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蘇軾、劉洪彪、張旭光作品為例,手把手教你書法如何“造眼”!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關於書法"字眼"說,古人論述不多,通俗地理解就是——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創作者特意營造的最為吸引眼球之處,往往也是作者最為得意之處。

例如下圖劉洪彪先生草書“中”字位置就是一個精彩的“字眼”。

以蘇軾、劉洪彪、張旭光作品為例,手把手教你書法如何“造眼”!

“字眼”如何營造呢?

一般是在一幅作品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通過巨大的疏密對比反差,以形成大片空間布白,相當於在密室當中開了一扇窗戶(窗戶是建築的眼睛),不至於形成擁塞之感。

古代經典之作中有無字眼呢?有的!

例如,下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後半部“銜紙”二字,就是一個經典的“字眼”,異常絕妙!

以蘇軾、劉洪彪、張旭光作品為例,手把手教你書法如何“造眼”!

通常來說,有“字眼”的作品,才有神采,才有品味,不至於過於平淡。但一篇作品中不要安排太多,多了就不成為“字眼”,沒有了主次與重點。

如下圖張旭光先生草書“啼”字位置也是一個精彩的“字眼”。

以蘇軾、劉洪彪、張旭光作品為例,手把手教你書法如何“造眼”!

傳說中的書法“造眼”,就這麼回事,各位書友學會了嗎?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