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地融合發展的模式與實踐

新疆各地州市縣與兵團各墾區同在一個綠洲,同城共市、水土串連、相互依存、互相影響。在兵地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圍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城鎮共建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為載體,成功地探索出了能較好處理兵地體制之間的特殊關係、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特殊管理模式,推動了兵地經濟社會全方位.深層次的融合發展,突破長期困擾“兵地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一、師市合一模式(石河子模式實踐)

“師市合一”是加速兵團城市化發展、探索兵地融合發展特殊模式。2007年,國務院32號文件充分肯定了“石河子師市合一”的模式。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意見》(中發[2010] 9號)文件,再次肯定了兵地融合實踐中師市合一的“石河子師市合一”模式。實踐證明,師市合一的“石河子師市合一”模式,是兵團探索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石河子師市合一模式”管理。在行政隸屬上,石河子是自治區的直轄縣級市,其管理主體是兵團,城市發展建立在自治區和兵團互為支持的基礎之上。

“石河子師市合一模式”內涵。即兵團第八機關所在地與自治區人民政府直轄的石河子市人民政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合署辦公。並依照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法律、法規,在兵團的管理區域內設立自治區直轄的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分別在師屬區域和市轄區域內行使八師和石河子市人民政府賦予的行政職能,並納入國家城市規劃建設體系。接受兵團和自治區的雙重領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組織人事由兵團主管,財政按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統一規定管理。

兵團第八師作為“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實施的內部行政事務管理與石河子市政府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高度融合。師市合一模式機構設置實行兵團第八師和石河子市同一個黨委和同一個紀委。兵團第八師機關和石河子市黨政群機關及各部門實行一套班子合署辦公,分別履行兵團第八師行政和市政府管理的職能,並對應於兵團和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同時,石河子市按縣級市依法設立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等組織機構。在師市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分別在師屬轄區和市轄區域內行使第兵團八師和石河子市的不同職能。

“師市合一”模式的本質,是對兵團這一特殊社會組織所實行的內部行政管理與地方政府管理的有機結合的一種形式。首先,師市合一模式有利於解決兵團行政管理法律地位缺失、行政管理職能欠缺問題的解決。“師市合一”,明確了兵團第八師在市區範圍內的政府行政職能、法律地位以及政府賦予、法律認可的地方事務的管理權力。其次,師市合一的模式將兵團的管理優勢同城市的發展優勢進行了有效地結合。政府可以制定優惠政策,招商引資讓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兵團城市,促進兵團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再次,有利於加強兵團第八師“黨政軍企”合一特殊社會組織的民主政治建設。兵團雖然具有組織化程度高、組織紀律性強、政令暢通、反應迅速的特點。但兵團及師團各級組織內部也存在集中統一過多、行政手段過強、群眾意見暢達渠道少的弊端。“師市合一”既能有效地發揮兵團的優勢,又能科學地解決發展中的弊端。為深化改革、依法治國、民主政治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師市合一”模式已在實踐中得到推廣。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在一師阿拉爾市、三師圖木舒克市和六師五家渠市實行“師市合一”建制。2011年以來,國務院又批准第十師的北屯、第二師的鐵門關、第五師的雙河掛牌設市。新疆兵團成立60年來已成立了七座新型城市。在開設的新型城市中,既有師市同城的案例,如六師五家渠市等,也有師市分設,與地方政府共建共生典型,如一師阿拉爾市等這兩種模式。

二、鎮合一模式(石河子總場模式實踐)

為加快兵團城鎮化建設,統籌新疆城鄉協調發展,1999年12月經民政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石河子總場成立了北泉鎮人民政府,實行團鎮合一的管理模式。團鎮合一模式是對兵團“師市合一”模式的延續,是”石河子”模式的完善和發展。其目的是在兵團各師已建城市的基礎上,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打破團場區劃的界線,按其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將中心團場設為市管建制鎮,實行市管市轄的管理模式,以推動一個師多鎮發展格局。

石河子總場按照“團鎮合一”的模式要求,鎮政府所在地設在北泉。團鎮合一模式的石河子總場北泉鎮,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立的第一個縣級建制鎮。設鎮以來,北泉鎮的政府職能得到了充分發揮,相對周邊團場的管理職能雖然沒有根本改變,但其經濟發展卻顯著加快。目前,國家已把北泉鎮正式作為全國可持續發展試點縣市,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好保護,旅遊行業得到了很快發展。北泉鎮已進入良性環循發展軌道。

石河子總場模式的成功實踐,也帶來了兩個方面積極效果。一是現團場有“準政府”職能。二是在團場的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不變的情況下,團場的市場經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石河子總場——北泉鎮成立以來,出現了兵地“以工促農”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態勢,對完善團場公共財政體系、推進團場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兵團共有175個農牧團場,分佈在南北疆63個縣市,與地方相嵌發展,關聯程度高。如何推進團場城鎮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完全可以借鑑北泉鎮的模式,結合各自優勢,把兵團團場與地方鄉村或地方鄉鎮與兵團團場融為一體進行規劃建設。逐步實現產業聯運、市場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發展。

團鎮合一模式是全面推進兵團城鎮化的重要形式。可以有效聚集人口、聚集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就業和城鄉統籌發展,切實改善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現代文明的生活。

在推進團鎮合一的發展實踐中,兵團建制鎮規模已不斷擴大。到目前,己設立了10個鎮:北泉鎮、石河子鎮、梧桐鎮、蔡家湖鎮、金銀川鎮、沙河鎮、雙豐鎮、博古其鎮、雙城鎮、草湖鎮。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還將重點推進二師吾瓦鎮、三師博塔依拉克鎮、四師佛尕善鎮、五師塔斯爾海鎮、六師芳草湖農場正繁戶鎮、七師共青鎮、八師下野地鎮、九師烏什水鎮、十二師上四宮鎮、十三師黃田鎮、十四師玉龍鎮等。墾區中心城鎮將成為綠洲中心城市集區域人口、產業、文化發展的衛星小城鎮。

三、城區共建模式(天北新區模式實踐)

在兵團所擁有的14個師中,其中9個師的師部與地方政府同在一個城區。因此,如何處理好兵地“共建城區”,使兵團各師在地方管轄的城市內得到充分發展,是實現兵地和諧發展、融合發展、共同繁榮的關鍵。

而天北新區的創建就是一個先例。2002年7月16,伊犁州黨委、人民政府同第四師開展合作,聯合成立天北新區,並於9月18日正式掛牌。採取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兵地共建管理模式,成立由奎屯市人民政府和兵團第七師共同組建的天北新區管委會,2003年2月開始正式運作。天北新區管委會依照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和法定程序管理,全權委託兵團第七師負責新區投資、建設和管理,開展內部司法,行政事務和社區管理服務。天北新區具有開發建設、招商引資和社會管理三大職能。在新區產生的稅收中,屬於地方稅收的奎屯市與第七師間進行六四分成,奎屯市六成,七師四成。2013年以後,按照五五分成。天北新區管委會享有相對獨立的政府管理職能和對轄區的管轄權。開天北新區管委會以“小政府、大服務”市場化、企業化的模式管理運作。

天北新區模式極具創新意義。它有效地整合區域內有限資源,充分調動了奎屯市和第七師兵的積極性,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穩健發展。

天北新區創建以來,以新理念、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創出了新時期兵地融合發展、互惠共贏發展的新經驗。天北新區的創建為兵團第七師的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第七師充分利用天北新區這個城市化發展平臺參與經濟社會管理與服務。並且在天北新區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政策環境下,實現了統一招商引資引智、共享利益。

天北新區模式走出一條兵地城鎮化融合發展的新道路。天北新區運行十多年來,政府職能不斷完善,體制機制不斷順暢,兵地職責不斷明確,依法治區觀念不斷深入,兵地關係不斷向好,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進步。2012年7月1日雙方共同制定的《奎屯天北新區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目前,天北新區模式已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認可。按照兵團的發展規劃,今後第五師博東新區、第九師朝陽新區、第十三師大營房區的開發建設,都將按天北新區的模式進行。其他各師城鎮化發展也要按照天北新區“共建、共享、共贏”的模式實施,充分發揮兵地兩個積極性,共同推進城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開發區共建模式(烏市經開區共建模式實踐)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開發區”,下同)與兵團第十二師(以下簡稱“十二師”),在位於天山北坡經濟帶的大前提下,烏魯木齊市與兵團第十二師有著天然的聯繫,具有極強烈互補性和融合發展的現實基礎。2007年5月13日,烏魯木齊市與兵團第十二師決定共同組建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第十二師分區”。十二師以15平方公里的土地為首期入,完全按照開發區的管理模式,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提供軟環境服務、統一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進行首期開發建設。

“開發區”共建合作模式,權責分明,產權清晰明確,利益分配機制完善,為促進兵地在建立新的開發區或工業區建設設計了一條新思路。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以來,雙方的經濟社會聯繫更加緊密,經濟社會的互補性越來越強烈,融合發展的層面越來越寬,取提成效也起來越顯著。

目前,在自治區統一政策環境、投資環境的引導下,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分別成立兵團分區。自治區為支持兵團分區發展,還特別在規劃建設、優惠政策,共同受益方面,對稅收地方留成後實行全額返還兵團。兵團第二師庫西工業園區、奇臺縣與奇台農場合作開發區的共建,在推進兵地“三化”建設、開展全領域經濟合作、利益分配機制建立方面,正在不斷創新創造,廣泛而深入地推動兵地融合的發展。

五、兵地融合發展展望

按照綠洲區域、自然流域的特點,必須堅持以土地確權為基礎,以打破體制鴻溝為出發點,以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前提,在綠洲區域、自然流域以保護好生態環境、合理開發資源的條件下,實行統一的產業佈局和發展規劃。在師市合一、團鎮合一的新體制下,加速推進縣市經濟的融合發展、鄉鎮團場經濟融合,實現城鄉協調統籌發展。堅持流域、區域的規律,堅持自然生態環境的兵地融合發展。

(一)以師市合一為重點推動兵地城市化發展

以市場經濟為紐帶,以互惠互利為基礎,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大力發展共享經濟。“師市合一”的石河子融合發展模式,是對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完善和提煉,是能夠充分調動兵地雙方的積極性,使兵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變競爭為合作、能有效理順兵地利益關係的一種特殊形式。“師市合一”是在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整合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發展和成熟,而且被實踐檢驗正確的新模式。在新疆這樣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中,始終堅持師市合一的發展模式,有於新疆地穩定和長治久安,有利於推動新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利於新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在自治區黨委的統一決策下發揮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作用。當然,也要避免以師市合一為重點帶動地方發展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問題。只要堅持以師市合一為重點帶動地方發展的總體目標,通過實施團鎮合一模式補充,建立專門的協調管理機構,兵地融合發展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將有實質的成效。

(二)團鎮合一為取向促進兵地協調發展

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特別提出,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沒計,實施特殊政策加快壯大南疆團場,發揮兵團團場維護穩定的作用。在未來的三年時間內,計劃建立四十多個中心團場。要以實現精兵簡政、優化團場佈局、實現兵團團場高效運作、提高安邊固疆能力為目標,全面推進兵地融合發展。團場的發展關鍵取決於發展的質量。在多大程度上加快團鎮合一或地方建制鎮與兵團團場的合一發展,事關總目標實現、事關新疆百年大計。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來看,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歷史大潮的趨動下,在新疆目前特有的體制下,團鎮合一或者地方建制鎮與兵團團場合一這種模式必將成為新疆新的發展動能。事實上,這些年兵地融合已經對區域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尤其是兵團團場的建設、地方的特色小城鎮建設、兵地共建的特色小城鎮已經為新疆的未來樹起了標杆。為區域協商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打好了基礎。

(三)以共建城區為著力點統籌城鄉發展

兵地“共建城區”模式基本是在地方所管轄城市區內。地方劃出城市的一片區域,授與部分管理權、規劃權或稅收分成權,委託兵團進行開發建設、管理各項社會事務。即所謂的“城中建城”模式。天北新區就屬於這種模式。並且天北新區在實踐兵地共建城區的過程中,還獲得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天北新區模式的創建,既拓寬了兵地融合發展思路,又創新了兵地共建公管城區的經驗,還提供了兵地城市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多樣化的範例。同時,加速了兵地城鄉經濟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方面,有效地治癒了兵地之間自成體系、重複建設的頑疾。實現了城市學校、醫院、衛生、環保系等公共產品共建共用共享,大大降低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成本。

(四)著力完善開發區融合發展模式

兵地共建開發區需要建立良好利益合作分配機制,才能有效調動雙方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開發區整合共建核心是建立好利益分配機制、協商合理的分配基數、協商分配基數的合理增長,並以制度加以固定,使開發區、合作區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合共建的實踐證實,開發區融合發展模式是有效和成功的,它有力地促進了整個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避免了另起爐灶各搞一套的作法。而且這種模式既便於借鑑便於複製。目前,這種模式已經在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展開實施。在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已分別設立了兵團分區。由兵團分區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並且對於兵團工業的地方稅收繳納進行返還。自治區還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或設立基金等的形式,鼓勵兵地雙方在城鄉規劃、產業規劃以及資源開發等方面全面進行合作,以經濟發展融合帶動整個社會事業發展的融合,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繁榮進步。(絲路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