

他們在誕生的一刻起,就註定要改變舊的世界。

美國要實現公理,蘇聯要解放全人類,納粹德國要爭取生存空間,都註定他們不會長久蟄伏。




這三種勢力都不但不滿足自己在舊世界裡的地位,而且相互敵視,導致各種矛盾激化,戰爭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但相對而言,美國已得到世界承認,國力強大,即便平穩發展,稱霸全球也指日可待;蘇聯的共產主義天然是西方資本主義的防範重點,只能矇頭搞發展,戰略方向為防禦;只有德國地處老牌帝國中間,一戰後又受盡盤剝,想要發展就只能靠爭奪,自身又沒有蘇聯那麼另類,最具備發動戰爭的潛力,再加上深受一戰之苦的歐洲強國對戰爭的畏懼,種種因素共同推動人類一步步滑向了戰爭的泥潭。


川陀人


關於二戰產生的原因,分析的文章很多,見仁見智。愚從不喜歡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談,說些個人見解吧。

二戰之所以會在一戰結束後,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裡發生,首先是國際大環境使然。也就是說,當時的國際社會,毫無國際秩序的理念,惟有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結果。本來美國的威爾遜總統,加入一戰,說是為了“進行一場消滅所有戰爭的戰爭”,並創立了“國聯”,妄想以此來維護世界和平(換句話,叫維護霸權),不料英、法等,忙著要瓜分奧匈,勒索德國,十分反感美國佬這個“霸權主義”,而美國自己呢,也是一邊倒,反對威爾遜多管閒事,結果美國,自棄於“國際聯盟”之外,讓威爾遜黑老大的夢想落空,於是,英、法這二個老流氓,便當上了“國聯”老大,對德國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不只是希特勒,就是普通德國人,都是憤憤不平呢!

二戰主要是日、德二國,在世界的東西方挑起的。日本國土狹小,自一八五三年,被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裡,一腳踹開國門後,經過“明治維新”,隨著國力的提升,心態爆棚,再不滿足於它的彈丸諸島,幾十年來,其實一直在侵略。特別是一戰作為損失最少的戰勝國,其“慣性”,自然剎不住車,同德國佬,可以說,“不謀而合”是歷史的必然。而德國,雖然一戰損失甚巨,似乎抬不起頭了,但崛起的希特勒,“順應”民意,同時施展智慧,一邊從猶太人那裡,掠得巨大財富,一邊從美國佬那裡,謀得鉅額貨款,加上了得的國民素質,一個戰敗國,競在一片廢墟上,短短的數年間,國力,不降反升,發展速度,竟遠超英法諸國!而所遭受的恥辱,隨著信心重回,心態膨脹,當然“血債要用血來還”了!再說國際上又沒有一個有效的制約,於是二戰,便由這二個不安份的主發動,在世界人民還沒因一戰,歇得一口氣的時候,就迅速爆發了。

無論德國,還是日本,不安份不是天生的,其實都各有其原因。

在這裡,愚要說的是,儘管今日的世界,依然很不太平,但都只是小打小鬧,且長時存在,難於滅絕。因為有了聯合國,所以不管有那麼一族,唯恐天下不亂,常常叫囂什麼第三次世界大戰,對不起,這種世界規模的大戰,恐怕是求不到了!


用戶2633600175


第一、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實際上是一場分贓大會,英美法的貪婪和苛刻在日耳曼民族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法國元帥福熙曾說:“所謂的德國投降書不過是一份二十年的停戰協議!”

第二、1929—1933年由美國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當時美國靠羅斯福新政來抵禦危機,英國和法國則依靠對殖民地的掠奪來轉嫁危機,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他們還可以利用賠款來挽救本國的經濟,可是德國,日本,意大利等資本主義發展並不完善的國家就沒有這麼多的實力來對抗危機了,尤其德國還要支付天價賠款,於是德意日等國為了應對危機,開始大力發展軍工,瘋狂備戰,開始對外擴張。



第三、德國全國財富將近百分之七十掌握在猶太人手中。所以希特勒向本就對凡爾賽合約充滿仇恨的德國民眾鼓吹大民族主義,屠殺猶太人,搶奪猶太人的財富,在希特勒的帶領之下日耳曼民族戰爭情緒日益高漲。並於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隨後英法於9月3日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簡而言之,經濟危機席捲全球逼迫新興資本主義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再加上新老資本主義之間為爭奪各自利益大打出手,於是二戰就這樣打起來了。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Julie略略略


一戰之後,原有的歐洲版圖被“碎片化”,幾大傳統帝國解體,如奧匈、德意志、奧斯曼、俄羅斯帝國,按照“民族自決”原則,這幾個帝國被宰割,生生造出了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等一批新歐洲國家。土耳其徹底退出歐洲、奧匈帝國被肢解成了小國,沙俄西部損失了大片土地。

德國雖然在凡爾賽體系中也被嚴重削弱,但包括東普魯士在內的領土基本上得到了保留,不像二戰之後那樣被徹底肢解,只是它被限制的死死的,軍事、經濟、政治處處受限,還要承擔鉅額的賠款,漸漸地,德國老百姓不幹了,然後國內就不穩定,德國政府也很脆弱,內閣連著倒臺,加之後來的經濟大蕭條,德國就更混亂了。

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其他國家呢?美國回美洲“光榮孤立”去了,日本對歐洲事務不感興趣,意大利本身建立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還想著要砸了這個凡爾賽體系,英國作為“歐洲均勢”的維護者,不願意法國太強,希望德國能稍微強大點來制衡法國,所以對德國希特勒的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則放任。而法國呢,他的人口只有德國的一半多點,到了1930年代以後更不如德國,眼瞅著其他幾個強權根本不管德國的事兒,法國人只好自己縮回去挖起了“馬奇諾防線”。

希特勒強大起來之後,搬出了“民族自決”,在奧地利發起了“民主公投”,最終奧地利人選擇加入了德國,這符合凡爾賽體系原則,英法等國沒法阻止,當捷克的蘇臺德地區併入德國時,英法還是沒有阻止,甚至還搞了個“慕尼黑”陰謀,一味地滿足希特勒的胃口,最終捷克整體被德國控制,英法已經沒有辦法阻止了。而蘇聯呢,作為一戰後被嚴重削弱的國家,對於英法也並不信任,最終選擇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密謀一定時候瓜分東歐,這樣能夠制約德國的東方力量就沒有了。

此時,擺在英法面前的是很頭疼的問題,法國周圍形成了三個法西斯大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處境很不妙,而英國出於道義和理念,必須支持法國,但是英法此時已經沒有能力阻止德國做任何事情,最終一步一步,綏靖政策發展到最後就是“隨德國去吧,愛幹嘛幹嘛”。這樣制約德國行動的西方力量也沒了。

最終,希特勒的行動已經完全不受限制了,他的首要目標選定波蘭,因為波蘭建國就是基於原德意志、沙皇俄國的領土基礎,希特勒認為波蘭人拿走了應該屬於德國人的土地,而且英法此時也無法限制德國,當波蘭戰役爆發後,英法雖然對德宣戰,但是出現了“奇怪靜坐”戰爭,此時英法還想著滿足德國的最後一次“聲稱的領土要求”,來實現和平,最終波蘭被攻陷,德國西部還是陽光燦爛。

結果之後,德國在東歐收了一幫小弟,軸心國勢力大增,面對英法的懦弱,連意大利也後來向法國發起了進攻,在波蘭的勝利也極大的刺激了希特勒的領土野心,僅僅過了大半年,他便向整個西歐下手,短短個把月,西歐淪陷、法國投降,英國苦撐,而隨後希特勒帶著一幫軸心國軍隊便開向了蘇聯,從此歐洲全部陷入戰火。


雲中史記


二戰別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個法西斯的主要國家和其他幾個隨從國發起的。其實就是法西斯國家和反法西斯國家之間的大規模的戰爭。戰爭波及的範圍很廣,歐洲到亞洲,大西洋到太平洋,多達61個國家,20多億人被捲入戰爭。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世界戰爭了。

那麼二戰發生的主要原有以下四點:

第一:經濟的危機,股市的崩盤。在1929年的10月,美國華爾街證劵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殃及了整個資本主義,華爾街的交易所出現了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使得美國的經濟陷入絕境,然後一次全球性的的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第二:法西斯的誕生。法西斯的專政最開始來自意大利,由於經濟的危機導致西方國家動亂,然後法西斯的發展就變成了惡性的。然後德國的納粹黨就發展成為第一的大黨,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3月便通過《授權法》,隨後一系列的法西斯法案出籠。希特勒更是大力發展軍隊,法西斯的惡性在一次的深入。

這是在歐洲,來到亞洲的日本也是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成了和德國一個戰線的隊友。特別是日本帶頭髮動的侵略戰爭。以及後來的天皇機構,同時也是大力發展軍隊,進一步的發動侵略戰爭。

第三:一戰的留下的病根。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但是帝國主義的矛盾並沒有解決,反而是拉起了更多的仇恨,特別是在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這裡最不滿意就是當初德國簽訂的《凡爾賽合約》。

第四:綏靖政策對法西斯的縱容。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多地開始陷入戰爭,日本侵華,當時的中國求救國聯,但是並沒有得到什麼回應,反而是那些西方國家對這些法西斯國家的縱容,祈求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和平。其中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西班牙的內戰,德國入侵併吞了奧地利,以及慕尼黑陰謀都是進一步加快了二戰的爆發。

其實二戰是遲早要發生的,其中有太多的矛盾需要解決,但是反法西斯人們是不甘失敗的,也正是他們的英勇戰鬥才讓這法西斯的國家沒有得逞!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誌是納粹德國閃擊波蘭,關於世界性經濟危機和國際大環境的因素,許多答友已透徹分析,不再贅述。就從軍事角度闡述一下“二戰”打起來的直接導火索,即《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剝奪和希特勒拓展“生存空間”的日爾曼帝國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1919年6月在法國凡爾賽宮簽定《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共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德國必須承認波蘭獨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不合並),割讓領土給法國、丹麥、立陶宛、比利時等,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和12.5%的人口,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還有國防軍不得超過10萬、不得再設總參謀部等苛刻條款,對德國來說是非常屈辱的,也必然極大刺激德國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強烈的報復思想。

無怪乎法軍總司令福煦將軍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從1919到1939,福煦將軍一語成讖。



希特勒的納粹黨正是利用德國各階層的普遍心懷怨恨,從一個小黨一躍成為執政黨,攫取權力的希特勒開始醞釀收復失地,拓展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建立橫跨亞歐大陸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整軍經武,一步步軍事冒險。

第一步,武裝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法國沒有明確反應,希特勒賭贏第一次,事後他回憶說,如果法國出兵,他肯定要撤回德軍。

第二步,吞併奧地利,讓同宗的700萬日耳曼人加入第三帝國陣營,這已經是公然破壞《凡爾賽和約》,英法仍然無動於衷,寄希望於納粹德國與蘇聯碰撞。

第三步,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將住有300萬日爾曼人的蘇臺德區劃歸德國,捷克不從,英法推行綏靖主義政策,希望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實現“禍水東引”,強迫捷克屈服,最終希特勒不僅吞併了蘇臺德區,還順便全部佔領捷克。



在慕尼黑會議上,希特勒信誓旦旦保證“這是最後一次領土要求”,英法反正也信了。

第四步,希特勒再次對波蘭提出領土要求,交換但澤走廊,將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連成一體,波蘭拒絕,希特勒發出最後通牒,波蘭自恃是英法承諾保護國,仍然嚴辭拒絕。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不宣而戰,進攻波蘭;而英法再也沒有退路,同時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