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行了,富士康也跟著遭殃!

10月以來,蘋果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10月3日,蘋果股價創下232.74美元的歷史高位,市值更是超過1.1萬億美元,此後便一路下挫。截止11月21日,股價報176.78美元,期間累計跌幅高達22.65%,市值較最高時已經縮水265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就是1.83萬億。不到2個月時間,蘋果跌沒了2.5個貴州茅臺。

蘋果不行了,富士康也跟著遭殃!

這樣的股價表現,也主要是最新業績不及市場預期。另外,蘋果自己作出的業績展望令人失望,而且這家科技巨頭還已決定停止提供iPhone銷售量數據。同時,IDC發佈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數據,華為再次超蘋果。

蘋果似乎變得平庸了。自從蘋果的發佈會帶不來令人尖叫的創新之後,庫克乾的事情就不再是創新蘋果產品了,而是想方設法的提升蘋果的價格,蘋果的售價已經從喬布斯時代四五千元人民幣一臺手機的價格變成了如今一萬多人民幣一臺手機。

一直以來,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都是蘋果穩定的賺錢地,但是自從iPhoneX之後,蘋果的銷量即使在這些被寄予厚望的新興市場同樣並不讓人開心,特別是除中國之外的市場,預測iPhone在印度第4季度銷量將下降約25%,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同樣如此。

有了這樣的預期,Lumentum Holdings、Qorvo和AMS AG等多家智能手機部件供應商都下調了對當前季度的營收預期,稱其下調原因是一家大型客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而Lumentum和Qorvo產品的最大終端用戶都是蘋果。

除此之外,蘋果產業鏈最受傷怕要算富士康了。

1、削減29億美元成本支出

11月21日,據彭博社消息,據蘋果公司內部備忘錄顯示,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蘋果公司(Apple Inc.)iPhone的最大組裝商,該公司計劃在2019年削減200億元人民幣(合29億美元)的非技術人員成本開支,因為該公司面臨“非常困難和競爭激烈的一年”。根據備忘錄,富士康的iPhone業務明年需要削減60億元開支,公司計劃裁員約10%的非技術人員成本。該公司過去12個月的支出約為新臺幣2060億元(合67億美元)。富士康此舉可能會加劇其他供應商及市場對蘋果的悲觀情緒,高盛本月已經三次下調了蘋果的價格目標。

代工巨頭富士康對此傳言作出回應。

11月21日晚,富士康方面回覆澎湃新聞稱,富士康會定期對集團全球運營狀況進行檢視,以確保能夠更好配合集團運營、客戶需求以及核心技術研發等環節,並契合集團業務發展需求。

富士康在聲明中稱,“同往年一樣,今年的檢視致力於確保集團在新年度的運營團隊預算能夠符合客戶當前及預期需求、集團全球業務發展,以及應對未來一兩年的市場及經濟挑戰。”

2、裁員34萬的舊賬被翻出

此前一天,關於蘋果最大組裝廠鴻海集團預計在今年裁員34萬人的說法,再度引發關注。一天後的20日,鴻海在臺股收跌3.3%,報71元臺幣。進入2018年,由於投資者對iPhone X出貨量的擔憂,鴻海市值跌掉四分之一。除了鴻海母公司以外,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20日當天也大跌3.07%。從上市以來也累計跌去了24.39%。

蘋果不行了,富士康也跟著遭殃!

關於鴻海集團預計裁員34萬人的消息,工業富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官方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我不知道這個消息是從哪裡來的,但上市公司工業富聯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情況。

作為鴻海集團旗下核心業務在大陸上市的公司,2017年,鴻海精密將體系內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務及相關公司重組,注入工業富聯,形成了工業富聯的業務體系,並在2018年6月8日正式登陸A股,創造了36天的A股最快過會紀錄。

今年7月初,《壹週刊》披露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在6月底赴美前夕,親自下令執行“人力降本”專案,目標在1年內可精簡鴻海員工數34萬人。不過,對此說法,當時富士康方面就曾闢謠過,並稱“謠言止於智者”。

如今這一裁員數據再被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道出來,該報道稱,受新iPhone銷量以及明年全球經濟情勢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鴻海集團近期計劃降低人力成本和固定費用,預計裁員34萬人。

《經濟日報》報道稱,鴻海內部檢討高年薪人員貢獻價值程度。不少總經理、副總以及副總裁等級的管理層,皆在檢討名單內。集團內部對此已有對應安排,具體細節尚不得知。

據悉,目前鴻海集團正在加大對AI的投入,用AI來實現工廠自動化。

富士康的日子不好過,最辛苦的還是產業鏈上的工人。據悉,富士康部分廠區的工人沒了加班,有的還開始安排分批放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