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中國驅逐艦撞擊美艦或已接到命令,下一步將更強硬!


俄專家:中國驅逐艦撞擊美艦或已接到命令,下一步將更強硬!


俄專家:中國驅逐艦撞擊美艦或已接到命令,下一步將更強硬!


中國海軍蘭州艦與美軍迪凱特號驅逐艦

中美在南海“撞船”後,美軍威脅在11月份舉行空前規模的示威行動,計劃派遣軍艦、戰機穿越臺海,並在南海舉行軍演。中美是否必然進入新一輪的緊張對立狀態?俄羅斯衛星網專門採訪了俄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

卡申認為,中美新一輪緊張不可避免。美國戰艦進行"航行自由"行動,這一行動是美國針對數十個國家進行的。美國總想證明,它不承認並質疑全球其他國家對某些海上領土的主權訴求。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意在對中國提出專屬經濟區和2013年所建設的人工島嶼周邊領海表示異議。

奧巴馬執政時期,從2013年8月到2016年10月美軍共進行了6次巡航。通常,巡航包括闖入島嶼周邊12海里水域。特朗普就任後,開始時巡邏強度有所下降,以確保與中國在其他地區熱點問題上進行合作。到2017年3月,美軍的巡航次數已經達到奧巴馬第二任期時的6次巡航水平。這一數字在2018年空前提高,如果計入美軍在東海的活動次數,那麼,特朗普就任兩年不到的時間裡,美軍在中國周邊海域進行“航行自由”的次數就比奧巴馬第二任期的數量翻了一番。

中國在很長時間裡,對美國在南海行徑保持相當的剋制。中國艦船伴航美國戰艦,但對其並不阻礙,也未發生危險的接近狀況。僅是要求離開、然後發表外交聲明。這種剋制是可以理解的,中國極力放緩中美關係已經出現的下坡路狀態,贏得時間,積蓄力量,最好能與美國達成廣泛的共識。

現在,中美關係進入自由落體狀態。有意思的是,兩國關係變壞,並非源於潛在的諸如南海和臺灣這樣的"熱點"問題。普遍認為,經濟是中美穩定關係的主要因素。但現在,南海和臺灣局勢趨緊,恰恰是因為中美經濟基礎開始發生動搖。

顯然,中國已經覺得,保持克制、揹負示弱有損國內聲望的狀況已經沒有意義了。也許,中國海軍已接到命令,可採取更為強硬的動作。所以,此類事件將來不僅會再次重複,而且或變得相當嚴重。

可以預測,中方或像1988年蘇聯軍艦在克里米亞附近水域所採取的動作,通過直接撞擊的方式把美國戰艦從中國水域擠壓出去。中國也可以徵召民船對美國船舶航行製造障礙,或者,在航線上部署漁網等措施。總而言之,南海地區新緊張局面和安全危機出現的概率增加了。


俄專家:中國驅逐艦撞擊美艦或已接到命令,下一步將更強硬!


俄專家:中國驅逐艦撞擊美艦或已接到命令,下一步將更強硬!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和英國於10月2日開始的在南海海域進行為期17天的“五國團結-2018”軍事演習也將激化地區緊張局勢。此次軍演在中美關係複雜化背景下舉行,儘管是五國且大多數都是域外國家的例行演習,但中國有理由將之視為遏制中國,迎合美國計劃的一部分。

《五國聯防協議》簽訂於1971年,五個締約國的軍演通常不會引起太大關注。然而主要參演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從2013年開始對在南海建立存在的興趣越來越大。早在中國對南海島礁進行建設的初期,這些國家打算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發揮自己的作用。雖然此次演習的各方表示,軍演不是在南海有爭議的水域舉行而是在國際公海,但只要在南海都會使情況變得複雜。

應考慮到大背景,特別是中國立場,中國堅決反對非地區國家的干預。而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加強了對南海的介入,這是個危險信號。最大的風險與美國海軍採取的行動有關,特別是示威性進入中國島礁12海里範圍內海域。中國認為這片水域為本國領海,面對美國不斷加強施壓(不僅針對貿易領域,還蔓延至軍事領域),中國將避免採取一切示弱舉措。若美國的亞洲政策更加強硬,2019年南海局勢可能比今年更加動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