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艺设自媒体


最近两年时间,我开始大量读书,快的时候一天一本书,外加一篇8000左右的讲书稿,因为加入讲书的行列,所以也认识了很多爱读书人,所以,我就从自己和周边读书人的收获,来讲一讲这个话题。


1、经常看书的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不需要问,一听就能马上听出来。我曾经和一个博士生导师在篝火旁闲聊,寥寥几句话就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让我觉得自愧不如,超大的知识量,无论我提到什么问题,他都总能讲出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来,就连讲个笑话,都是有含金量的。

我有时候会参加一些商务上的聚会,席间发言后,经常有朋友私下和我说,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一听就知道我有知识底蕴(当然不是自夸哈,我自己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但是我相信一点,一个人有没有知识和涵养,是很容易暴露的。)


就像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东西让人对你保持兴趣,那美貌也就是五分钟的事。”


2、经常看书的人,内心更丰富和安定。

我认识了一些自由职业者,他们靠读书和写作获得收入,我自己这两年也加入了自由职业的行列,读书成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我日常的生活画面,就是每天看书、写稿,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比起那些上班族,我读书写作的时间并不会比他们上班短,就是这样独自一个人的日复一日,虽然偶尔会觉得有些孤单,但我从不觉得孤独。


有书为伴,讲书为乐,我认识了大量的作者和老师,他们用文字和我交流,有时候我在读到一段文字时,像遇到久违的朋友或者心仪的恋人一样惊喜地拍桌子,有时候我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有时我就觉得作者就在我眼前作者和我促膝交谈,他们的才华和思想让我感动,我真心觉得快乐,内心满是安宁。


陈道明在给江一燕的序中写道: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正是书中能给到的力量。


3、经常看书的人,生活充满情趣和诗意。

常常有人说,生活只是苟且,哪来的诗和远方。但我在很多人身上,看到了诗意。


我喜欢和读书的人打交道,所以时不时会面基一些书友。其中就有这样一位书友,他从高中起就喜欢和研究宋词,几乎每一首宋词他都能倒背如流,而且每一首词他都能写出6000多字的赏析来。他的造诣还体现在,他重新构建了一套宋词美学体系,是他多年的潜学之后的创新。有一次我们在星巴克的椅子上,他打开电脑就开始跟我讲他最喜欢的几首词,并做了PPT,设置了背景音乐,我在那一个多小时,就完全沉浸在他的解读中,真的很舒服。


五月笙:微信读书签约讲书人,有书、新世相等平台签约作者。
持续分享「独特思考」「读书方法」「高效工具」
关注我,用心解读好书,用阅读赋能成长。

五月笙宝宝


以我自己为例,在两三年前我不爱看书,基本是一年读不了几本书,但近两年养成习惯后,坚持天天看书,每年读两三百本书。个人认为,明显有三个区别:

第一,知识面的扩大

读书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好像没有什么知识你是不能学的,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做研究,仅仅是为了达到“了解”、“知晓”、“略微掌握”的程度,基本上在某个领域读上十几本书就略有了解了。

但更关键的是,读多了发现知识的关联性,比如你读了艺术、音乐的书,潜移默化的你发现你的文学修养也提升了,因为不同领域的知识本身就是关联起来的,你的知识面的扩大程度会指数型增长、爆炸式成长。

第二,思考能力的加深

经常读书的人都会很“纠结”,这种纠结在于不同书籍、不同作者和自己的思想观点之间的碰撞、焦灼。因为每本书都是一个体系,都是在非常系统的阐述一个中心思想。

而100本书就是相当于100个人在你面前叽里呱啦的说他们的观点、思想是多么多么的好。所以,经常读书的人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独立做判断的能力,这是必须的。

第三,气质的提升

要说读100本书能改变你的气质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读上1000本都不一定能让你发生大的改变,但你会隐约感觉到你自己的变化,甚至你周围的人也会感觉到你好像和以前有了一些气质方面的提升,而这些提升和改变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所以,经常读书、坚持读书,一定会有好的影响。比如埃隆·马斯克曾经就每天读书10个小时,而且是纯读书时间,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特斯拉和Space X。

我是千城,2017年读了317本书,2018年目标400本,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也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千城Slash


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区别是很明显的,小编先就以下五方面来阐述一下:

一是在气质和举止上就有明显的分别。经常看书的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雍容和从容,那种宠辱不惊、气定神闲、内有乾坤的态度是不看书的人表露不出来的。

二是知识和见识上有很大区别。经常看书的人学识渊博,谈吐幽默风趣,能够引经据典,知道的事情也多,就像一个无穷的宝藏,和人交流起来,大家都喜欢听他来说,听他来讲。不看书的人积累的知识必然不多,视野也比较狭窄,见识也比较短浅,关心的往往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交往起来,约略应该算是一个面目可憎、内容乏味的人。何况现在是一个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读书怎么能够跟得上时代呢?

三是交际层次有很大区别。经常看书的人,因为自身自带气场,所以能够交到很多高层次的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样的道理。而不看书的人,朋友也都是自己这一圈层的、这一层次的,所以说互相之间影响必然是负面的东西比较多。

四是胸襟和雅量不同。经常看书的人,胸怀比较广博,因为经常看书就善于思考、善于内省,同时也会了解很多的人不同的想法,所以对大家都有宽容之心、慈悲之心,能够善于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同时自己遇到困惑的时候,也能从别人的经验上汲取到积极正向的力量,从而能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不看书的人,视野相对狭窄,所以遇到困境,往往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那一个,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同时也不能够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价值批判,会轻易指责别人,无法容人。

五是对后代的影响不同。经常看书的人能够带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很难想象,一个经常喜欢玩乐的人,他的孩子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有出息的人,所以说上行下效的道理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孟母三迁的道理告诉我们,环境和邻人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影响很大的,更何况是为人父母呢?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有出息,自己首先要做一个经常看书的人、爱学习的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标杆。


冰珊醉红楼


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和我们说过一句话:“当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可以选择看书,因为里面的东西会刻在你的气质里。”经常看书和不看书的人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

一、从气质上来说

迈克尔-柯蒂斯的电影《卡萨布兰卡》里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读书多的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会相对平和,读的书越多,越是知道知识浩瀚无边,他们尊重每一个人,时常抱着谦逊的心态,不会因为自己对事物的一知半解而沾沾自喜,也不会轻易与他人争执。所以人们常爱说,他身上有着浓重的书香气,就是说气质的不同。

二、从思想上来说

多读书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细腻、缜密。经常看书的人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事物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容易被他人左右。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敏捷,有着无限的潜力。

三、从能力上来说

爱读书的人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想较不读书的人更高一些。不断学习和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的来说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放下手机,多读书吧。


——END——

你最喜欢看的书是哪本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腹中有诗气自华。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嗜书的人,多追求精神享受,漫卷诗书喜若狂,一本在手,万事无忧。

人人都应读点书,社会上有许多人心浮气躁,想的多做的少,因为读的书少。

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心平气和地读看下去,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外表是一样滴,内心却不同。

同样看到伟大的长城,小伙伴们都激动万分。

读书的人高呼一句:长城,巨龙,一半在地上,一半飞上天。

不读书的人高呼一句:长城,真TM长。


七色花666


认识两个小姑娘,一个今年才读小学一年级,一个今年读小学六年级,都是典型的小书虫。小书虫的表现就是当别的孩子因为怕写作业被家长追着跑的时候,这两个小姑娘用了别人几分之一的时间就做完教师有家庭作业,然后开始看书!看书!看书!

这两个喜欢看书的小姑娘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先来说说那位一年级的小姑娘,课堂上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百字的“看图写话”,在她的笔下,风会舞蹈,雨会唱歌,树叶儿会说话。是在课堂上写的,不是在家长的指导下写了交给老师的。以至于她的语文老师在她的田字格给批语:你咋这么会写作文呢?并且给了五颗星的评价。是书给了她滋养,也是书教会了她怎么讲故事。仅仅是一年级,她就把她的同学拉下了一大段啦。

另一位六年级的小姑娘,同样是爱读书,同样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老师说她的作文深度已经超过很多中学生了。她妈妈是语文老师,但并不教她,自她从幼儿园起,我就看着她妈妈带她去书店,把她一个人扔书店里看书一看就半天,等她妈妈在外面办完事再回来接她。她仍旧在原地,都不挪窝的。小小的年纪,看的书早已超过了很多大人。所以她的老师说他们学校的学生作文没有超过她的深度的,她也从来不需要她妈妈给她讲作文。

小孩子喜欢看书,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在读书上就不再需要父母操心了。

至于大人喜欢看书,引用那句早就被人说烂了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的人跟不读书的人一看就不一样。你读过的书,就像你吃下去的饭和菜,变成了营养,长在你的每一个细胞里,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你。一个与不读书的人不一样的你。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有书君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还不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答:我们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如此回答真是让人惊艳。也许,这就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所在吧。

有人说高考前是人生中知识储备最巅峰的时期,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说得了英语,念得了古文,求得了数列,绘得出圆锥……现在呢?不要说主动去接纳新的知识,甚至连看“闲书”的时间也没有,业余爱好除了玩手机,至于其他完全废人一个。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区别、拉开了差距。而经常看书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的区别呢?

1. 用专业性的书来会增加自己成功的几率

当年,有书君和一个爱穿米色风衣的学长在一个写字楼里上班,下班后时常前后脚走进地铁站,坐地铁二号线回到住所。对于他关注始于我无论什么时候在地铁里碰见他,他都是在认真的看书。一进入地铁车厢,就会掏出他那本复习托福的“红宝书”,而在大部分没有座位的时候,他会挤在人群中戴着耳机练习听力,并不时的翻开书看一眼,嘴里嘟囔着单词,旁诺无人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拥挤的车厢里,托福boy的定力实在令人惊叹,一路上不管有多少人上车下车,无论车厢多么摇晃,他都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注意力的集中。有书君当时就想,在地铁上都能这样好好看书的人,回到家会奋发成什么模样。这样的人,一定能成事儿。

果不其然,不知从哪天起,就再也看不到托福boy的身影了。午间吃饭和写字楼里的其他朋友闲聊才知道,他已经拿到了纽约某商学院的offer去读MBA了。

地铁二号线对他而言,不仅链接了他和他的梦想,也连接了他和未来更开阔的人生。而对于缺乏态度和定力的我们普通人来说,地铁二号线不过是一种回家的交通工具。

所以,经常看书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信念和力量,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抱怨周遭的一切不尽如人意,你需要做的只是先去多读书,积淀完成而后爆发,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 用“闲书”来修饰自己的样貌

王小波的外貌被公认为是“丑”的,甚至他本人也经常拿这一点来自嘲。而大家都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有趣!他的有趣便是来自于孜孜不倦的阅读,王小波说:“作为一个有趣的人,我当然不会放弃阅读这种获得有趣的机会。”他用自己酷爱阅读的人生证明了那句日后的颇为“网红”话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人们不但不会觉得他丑,反而会觉得他很可爱啊!

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在格局的博大。有书君所说的经常看书,不一定都是专业知识,只要是让你觉得美的东西,都可以涉猎。比如紫砂或者国画,任何美的东西,都会让你得到升华。

经常看书的人,对于生活,少了很多往日的戾气,不再逞强逗狠。对于工作,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很多方法。对于身边的人,多了宽容和感恩,少了计较和怨恨。不看书的人,口中说出的、心里惦记的,都是些没有营养的闲篇儿,张家长李家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终归是个缺乏精神立场的流浪儿。

至于经常看书究竟会不会使你变美,试着去读一读再说咯!


有书快看


也曾看过这么一段话:“以貌取人,绝对科学。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声线,真诚虚伪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

简单的说,经常看书的人,举止间散发出一种儒雅、一种修养,是善良、是博爱、是大气。不看书的人,举止间透漏的是势力,是庸俗,是猥琐。

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看看书吧。


五品书苑


经常读书的人未必真会读书!

我们中国人考虑问题都要学会一体两面,经常看书的话就要看“经常”这个度是多少,完全不看书和看太多书都是不可取的。我谈谈我个人的读书心得:


开卷未必有益

很多人制定读书计划,一个月要读多少本书,一年要读多少本书,这种人不会有太大出息,为什么?因为他就是个读书机器,看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书不是为了让人觉得你读了很多书,也不是为了所谓充实感,这些都是自欺欺人。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你当下没有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读相关的书,你是做财务的,你拼命去读营销的书,除了浪费生命之外,还能说什么。

学习大于读书

学习包含学和习,习就是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但不一定是通过书本,当然书本更成体系,但书本也有个不好地方,废话太多,特别是西方所谓的知识,分科别类,注重概念和区别,一大堆无用的废话,干货和启发性不足。

《论语》开篇其实讲了读书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就要去实践,这也是人生快事,是一种成就感。你当下遇到什么问题,你就应该读这些方面的书,学一点立即做一点。而不是说什么都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做什么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经常读的只有一种书——经典

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读经典,要学到精髓,要学到做到。作为中国人中的知识分子,一定要读《四书五经》,除此之外,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西方大师经典著作,比如营销学有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心理学有佛洛依德《梦的解析》、传播学有《整合营销传播》。其他杂书,不知名的作者的书也可以读,但不是真正意义的读书,而是只能作为一种娱乐消遣。

读书只有一种读法——精读

很多人说有些书要泛读,拓展知识面。这种人其实是贪得无厌的人,除了卖弄下知识和文采,别无它用。读书只有一种方法,那就精读。读书不是读一篇,而是读到你能熟练应用为止,读书也不是纯粹翻书,更要查阅,比如《易经》就不是读的,而是查的,你生活和工作到达的阶段对应它哪一个卦象,然后看看它说了什么,就像查字典。所以,生活中或工作上看到不懂的问题,立马翻一下经典著作或者专家观点。看到书上有些理解不了的,立马网络搜索,细做笔记。自己工作中对书本上某些句子特别有感悟,赶紧标记,写心得。我们读书要学习曾国藩,一页没看完没看懂,绝对不看下一页。


上木木说


看书这件事重要吗?重要。但它并没有重要到时时刻刻都需要强调,看书少或不看书就有什么大逆不道不可原谅的程度。

书,当然是好东西。首先书写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尽管世界上烂书为数不少而且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但总体来说经典书目可让人受益的书还是多如牛毛。一个人,或者很多人,总结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教训,整理出文字最后装订成一本书。读者不需要想他们当面请教,只需要几十块钱并付出时间,就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看法,这是一件多么合算的事情。

阅读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现在这个智能手机引发的碎片化时代,却变得有些奢侈。当然用手机也可以看书,而且碎片化时间里读一些手机短文也会有收益,想一下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我们的碎片化时间用来干什么我们根本意识不到。

但读书这件事可以提醒,但不能过分强调。读过书的人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拿读书这件事为自己做装饰,读书把自己读坏的也大有人在。其实读书不在于读了多少,而是领会了多少。反过来不怎么看书却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可能足够有悟性,很多经验的习得是靠自己实践摸索,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本就无可厚非。

至于读过书显得有学问,发个朋友圈都不一样,看到美景都会发出一句合适的唐诗,而读书少的人缺乏这样的雅致,这样的比较也没有太大必要。多读书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夸自己学问有多大,而是为了内心的充盈,这是自己的需要,而非读完到处去显耀,如果那样做反而是把书读小了。

昨天还见到一篇文章,一个书呆子具有买书强迫症,家里书柜上的书沉到木地板都快承受不住,他还是控制不住要买买买,但买的多读的少,想找某一本书也非常困难,不知道自己放到了哪里。这样的所谓读书人,一点都不值得羡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